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
“连蛇头在内68人,包括一个婴儿,一个中国佬。”
旁边身穿伞兵战斗服的人皱起眉头:“才这几个?青铜,你不是说两三千人的大车队吗?情报来源有问题吧?”
那个叫“青铜”的领袖答道:“我的情报绝对没问题。但是从我们收到情报、协调行动到集合已经过了四天。这四天中发生了什么?”
没等伞兵想出答案,青铜已经提起扩音器:“你们都知道:由于联邦政府的愚蠢,戈德曼博士,美国最杰出的头脑也是最邪恶的天才,在和平谈判的讲台上,众目睽睽之下,被中国人谋杀了!那些墨西哥油皮和中美洲杂种,身上总算有一点欧洲基因,所以也没有蠢到家,也会简单推理:下一步就是美国的怒火洒向中国,再下一步就是中国的核弹飞向美国——或者倒过来,无所谓。所以那两三千人怕了,聚在华雷斯的大篷车队赶紧散了。剩下这68个人,都非常勇敢。欢迎他们来到勇者的家园!”
后面缓坡上的车逐渐都围了上来,喇叭声响成一片。民兵们又笑又闹,好多人向俘虏们行举手礼。伞兵也摇头笑笑,不再质疑。
等到喧嚣平息,青铜转向俘虏们:
“很遗憾,这是我们的家园,不是你们的。你们已经呆过了欢迎期,必须回去。”
俘虏们悬着的心忽上忽下。青铜跨上敞篷悍马,把探照灯指向界河:
“你们是非法入侵者。散着步过来是联邦政府的罪行,但你们是同谋。我虽然敬佩你们的勇敢,也不能让你们散着步回去。请各位游回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湿背’!” (注:“湿背”即wetback,美语对墨西哥移民的蔑称,暗示他们是游过河偷渡而来。)
民兵的喝彩声、口哨声冲得俘虏们齐齐退后几步。
青铜的皮靴踏上车厢横架,俯瞰众生:“我的判决一向公正。格兰德河离这里大概一英里。等会儿发令枪响,小孩和老人先跑。五分钟后女人第二波开跑。再过五分钟轮到男人。再过五分钟我们开枪射击。我们的枪很多、很大、很准,但绝不会超过界河。提醒一下:哪个男人错把自己当成小孩、老人或者女人的,我们会立即纠正!现在开始准备。”
托尼一手提枪,一手设置秒表,兴致勃勃站到起跑线上。
开皮卡的蛇头为俘虏们紧张翻译,冲着听不明白的人怒吼,两边腮帮子流满汗水。
朱越站在那个尴尬的位置旁观,一肚子都是惭愧。他上辈子也是翻译,但西班牙语水平约等于零。这两天相处下来有点长进,现在还是不够用。
枪响之时,孩子和老人一拥而出。父母在后面哭着催促儿女,儿女在后面尖叫着鼓励老人,民兵们为所有人加油。
青铜下了车,踱到抱婴儿的女人身边。她双手不空,双脚仍然摆好抢跑的姿势,紧张得流出了鼻涕。青铜轻轻拍一下她的屁股:
“小笨笨,跑啊!我还能一枪把你们两个打穿了?”
朱越大吃一惊。他的西班牙语同样字正腔圆,听起来完全像母语。刚才为什么不说,难为所有人?
年轻的妈妈终于回过神来,像猎豹一样蹿了出去。后面的人群齐声赞叹,几个探照灯紧跟着她照路,很快她就超过了大队伍。
其他女人出发之后,青铜走到蛇头面前。
“你是美国公民,对吧?”
“是的,先生。”
“那你不用跑了。那边不是你的国家,你已经放弃了。”
“谢谢,先生。”
“不用谢。你是叛徒。”
青铜不再理会他,向托尼点点头,便转身走向朱越,一直凑到他面前。
“你又是什么人?看起来,那边也不是你的国家。”
声音很小。朱越震惊得仰起了脸,只见青铜一本正经,只有灰色的眸子里藏着丝丝笑意。他说的竟然是普通话。和他的英语、西班牙语同样流利,甚至带着软糯的江南口音。
“我是……韩国人?”朱越也说普通话。
青铜皱起眉毛,微微摇头。
恰好这时第三声发令枪响了。越过他高高的肩头,朱越看见蛇头身子一歪,栽倒在地。男人们吓得魂不附体,刚起跑就玩命冲刺。
朱越紧紧抿住嘴,盯着尸体后脑那个血窟窿。这人虽然算是武装押送员,一路上对他照顾有加。可怜巴巴的几十句西班牙语,大部分是跟他学的。
他根本没想到要跑。青铜用靴尖踩了一下他的脚趾。他刚迈出半步,青铜又一把抓住他的后领。
“你也别跑!那边是墨西哥,不是蒙古。”
他换回了英语,声音很大。
托尼已经完成了裁判任务,兴高采烈跑过来。先前众星捧月围着青铜的几个人也凑上来,看他怎么处置最后一个俘虏。
“再问一遍:你是什么人?”
“……蒙古人。”
托尼立刻叫起来:“胡说!他是中国佬!眯眯眼!”叫完了自己都忍不住笑。站他旁边的一个年轻女人笑得东歪西倒,顺手捶他几拳。
“兄弟们不相信你。你叫什么名字?”
“……爱育黎拔力八达。”(注:元仁宗(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的名字汉译。)
“从蒙古什么地方来?”
“温都尔汗。”
几十个民兵下车围了上来。蒙古名字虽然是听不懂的叽里咕噜一串,但词尾有个“汗”,很多玩过《帝国V》的年轻人听着都似曾相识,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