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言情文里考科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6章 府试(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学子们一愣, 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对众位大人行礼。

    “容明焉是头名?”罗鸣最先问道, 只是这次他的语气少了很多不甘与嫉妒。虽然依然有些诧异, 但更多的却是平静。

    “难不成还是你我?”甘霖打了个哈欠,他原本对名次就不是很在意,再加上刚才听了容景对自己策论的评价, 他觉得容景拿第一再正常不过。

    “恭喜你呀明焉,刚才谢谢你的指正。你说的很对, 他们都说我呱噪, 可我也不想呀, 我四个月就会说话,八个月就会背诗, 人们都说我是神童。从小就让我背诵,同我说话。让我养成了滔滔不绝的习惯。我告诉你明焉,第一次写文章可真愁死我了,我写了二十多张纸还没写完, 夫子都气得叫我停笔了。所以你说对了,我是专门练过的……”刚才一直忍着没说话的陶乐此时再也忍不住, 又开始了绵绵不绝模式。

    “好了好了, 你别说了!”林霄心累的挥挥手, 不能再让陶乐说下去了。

    陶乐委屈的眨了眨眼睛,捂住嘴巴点点头。

    “由钦差大臣甘大人与本官主持, 府学教授杨先生和训导孙先生评阅,以及大宗师监督。府试第二场, 排名如下。”见学子们特别是陶乐安静了下来, 郭辉宣布道。

    “第一名, 容景。第二名, 陶乐、罗鸣并列。第四名,甘霖。”

    因着巴府知府梁茵入狱,郭辉作为梁茵的顶头上司,此刻不得已代替梁茵的职责。见所有人,特别是那罗鸣并没有异议,他松了口气,没有继续向学子们解释评阅的过程。

    所有人中,容景以回答的务实性与深度,公认第一,当之无愧。郭辉和锦州知州叶茂打算等容景院试之后,将这场考试的答案与容景县试第二场的墨义回答编撰成书,一面上交工部一面在巴府推广。

    剩下三人的答卷各有千秋,照理应三人并列第二。但甘泉说甘霖行事不端,给他降了一名。其余人等见人家亲叔叔都这样说了,只好同意。

    “好了,今日放榜结束。你们快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便是最后一场考试。”郭辉道。

    众学子连忙向大人们行礼,准备告别。

    “等等!”林霄却叫住了他们。

    “刚才老夫看见你们在讨论策略,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这很好。”

    收到督学大人罕见的赞扬,学子们开心极了。

    林霄接着道,“就是要这样,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更快。”

    “多谢大宗师教诲,学生铭记于心。”他们说。

    林霄沉吟片刻,“之前很多考生曾问过老夫,策论没有固定的格式,亦无固定的字数,更没有所用经典之标准。考官到底该如何评判?不同的考官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老夫认为,首看整体论述框架……”

    林霄说着,目光变得深远起来,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考□□名,还是个充满朝气,英俊潇洒的年轻小伙子。他和容景一样,还在书院读书,也是书院中最耀眼夺目的学子。

    某天,他们府的提学官来书院视察,让众人写策论。他洋洋得意的写好后交了上去,等待着夸奖。

    没想到却被提学官骂的狗血淋头。

    让他更郁闷的是,某些平日里不如他的学子却获得了还勉强过得去的评价。

    于是他怒了,当场质疑提学官,“请问大宗师,您是以什么标准评判我的策论不如他们的好。”

    提学官皮笑肉不笑道,“策论根本没有标准。”

    这位提学官不是别人,正是容景的曾祖父容颐。

    看着容颐一脸欠揍的样子,林霄愤怒极了,但依然强忍着怒气继续问,“确实,策论没有格式要求,也没有指定的经典,那您就可以随心所欲乱判吗?”

    “非也非也!”容颐摇摇头,一脸高深莫测,“此前朝中也商议将策论的格式固定下来,但我说服众人,此举万万不妥。一旦将策论定型,甚至指定回答范围,那么整场考试便会变成以记忆为主,思维僵化的形式考试。策论在于启发思维,关注实务,经世致用。故对格式与所用经典并不严格要求,只要契合本经并以四书为主即可。但是,一篇好的策论,绝不能犯以下错误。就以你的文章为例,其一,便是整体框架松散无力,形同散沙……”

    林霄吸了吸鼻子,按着记忆中容颐的话继续说道,“其二,便是论证严谨,必须有理有据……其三,便是论述要有意义,不可空洞无物……”

    容景越听,越是心惊胆战,这林霄所说之话,很像后世写学术论文的原则。而且是非常全面系统的。

    她刚才对罗鸣、陶乐、甘霖三人只讲了一小部分,并没有如此成体系。并非她想藏私,只是她不能表现的过于妖异。没想到,她没说完的那些内容,林霄替她补全了。

    众位学子听完,更是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大宗师就是大宗师,状元就是状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于是他们连忙拱手行礼,“多谢大宗师指教!”

    林霄点点头,指着容景说,“容美男,下场考过后,把老夫刚才所讲抄写一遍,然后结合策论,给崇明社学的学子讲讲。”

    府试之后便是院试,时间间隔并不长,只有一月左右。他给容景安排这个任务并非刁难,而是锻炼。

    容颐说,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用自己的语言将学到的东西完整而清晰的表达出来。因为很多时候,在脑子里粗浅的过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