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日的后续之事, 这叔侄二人在她家书房中如何说的,乐嫣自是不知晓,也懒得过问。
她少时娇生惯养, 性子可谓是骄纵, 后失了依仗又经了许多变故, 人才渐渐温和安静下来。甚至时常有几分小心翼翼。
如今一个年过去, 眼瞧着她与皇帝私情之事知晓的人越来越多, 纸包终究不住火。
乐嫣先前事发两日胆颤心惊,后几日眼见一切风平浪静, 倒是有种悬在颈上的铡刀终于落下之感。
她反倒松了一口气, 紧绷许久的心神瞬间松懈下来。
仔细想来, 她究竟顾忌的是什么?
人死如灯灭,如今她已经是一条路走到黑, 既已无法, 何苦活在虚无缥缈的旁人评头论足的话语之中……
他说过, 叫自己无需太过忧虑,只管如往常一样。
他说他会处理好一切, 他说纵使会有阻力, 但只要二人不改初心, 什么都不重要……
乐嫣想着, 自己便信他一次。
总该信他一次的。
此事想通之后,她也不再主动想这等未来之事。
趁着天气暖和了些, 趁着仲瑛与妙言两个还未离京,便时常同义宁带着二人在京中四处闲逛。
去银楼买首饰, 往琼衣坊做衣裙, 去京中四处数得上名号大大小小的酒肆食肆,去湖边垂钓, 去温泉泡澡。
小半月间一行人玩的潇洒,忘却了诸多烦恼。
这日一行人又聚。
见街头食肆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时不时伴随着食肆店主的吆喝声,热腾腾的汤饼,热面出炉。
仲瑛十来岁才随她父亲从边关回的京城,乐嫣与另二人却是小小年纪就回的京城,可谓是在绥都长大。
她们对这处街巷有着许多共同的回忆。
时下未有如前朝那般世庶天壤悬隔,却也是贵贱分明。
几人却因幼时颠沛流离,知晓太平年岁的难能可贵,并未生出皇族那股高高在上的冷傲。
四人自京中银楼中买了许多首饰,便去了早早订下的太和楼吃酒席。
太和楼临着江,风景颇好,可惬意吃酒赏景。
四人落座不一会儿,便有小二们抬上太和楼的招牌菜肴,满满一大碟的莲房鱼包上桌。
这莲房鱼包是夏日里便使秘法保存着的新鲜莲房、莲花。莲房去底,只余穰留在其间,用以酒、酱腌制鳜鱼肉填实其中,再裹着莲花放土罐中闷熟。
仲瑛与妙言二人一瞧见,险些口水都馋了出来。纷纷举筷尝上一口,脱了鱼骨的鱼肉鲜甜滑嫩,包裹着莲花清香,滑而不腻。
二人连吃两包,便开始哀叹不舍起来。
“想来我二人是无福的,过不了几日就要随着家人就藩了,哪里像你们二人这般?就住在京城,多少好物?还不是想吃就吃?”
乐嫣闻言便说:“趁着你们走前将这等吃的多吃几回,想来腻了。”
义宁亦是笑:“若是仍吃不腻,就花高价买了这食谱,回藩地去请厨子做去!”
几人正是说笑间,义宁面上却有些难看,她捏过莲包凑鼻闻了闻,忽地连连摆手。
“快些将这些抬走,什么味儿,闻着就想吐!”
婢女连忙端过来茶水,她连饮好几口才压下了胃中酸水。
仲瑛不明所以,乐嫣亦是尚未多想,已经成婚的妙言却十分惊诧,她猜测起来,“你这闻不得鱼味,这些时日又是反胃又是闻不得油烟味儿,莫不是……”
“莫不是有身孕了?!”
义宁仍一脸蒙顿,好半晌才找回声音。
“不太可能吧……”
“这症状定然就是了!你前几日不是闻着鸡肉也恶心么?你以往可素来是我们中最皮实的,从不见你何时胃口不好?哪有这么些这个不吃那个不能闻的?”仲瑛跟着嚷嚷起来。
明明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却叫几人说的头头是道,只差按着义宁的头叫她承认了。
甚至连包厢外候着的婢女们都听见了这好消息,一群人稀里糊涂跟着上前道喜。
仲瑛豪横的伸手一挥,直接叫所有婢女都赏赐了银两。
乐嫣觉得不妥,这都还没确认的事儿呢就贺喜上了,可奈何义宁已经笑开了,她亦是不含糊,也给婢女们赏赐起来。
她们这个包厢散财散的热闹,连隔壁包厢、酒馆小二们都连忙上前跟着说两句恭喜,一个两个只要来了就得了许多赏。
一时间太和楼女眷吃席吃出身孕来的消息不翼而飞。
而几人显然是没什么继续聚会的心思。
各个将义宁当成了金疙瘩团团护在她身边,又是要搀扶她,唯恐她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回你府上请个郎中来瞧一瞧……”
几人七嘴八舌,惹得义宁不厌其烦:“行了行了,都别扶着我!本来没事,一个个堵在我跟前,我连脚底下的路都看不清了!”
“是是是!我的姑奶奶,您可要千万小心点儿,要是出了半点儿事儿,你那丈夫生的那般魁梧,岂非能一把把我脖子拧断……”仲瑛嘻嘻哈哈打趣。
只乐嫣还算镇定,她笑着走在几人身后,还记着吩咐婢女前去结账。
她只落后一步出包厢,仍有许多人过来朝乐嫣道喜的。
“给娘子贺喜了。”
“不不不,道错喜了,是方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