返回

清冷驸马竟是白切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8章 if线暗恋成真(四)(第3/6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外祖父只是想给你提个醒,你若尚主,往后的日子不好走。”老者眼中沉静笃定。

    谢洵只沉声应道:“孩儿知道,我若真做了这个驸马,便是和江丞相撕破了脸,又有年前杀他侄儿的旧恨,日后在朝上处事只会更艰难。”

    “不止。”陆老祭酒抚了抚颌下的长髯。

    谢洵脑海中闪过堂兄谢霄提醒过的话,难免想到此事会将陆家也拉下水,心中后知后觉闪过一丝歉疚。

    但老者下一刻说出的话却全然不同。

    “我三年前向先帝请旨将你调离京城,从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做起,不止是为了让你体察民情,积累经验,更是让你褪去状元光环,回京再入仕,无人会再置喙你所获得的荣耀和成就。”

    “可你如今刚回京,便当众请求尚主,也就代表着你已经提前宣告了立场,以往你做出的所有政绩,尽数告废,没人会在意。”

    陆老祭酒眼光清明,望向他的眼神略有惋惜。

    “孩子,你从前不愿仰仗家族入仕,吃了那些苦头,日后在他人口中,便只会沦为一句话,‘兴许谢洵只是沾了陛下和公主的光而已’。”

    谢洵神情微怔,他确实忽略了这方面。

    老者的面容也在微晃的烛火下显得朦胧,他道:“外祖父只是怕你有朝一日,会后悔,会生怨,会不甘心。”

    年轻人有一点很好,朝气蓬勃,初生牛犊不怕虎,无论是再淡漠的人心中都燃着一把魂火;

    可却也有缺点,他们容易被这把火烧昏头脑,许多事情在多年后才能咂摸出点淡淡的埋怨来。

    良久,久到在廊下候着的陆训言都想推门闯进去时,里面的青年声音已经隐约传了出来。

    他的语调和缓,思忖过后不急不躁。

    “那就让过去的过去,我从头开始。”

    谢洵清隽的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愈发柔和,可他的语调和态度却很坚决,不容更改。

    “倘若失去的已经注定要失去,那孩儿认为,自己当务之急,更要把握住能掌握的命运,守护好能守护的人。”

    为过去懊悔太久,他只憧憬未来。

    在谢洵眼里,这也并非是为元妤仪做出世人眼中所谓高傲的“牺牲”,更不是未来将她绑在自己身边的筹码。

    在爱里,不谈亏欠。

    陆训言听完他的话,眼底的骄傲更浓,好孩子,不愧是陆家子孙,有魄力!

    连媳妇都护不住的怂包还娶妻干什么?

    彰显自己无能的摆设吗?

    稍顷,屋内也传来陆老祭酒畅快的笑声。

    老者亡妻早逝,却终身未再续弦,独自扶养三个孩子长大,显然很欣赏这样的决心。

    他也相信,面前的外孙能做到。

    “好孩子,有你这句话,你只管坦坦荡荡地去做这个驸马,出天大的事,有外祖父担着。”

    谢洵喉结微动,唇线绷得笔直,声音也低了下去,“为达成我一人心愿,豁出整个陆家替孩儿扛着,还要劳烦外祖父筹谋,衡璋羞愧。”

    说罢,他果断跪了下去。

    外面的陆训言正搓手哈气,听到书房里的动静迅速推门进屋,忙把人扶起来,嘴里斥责道。

    “衡璋,你这是做什么!天下做父母的,哪有不心疼孩子的,你虽冠谢姓,可人是陆家人,我们不替你担着,谁护着你?”

    年轻时素有桀骜之名的麒麟子神态自然地弯腰,给自己的外甥拍了拍衣袍沾上的土。

    陆老祭酒也从圈椅中站起来,目光关切地望着谢洵。

    “你舅舅说得对,有我们在,便没有让你独自承担的道理,公主嫁过来与咱们就是一家人,也是一样的,断不会受旁人欺负。”

    谢洵看着自己面前两道坚定的身影,眼眶微热,他不知这世上其他人家如何生活,但却无数次庆幸,自己有这样好的家人。

    他们支持,也尊重他的选择。

    这也是谢洵尚主的重要底气,不用阴私手段,也能坦荡地向元妤仪表露他的爱意、他的心愿。

    —

    景和四年正月廿三,民间九九天。

    寒气消散,春暖花开,主大吉。

    元妤仪被送入洞房那一刻,整个人的思绪还是微微恍惚的。

    这场耗时许久的婚礼相当热闹隆重,她的耳畔还有震天的锣鼓声,以及那人清冷悦耳的嗓音,在他眼里自己仿佛还是个孩子。

    无论是下花轿、跨马鞍,还是迈火盆时,他总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小心脚下”“握住我的手”。

    其实她只是拿团扇挡着,能看清的。

    但听到那关心的言语,元妤仪反驳的话堵在喉咙里,却怎么也说不出了,干脆握紧他手腕,亦步亦趋跟在他身边。

    她一亲近,谢洵反而沉默下来。

    元妤仪微微侧首,只匆匆瞥见他线条流畅的下颌线,和清隽冷冽的半张侧脸,也就没有注意到他微红的耳廓。

    景和帝确实为她造了一座雅致的公主府。

    只是陆母对她很喜欢,去宫里送婚前贺礼时,特意跟她提了一句可否婚后三日在陆府歇下,也省了拜访舅姑的流程。

    陆家也通达,并未让靖阳公主和谢洵住在原先的院子里,而是特意另外打通一个别院,用拱门隔开,辟出一塘荷花池,另设了一间小厨房,专供靖阳公主所需,十分用心。

    盛情难却,元妤仪便应了下来。

    如今独自待在这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