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麻雀]拯救山海大作战

报错
关灯
护眼
☆、牌局(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同一天,徐碧城接到孟珂的邀请去打牌,等她收拾好了到了李默群家里,才得知有一位夫人来不了了。正在这时,孟珂与下人吩咐,打电话叫周太太来。

    徐碧城手里捧着红茶,面上平静,心里却暗喜,这位周太太就是周佛海的夫人——杨淑慧。不算家中原配,杨淑慧也是周佛海的正经夫人了。她父亲是上海商会主任秘书,在上海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杨淑慧姑娘时期在名媛圈里面出名,倒不是因为她父亲,而是她和周佛海一起私奔到日本这间惊天破地的大事。

    说来杨淑慧看人也是很准,他们初次见面时,周佛海还在信仰布尔什维克,是个空有理想没有钱财的年轻人,谁能想到两手空空的书生,能在数年之后策划出一台政府,并在历史上粉墨登场。

    不消半个钟点,杨淑慧的车便到了,前前后后又七八个警务员护着她院子来。徐碧城从李公馆客厅的落地窗户望去,在团团簇簇的绣球花后面,还跟了一个男的,看起来年纪极轻,比她还要小一两岁,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和周佛海有七八分相似。不用别人介绍,徐碧城自然之道这是谁。

    相传杨淑慧跟周佛海私奔去了日本,隔年便在鹿儿岛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幼海。算上家中原配生的大少爷,这位应该是二少爷了。

    可跟老家的乡野中长大的哥哥不一样,周幼海成长之时周佛海已经投奔重庆,家里不说极尽奢华,那也是衣食无忧了。周幼海是实打实的在蜜罐里长公子哥。

    徐碧城的眼光在周幼海身上上下打量,旁人不知道,她是知道的。周幼海跟周佛海一样,聪明不安分,小小年纪读了几年书就信仰各种主义,听说抗战胜利之后,他加入了共产党,还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当然,这些事徐碧城只是有所耳闻,并没有得到任何证实。

    孟珂自然也看到了杨淑慧身后垂头耷脸的周幼海,问道:“公子今天怎么来了?”

    “周末他一个人在家闷得慌,就带他过来了。”杨淑慧正说着,刚好眼睛对上徐碧城,笑着问:“这是你侄女儿吧?”

    “可不是嘛,周末叫她来打牌,你们还不认识吧?”说刚说完,徐碧城已经伸出手去。

    杨淑慧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大大方方地和徐碧城相握,说:“早就听说唐太太了,看着很年轻啊,多大了?”

    孟珂嗔道:“你也是,哪有一上来就问别人年纪的。”

    徐碧城摆手,说不碍事的。杨淑慧满不在乎,“男子见面都兴询问年纪,好以兄弟相称,我们女人怎么就不行了?”

    一问一答徐碧城便知道杨淑慧真如传闻中所说脾气豪爽泼辣,不拘小节,她连忙接话:“我民国九年生人。”

    “巧了。”杨淑慧把周幼海推倒前面来,说:“我儿子是民国十年生人,唐太太也算姐姐了。”

    徐碧城堆起笑脸,请两位坐下,还特地调了一杯咖啡送到周幼海面前,可这位少爷歪在沙发一角,兴致缺缺百无聊赖的拨弄花瓶里那支白玉兰,不跟任何人讲话。

    不一会儿,另一外太太到了,夫人们便上牌桌了,周幼海就更加无聊,孟珂吩咐下人们带他去花园里转转,一定要服侍好来。

    待周幼海走到花园子里面去了,孟珂问道:“幼海今天怎么看着不高兴啊?”

    “都是小事。他是看得重。”杨淑慧打下一张妖姬,又说:“学校里的同学说他是小汉奸,还在他桌上刻字,他看了受不了。”

    “这就是碧城你们的工作做的不好了。”孟珂数落起徐碧城来,说:“你舅舅还有周先生他们做多少好事都要靠你们宣传的呀,报纸干什么的呀,就是要老百姓知道新政府的好呀。”

    杨淑慧听到这里问,“唐太太还在外面工作的呀”

    “她呀闲不住。我都劝她好好照顾家里,生个孩子才是正经。”

    杨淑慧摇头,“我当初加入妇女救亡会就说了,女子有权利选择,要男子过共同的生活。凭什么女子就要在家里遵从什么三从四德...”

    “我的姑奶奶你可消停会儿吧,”孟珂放下一块六筒,“吃不吃?”

    桌上三人皆摇头,孟珂在圈中摸了一把,欣然大笑:“不要我就胡了。”

    杨淑慧把面前的长城推倒,往中间糊,指责孟珂打搅自己打牌了,又跟徐碧城说:“别看我现在在家中做起了太太,年轻的时候也是带头搞学运的,我当时提出女性应有的权利,可他们总笑我,说什么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如今呢,我一说平等,他们就说我女权。”

    徐碧城提醒她:“周太太该码牌了。”

    杨淑慧的注意力赶紧回到牌桌上,又说:“不过,我有点担心幼海,他最近怎么也不愿意去上学了。”

    徐碧城若有所思道:“我看着公子,也想到家中的弟弟。”

    “弟弟?”杨淑慧问:“还不知道你有个弟弟?”

    徐碧城夹了一口茶,孟珂解释道:“不是弟弟,是他外公的小儿子,老来得子,比碧城小了...”

    “小了七岁。”徐碧城放下茶碗,“两三年没见了。”

    杨淑慧突然叹了口气,说:“说到这事,佛海最近也很苦闷来着。”

    孟珂问:“他有什么烦闷的?”

    “你是知道的,他父亲去世的早,全靠他母亲砸锅卖铁送他读书。现在他有些名望了,想接母亲到上海来过好日子。不过从湖南到上海这一路上多曲折啊。又是国军又是日军还有游击队。”

    “也是一片孝心。”桌上几人正感叹着,客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