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火葬场男方能有多累?[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8章 敌国将军(48)(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将军, 前边有条百米宽的大河。渡过这条河,渝城就在前方了。”温九探查过前路,扯过缰绳逆转码头,回来禀报。

    一队军容整肃、精神饱满的人马由巴蜀太守派来的官兵护送, 正行走在由巴蜀至渝城的要道上。

    到码头, 巴蜀太守亲信赵解风拱手道:“邵大人, 我等奉温太守之命护送您出州, 到此为止, 告辞了。”

    “嗯, 辛苦赵都曹,替我向温伯道一声谢。”

    说话的是一个身躯孔武有力、相貌堂堂的中年男人。他的话语坚定而沉稳, 如同一块儿被打磨得返璞归真的磐石。他目光炯炯, 一双眼睛锃亮,好似在发光。男人身躯中那股不可磨灭的血性好似就从这双鹰目里迸发出来, 让人不可遏制地回想起他在沙场征战的铿锵过往。

    邵钦今年已逾不惑,峥嵘的岁月令他愈发威严凛肃, 隐隐有雄主之姿。据此,自五年前其义兄晏广义身死后,能与邵钦同辈攀谈相交、对他直言不讳的人也愈发的少了。

    此时, 邵钦微微颔首, 辞别赵解风等一众官兵,率温九、漆四等人登上渡船。

    方头渡船摇摇晃晃, 船夫撑杆,众将士就立在船板上, 远望江对岸, 有村落二三、炊烟袅袅,岸边浣衣妇、捕鱼夫、戏水的孩童各得其乐, 更远处,稻田连绵,风吹过,刮起一波稻禾的青波碧浪。好一派山水悠然景象。

    邵钦道:“对面是何村落?倒是个鱼米之乡。”

    “回主公,此村名为千江月村。包括此村在内,千江全乡上下数百村落皆盛产银鱼,百姓大多富庶,乐业安居。”戚四博闻广识,恭敬回复道。

    邵钦道:“想不到渝城太守治下竟有如此卓绩。”

    “主公!难道我们就非得到渝城去那找姓余的借兵不可吗?”温九咬咬牙,想起当年,愤恨说道,“过去余狗他那般欺辱您……”

    “温九,此余氏非彼余氏,”邵钦打断他,有条不紊地说道,“余怀虽姓余,却早已出了燕京余氏五服之外。他如今能执掌一方,靠的不是死绝了的燕京余氏的荫蔽,而是他多年的宵衣旰食和那颗勤政为民、造福百姓的良心。”

    “可满燕京城上下谁不知道当年那余狗的旧友便是如今的渝城太守?他们臭味相投,定会刁难于主公您的!”温九急道。

    渝城太守姓余名怀。小时候的余怀是个小可怜,被渝城旁系大老远送上京,一口乡音难改,张嘴就嘛吔哟嗦。燕京城里的世家公子都嫌他土头土脑,谁也不肯搭理他。

    这种时候,别的小朋友都不肯陪小余怀玩儿,只有余相嫡子余慎见他长得粉嘟嘟的、像个讨喜的福娃,肯来陪他玩。

    于是小余怀深深依赖上的小余慎,整日跟在他脚后头当跟屁虫,一直跟到了小余慎被送进上书房陪金玉帝、他也被旁支召回渝城为止。

    邵钦道:“我等尚且还不知余怀对个中内情了解多少,不可妄下断论。”

    漆四说:“根据近年来我等查探到的踪迹,有凌霄卫频频在西南现身,说不定已有潘党暗中接近过渝城太守。”

    “他与余慎情谊深厚不假,却也是我邵氏门生。渝城兵力尚有十万,找渝城太守商讨借兵一事,虽举步维艰,但我等势在必行。”邵钦言辞凿凿道。

    温九还想再争取:“可是将军……”

    “我意已决。温九,莫要妇人之仁。”邵钦那双眼就像一把开了锋的刀剑一样,直直刺到温九身上,审视着他。

    良久,船只拢岸,船夫将船绳抛给岸上吠叫的黄狗,大喊道:“到岸哩!”

    邵钦率先带人下船,去寻找供他们今夜在千江月村修整留宿的人家。

    主公身后,戚四悄然凑近温九,压低声叹息道:“我只不过随口提了一嘴潘党,主公便下意识地把那人代作了他。五年了,主公他……还以为那个余慎就留在潘无咎身边,甚至仍对此深信不疑。”

    温九道:“执念罢了。毕竟当年主公伤了眼,没能亲眼看到他坠落悬崖。”

    主公的眼皮上至今还留有一道从左贯穿到右的狰狞的白疤。有这般骇人的伤口,眼睛治愈后竟还能正常视物,简直是个奇迹。

    戚四却骤然冷了脸:“是不能目睹?还是不知?当年在崖上护卫将军、知晓事情全貌的仅仅只你一人,那种高度坠下去……你到底跟没跟将军说过,他恐怕已经死了?”

    “余狗当年害死了我们几乎全部的兄弟——鼓八、回五、剑三……都没能让将军下狠心来立马杀他。这些年来,正是因为一直以为那人还好好地活在仇敌麾下,将军才能毅然决然地率领我们借兵起义、与西夏联姻!”温九斩钉截铁地道。

    在温九的刻意隐瞒下,邵钦根本就不知道余东羿坠崖。这些年,他还以为余东羿就在潘无咎身旁做那佞|臣,献|媚邀|宠、逢迎讨好。

    “荒唐!难道没了区区一个余氏子,将军就能没了指望了吗?”戚四难以置信地打断了他。

    “呵!你若有胆量,大可以试试将真相告诉给主公!”温九冷哼威胁一句,转身扬长而去。

    ·

    “二郎!河对岸来了一群到咱们村里借宿的外人,爹爹同意了,让他们今晚住在我家!”

    翠翠感到新鲜极了,她知道二郎最喜欢听江上那些来往船客们的消息,所以一见到那群牵着高头大马、|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敲上自己家门来,便立刻高兴地撒丫子跑开,赶来溪边与二郎说话。

    果然,二郎杵着膝盖撑着竹竿,兴味盎然地昂首循着她的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