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宋朝,建隆二年,开封。

    今年的吓人热的出奇,正是七月份,最热的时候, 殿外的蝉鸣聒噪, 使人心烦。

    宫中放了冰块, 四周又围着四个宫女在给赵匡胤扇凉, 但他还是被热的内心烦躁。

    赵匡胤大约知道,这种烦躁不仅仅来源于天气的燥热,更源于他内心的不安。

    因为他周身带着不爽的气息,以至于除了几个扇扇子的宫女没一个人敢接近他, 知道他在想问题就更没人敢打扰。

    宫中管理失误的内侍, 甚至派人出去抓婵, 就为了能够清净些, 但夏日的蝉鸣又哪里是抓就可以抓得完的呢。

    赵匡胤坐在龙椅上,右手轻轻扶额, 双眉紧蹙,看得出情绪不是太好。

    今天和往日一样没什么大事发生,下了朝他就回宫坐着思考问题,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个时辰,位置都不带挪一下的。

    赵匡胤历来是个居安思危的人。

    他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或者收获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东西。

    前几天天幕所引起的对武将的担忧仍然没有结束, 赵匡胤觉得,自己屁股底下那把椅子做的好不安稳。

    赵匡胤对武将的担忧,其实并非全无道理。

    唐朝时期就因为藩镇割据, 武将权力过大, 能够对抗中央,导致了安史之乱。

    即便最后安禄山没能篡位成功, 但大唐也从此一蹶不振了,因此也不怪他多为此事担忧一番。

    当年自己是怎么坐上皇位的,别人就有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坐上去。

    已经拿到手了的皇位,谁也不想简单的交出去,赵匡胤为此伤破了脑筋。

    如何加强中央权力,不走唐朝的老路,又如何让大宋这个新生政权能够长长久久的活下去,都是眼前的难题。

    恰好今日丞相赵普进宫,赵匡胤便与他讨论了一番这件事情。

    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又如何稳定国家,使之不再陷入战乱。

    赵匡胤本来只是病急乱投医,却没有想到,赵普对这些问题确实有研究。

    赵普没有预料到赵匡胤会忽然和他说起这些,但是以他的精明程度,很快就能够理解陛下在担忧些什么。

    近来出现了这道天幕,里面提起过太多影响朝政的武将。

    杨坚、李渊、安禄山甚至明朝的那个吴三桂,也包括他自己。

    他想了一会儿,就说道:“国家不稳定实则武将手中权力过盛,陛下心中不稳,要想让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就不能让军权游离在皇权之外,陛下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削弱那些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人手中的军权。”

    赵匡胤也觉得他说的很对,其实他早已有所打算,只不过有时候身在其中之人,看问题像是雾里看花,被人这样说出来了以后,他的思维才渐渐的明晰起来。

    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可是手上有兵权的人,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自己当初的好友,或者曾经支持自己登上皇位的人。

    他在想如果真的那样做,会不会显得自己太忘恩负义了?

    于是,赵匡胤说道:“现如今掌握禁军的皆是我的旧友,他们恐怕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吧?”

    赵普却说:“陛下,难道这天下的安危以及您的皇位是否坐的安稳,要寄托在别人的情感以及良心之上吗?或许他们现在是做不出来,或许再隔十年他们也做不出来,那二十年呢?三十年呢?难道陛下是为官第一天就想造反的吗?”

    赵匡胤恍然大悟。

    际遇不同,所做出来的选择也就大不相同,他这数日的烦躁之中,其实也夹杂了自己对那些旧日同僚的信任与怀疑。

    作为皇帝,考虑的不应该是他们会不会用手中的兵权对他不利,而应该考虑他们手中的兵权能不能对他不利。

    既然有这个能力,那就是他应该处置的对象,赵普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见赵匡胤皱眉沉思,赵普就猜到了他应该已经认同了自己的说法。

    其实关于削弱将领手中兵权这件事情,他早就有所考虑,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像陛下启奏。

    但事情就是这么的巧,赵匡胤的担忧居然与他不谋而合。

    能让大宋免于武将作乱,从此安稳平顺,对于赵普而言,也算是他这个丞相对后世子孙的一份贡献吧。

    人的眼光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在所处的时代里,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站在上帝视角观测某一项举措是否正确。

    只要满足对当下是正确的这一个条件就行了。

    至于以后,他们考虑不了,那也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赵匡胤虽然认为石守信等人不会背叛他,但削弱他们手中兵权这件事情,做还是要做。

    他让赵普先回去,然后仔细思考着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皇帝,他认为削弱武将权力这件事情是有一定的正义性的,武将权力过大危机皇权,必定使得朝政不稳,他是为了天下苍生,又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

    但有一件事情比较棘手,那就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个兵权给搞到手。

    那些将领个个都精明的很,若是直接问他们要肯定会找一百种不愿意的理由,但若用其他方式,如若不慎,让人误会,以为他要的不仅是权还是命,最后和你来个鱼死网破,也是一件祸事。

    赵匡胤思考了很久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