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陶蓉微微一愣, 一时不妨这突如其来直白的一句,她方才那般苦情的一段话,竟是没换来一句同情的安慰之语,好在她是知晓阿夭一惯了如此, 小小的失落之后便调整了心态。
“也无他求, 只希望表妹能寻个机会在祖母面前为陶蓉说两句好话,祖母一惯疼你, 若你来提她老人家必定重视。那我同姨娘这里也算有了点子指望。”
阿夭点了点头, 面无表情的道一句:“我记下了,若表姐无旁的事,请恕阿夭不能奉陪。”说罢便见那道小门吱呀一声又紧紧闭上。
陶蓉愣愣的盯着那黑漆小门许久, 心中仍是不大确定她便这般容易的应了她?原以为要苦口婆心的求人许久,或许阿夭才能念着平日里一点微薄的交情应了她的,却是不成想, 她答应的这般容易。 不管如何, 心中一块大石算是落了地, 摒弃方才总总难为情,脚步轻快的回她姨娘的院子去了, 打算将这般好的消息也同她说道一回。
将陶蓉送出明月小筑,再回到小院里时, 陶瑟娘已经从外院忙完归来, 见陶蓉不在便问上一句:“怎么走的这般急。”
阿夭含糊应了声只说想是人还有事儿便未多留, 又点了点那石桌上放置的绣鞋同陶瑟娘道:“蓉表姐过来, 原是说她姨娘闲来无事儿便做了两双新鞋于我。”
陶瑟娘将那桌上的鞋拿起来细细瞧了瞧, 淡淡一笑同阿夭道:“倒是烦劳那阿蓉的姨娘一回,瞧着这针脚绣功原是比过娘亲好出五成不止,这些年倒是委屈我的阿夭了。”
“旁人绣功再好,终不如娘亲新手所做,阿夭不委屈。”
她伸出素手抚一抚自家女儿那张莹润的小脸,打小她便是这般懂事,话虽不多又总是恰到好处的开解。
阿夭沉思一瞬间,终于还是将陶蓉的来意同自家母亲说一说。她一个深闺里的姑娘家,又去哪里认识个靠谱的适婚青年呢?
或许自家娘亲倒是可以帮衬一把,她每日在外院倒是也能见上一些子人,保不齐便有一个两个家里就有这么个好人选的。
陶瑟娘初闻阿夭的话只顿上一顿,一双柔顺的美目微微一凝,她素来不同人闲聊,说的最多也只是一些侍弄花草之道。
只瞧着阿夭像是同陶蓉还有上几分交情,也不忍拂了意思。自家女儿性子冷难得见她热心一回,如何不应?
“明儿再有那过来买花的婆子,娘亲便打探一回,沥城这般大寻个合适的人倒量不难。”见自家娘亲松口 ,阿夭点了点头又言:“娘亲只管将人寻了便是,余下的阿夭自会到祖母那里说和,自是不必娘亲自出面。”
陶瑟娘点点头,只在心里叹息一句,她这个长嫂倒是许多年未曾改一改性情。
原待字闺中时也有些相处,一贯的精明,她素来不喜算计便来往不大密切。直到后来执意嫁给阿夭生父同家中两老生了嫌隙人,倒是累的这位嫂子“忙前忙后,左右逢源。”
她虽弯了嘴角,眼中柔和的光却也透出点点冷意。
母女二人皆不是话多的人,说完这些便又如往常一般各自在院中寻一方角落,或忙于手底下的活,又或是阿夭拎着本书册细细研读。
午后宁静的小院,也叫人觉得便是夏意正浓,也不似寻常那般酷热难耐。
***
陶清泽近日里有些坐不大住了。
眼瞧着日子一天一天过了下去,县丞夫人家侄女那一桩事儿总在他心里藏着,便落成了一桩叫人食不下咽,睡不安宁的心事儿。
再过小半年陶茵那里便要出嫁,自家同阿夭这里也要提上日程,原是好好的,哪知半路又杀出个县令家的小姐来。
这是天上掉下个硕大的馅饼,若狠心不接也就罢了,叫人恼得是又牵扯出县丞夫人这一桩脸皮上的事儿,不接怕是不成的。
叫他烦的是该如何同阿夭那里开一回口呢?
他瞧着案上的书,竟是一字也瞧不进去,字贴更是写得一塌糊涂。索性扔至一旁陶府中后花园处去了。若是幸运的话也许能遇见从明月小筑出来散步的阿夭也不一定。
自打阿夭不再去府里的学堂上课,他同她见面的机会便少之又少,她素来是个不大喜欢出门的,除去每月定时去静心里里同祖父祖母请安,余下的时候便也只待在明月小筑里足不出户。
明月小筑虽是离他住的院子说不得太远,只他依旧没点子勇气去敲一回那扇黑漆小门。唉,陶清泽只唉声叹气的往花园里供赏花人歇脚的凉亭里一坐,自顾自的又烦恼起来。
也说当真巧的紧,阿夭将才从静安堂里回来。手里抱着的便是陶老爷子差人于她寻回的一些孤本古籍,老爷一贯知道如何投其所好,近些年也只能靠着这些物件才能叫自家这个宝贝外孙女时常往他跟前走动几回。
陶清泽心里的烦闷还未排解一半,一抬眼便见阿夭走了过来。
他心下一喜,便从那凉亭里起身跨了出来。
“阿夭!”三两步便走到姑娘身前,将那一摞厚重的书册接了过来。
姑娘手底一轻,又往后退了一退,这才不紧不慢的同陶清泽招呼一声:“清泽表哥。”
“可是将从祖父那里回来?”陶清泽双眸晶亮,毫不掩饰眼中的心底的欢喜之意,能见着她便是好的。
阿夭点了点头,又见他似乎在此处待了许久,只抬脸问上一句:“清泽表哥可是寻阿夭有事儿?”
前一秒还一脸欣喜的陶清泽脸上笑意瞬间便凝结,他小心的瞧了阿夭一眼,单单看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