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回古代搞刑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6章 夹道相送(第3/5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沉沉,冷哼一声道:“既然诚心入席,又为何遮遮掩掩?”

    “并非在下有意遮掩,”庭渊撩起半边帷帽,将右侧颧骨斜切至眼下的赖疤露出来,“只是相貌丑陋,恐冲撞各位贵人,失了雅兴。”

    纪昌眯缝着眼,半晌才露出个笑来,举起酒盏遥敬庭渊,余下众人也不好拂了面子,连忙一同祝了酒。

    鸿宝拍拍手,方才那噤若寒蝉的舞姬乐女们便都动作起来。

    他在轻歌曼舞里举着杯起身,恭谦道:“这一杯,合该敬伯将军。”

    伯景郁要起身,庭渊的手却不松开。

    他没法在大庭广众之下使劲挣脱,担心被瞧出异样来,只好冷脸端坐着受了这杯酒。

    鸿宝敬完酒等了片刻,待大家都吃了些菜,才看向伯景郁笑盈盈道:“方才那茶汤着实扫兴,将军勿怪。我听闻昨日伯将军同新夫郎一起进宫面圣,分明很是情投意合。”

    伯景郁淡淡嗯了一声,说:“公公消息倒很灵通。”

    “伯将军说笑,”鸿宝谦声道,“做奴才的不就得替主子分忧,牵挂着各位爷么。”

    少年将军垂着目,看不出喜怒。

    庭渊夹起一筷子肉吃进嘴里,朝伯景郁小声戏谑道:“小将军,被牵挂的滋味如何?”

    伯景郁不答庭渊的话,那头张兆倒替他接了鸿宝的话。

    张兆饮罢一杯酒,喟叹一声,说:“公公有心了,只是据我所知,抚南侯的这位兄长,在宁州名声并不好。”

    “听闻他喜怒无常,为人也无甚建树,远比不上端持稳重的抚南侯。”

    鸿宝轻哼一声,答话道:“张大人这样说,可是对这桩婚事有所不满?”

    张兆瞥了伯景郁一眼,方才看向鸿宝,调侃道:“公公此言差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伯将军为人光明磊落,你我都心知肚明,又何必计较口舌之快。”

    鸿宝笑道莽撞,自罚了一杯。

    二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庭渊倒没料到这太监也同张兆在一条船上,想来是觉得隆安帝已近垂暮,急着另觅新主。

    席上这些人看似个个插科打诨,实则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委实太过虚情假意。

    庭渊隔着帷幕冷眼看戏,他想入局,就得先亲自来搅一搅这浑水。

    这场席装着一屋子莺莺燕燕,无一不是粉面钗头、含羞带笑。张兆这厮甫一喝酒便淫心大发,醉眼朦胧中眼瞅见个朝他笑得勾人的舞姬,连忙起身环住了弱柳腰。

    余下之人连忙顺势朝前跨了一步,微微埋首等着剩下几位爷。

    庭渊轻笑一声,朝伯景郁低声道:“小将军不去挑一个吗?”

    伯景郁冷眼看着他,不作言语。

    庭渊迎着他的目光,并不气恼,反倒善心大发地松开了压制着伯景郁的手。

    他在鸾歌凤舞里起身离位,朝一乐女走去,待到居高临下地站在人跟前,那美人方才站起身来,眉目温软地贴近庭渊。

    庭渊却颇为灵巧地一侧身,避开了,径自在琴前坐下来,抬眼时刚巧捕捉到少年将军微微怔愣的神色。

    他只当没看见,谦和地温声开口说:“诸位贵人谈论这天下大事,鄙人一介草民,听着却只觉得头疼。”

    他看向伯景郁,气定神闲道:“我虽眼拙,却恰好瞧见伯将军听着这曲儿,似是不大得兴。鄙人凑巧略通琴技,不如就为诸位大人弹奏一二,聊以助兴。”

    王开济不时用袖袍擦拭着额角的汗,喉头上下滑动间,他忐忑开口道:“这......”

    “这有何不好?”张兆放声大笑起来,他有些醉了,一手拈杯一手揽人地朝庭渊走来,复又转身将席上众人皆扫视一遍,“今日本就为替小将军接风洗尘,自当尽兴!”

    庭渊面上带笑:“大人好生风雅。”

    “听闻那抚南侯庭涟也擅琴乐!”张兆因这夸赞得了兴,大着舌头摇头晃脑道,“只是曲高和寡,难得一闻,反倒是庭二,整日流连瓦舍勾栏,很是喜欢人前显露琴技。”

    他说这话时,并未注意到伯景郁的神色十分吊诡。

    “二世子心浮气躁,杂念太多,琴艺自然不如其胞弟抚南侯,”庭渊倒是面不改色,伸手一一抚过琴弦调试琴音,温声说,“在下亦是俗人,不过聊奏一曲。诸位,吃好喝好。”

    席间插科打诨,庭渊面上不显分毫,好似什么都没入耳,气定神闲地弹了半晌琴,待到话题从吹捧伯景郁的客套话逐渐转至抚南侯府各种流言时,终于开了口。

    庭渊挑起一弦,琴身迸发出一声嗡鸣,他笑道:“诸位这般好奇宁州之事,在下恰可说上一说。”

    伯景郁闻言,遥遥望他一眼。

    纪昌倒是饶有兴致地问:“小兄弟有何高见?”

    庭渊轻笑一声,自持道:“高见不敢当,鄙人久历山川,从前恰巧去过岭南,不过略知一二。”

    “诸位想必知道十四年前,宁州抚南王府何等尊崇显赫。前抚南侯将领庭珏替当今圣上悍守宁州,南境一时无人敢犯。”庭渊手上动作不停,清越琴音伴着他的讲述,缓缓涤荡在昏黄琉璃光下。

    王开济久不言语,听到此时方才接话道:“是了,隆安帝十三年秋,庭珏攻占翎城,挫伤了南疆最后一点反扑气焰,南疆诸族元气大伤,直至今日也没能再度聚拢凝合,庭珏也因此名震大梁。”

    “可惜好景不长,”庭渊轻声继续说下去,指间琴音不知何时加快了节奏,隐有激昂之势,“隆安帝十四年夏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