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澄点点头,说:“挺好。”
对于他这个一听就知道是敷衍的回答,廖璟凡也是一笑,拍拍手看向场内,说:“青年组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只有十岁,最大的也只有十六岁。比起他们来,我们还真是老了。”他问简明澄,“对了,你看过《轮滑人生》没有?”
简明澄摇摇头,顾恩重拍的电影,《轮滑人生》之前的他一部都没落下,但就是这一部还没有来得及看。
“但我知道顾恩重在里面演的男主角,叫阳光。”他说。
“阳光练的是花样轮滑,可以说是轮滑运动中最具有观赏性,也最难练的一种。”他说,“当然,也有人认为追求速度与刺激的极限轮滑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当初因为要拍这部电影,顾恩重提前一年就一直在准备。那个时候Free还没有建起来,也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才自然而然地产生要建一座自己的轮滑馆的想法。”
简明澄很羡慕这种可以为同一种追求而聚集在一起的朋友关系,顾恩重和廖璟凡可谓是这方面的典型,相比起来,他自己的生活就要乏味得多,这也是简明澈常常说他无趣的原因之一。
“但自从Free建起来之后,他却很少在这里出现。总觉得相比从前,他少了些激情。”
廖璟凡转头看向他,简明澄略微沉思着,听他继续说:“我们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剧院认识,那个时候他在剧院打工,而我是剧院的观众,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一拍即合。其实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他没有那么执着于表演,也许现在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轮滑运动员。”
简明澄不够了解顾恩重,甚至比起廖璟凡来都不足。他曾经试图通过电影去了解他,但最终不得不承认这只是徒劳。
“其实他这个人的人生观比一般人都要消极,念旧、怀古,总是对老旧的东西情有独钟,但同时也不缺乏热情和野心——但这要看是对什么事情,比如表演,比如轮滑。”说到这里他哑然失笑,看着简明澄,说,“可现在如果不是我厚着脸皮去找他,他很少会出来和我们这些老朋友一起聚。他工作性质敏感,这也无可厚非,但我能感觉得到,他确实……渐渐也开始对轮滑失去兴趣。但你出现了,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简明澄茫然地看着他,廖璟凡说:“我希望你能够唤起他的热情,不管是对于轮滑,还是对于别的什么。”
简明澄觉得这对于他来说,不免有些艰难,但廖璟凡对此徐徐道来,语气和缓,丝毫不咄咄逼人,反倒让他无法说出任何拒绝的话来。
最后廖璟凡站起身,对他说:“《轮滑人生》是部好电影,你应该去看看,看完之后,你也许就能明白我为什么会对你说这种话。我只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这个轮滑场上,重现阳光最完美的轮舞。”
到午间休息的时候,简明澄悄然离开Free轮滑馆,没有跟廖璟凡打招呼。他承认廖璟凡的话对他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一度让他很不好受。他自认为自己也并不是一个拥有积极的人生观的人,那么他如何能够唤起一个让他觉得坚不可摧的男人的热情呢?
他这个人是典型的路痴,能少走的路就尽量少走,往返藤大和轮滑馆也始终是两点一线,但这一天他却在中途下车,看着公交车从自己面前开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他拿出手机来想查一查附近的地图,但点亮屏幕后又突然把手机放下,想想还是算了,就在这附近转转吧,待会儿再回来坐同一路公共汽车回学校就是了。
他没来过这儿,看着站牌的名字也只觉得陌生。他虽然生活在这个城市,但其实对它并不熟悉。这里房子的样式比藤大周围的还要古老,看起来像是老城区。但近十年来市里一直在不断拆旧建新,所以也有一些建筑看起来十分现代化,总之参差不齐,入目给人一种奇怪的穿越感。
他不敢走得太远,怕待会儿找不到回来的路,于是就沿着公交站里面的一条街一直走、一直走,沿途看见许多有意思的建筑和商店,最后他来到一座咖啡馆门前,像个游客一样举着手机对着它拍照片。
他在踌躇之后还是决定抬步走进去,推开门之后,看到的店面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小,只有五六张桌椅,不过旋转楼梯之上还有第二层,但也只有两三张桌子,椅子是配套的。
咖啡师在柜台后安静地做着咖啡,他进来的时候也只不过稍微抬起头来看两眼,然后就继续埋下头去做他手上的事儿。直到简明澄在椅子上坐下来,才有身材娇小而长相甜美的服务生过来给他送菜单。
简明澄把菜单拿过来看过以后,发现原来这里不止可以点咖啡,还可以吃糕点,不过价格同样都高得让他咋舌。他意思意思地点上一杯果汁,然后就把菜单还给服务生,并且问道:“请问这里可以拍照吗?”
服务生点点头,说:“可以的。请您稍等,您点的东西马上就来。”
店里放着轻音乐,简明澄听不出是什么曲子,但觉得旋律很熟悉。店里的装饰风格很复古,他拿着手机安静地四处拍摄,店里其他的几位客人很轻声地交谈着,他很注意没有把人拍进去。没有征得别人的同意就把别人拍进照片里是很不礼貌的。
他想,这或许就是顾恩重会喜欢的地方,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尽然,来这里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而顾恩重总喜欢把“老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或许简明澈会喜欢这里,但她又不是那么钟情于安静的人。
他喝完果汁从咖啡店出来,就回到同一个站台等同一路公交车回藤大,因为堵车,路上耗费去比他想象的更多的时间。站在藤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