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有这么一点子酸,但能生出像徒晰这般过目不忘的儿子,永正帝还是挺得意的,特别是见到张廷玉几乎掩饰不住的羡慕之色,永正帝更是得意到了极点,不过得意归得意,这上学一事还是得有个定论。
永正帝沉吟一下,虽然晰哥儿先前之话是有些过了,但按着晰哥儿这过目不忘的情况,确实是无论换了什么样的伴读也都是一样的,即然如此,分班是免不了的。
他沉吟道: "既然如此,朕再添一名伴读学士,专门教导那两位伴读便是。"
那薛家子也就罢了,甄宝玉怎么说都是和妃的亲弟弟,总不好不管,横竖不过是二个孩子,让伴读学士教着也成。
别看只是伴读学士,言位不高,但能进来翰林院的,少说也是一甲三名,教导二个孩子也尽够了。
永正帝此话一出,无论是林如海还是张廷玉都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的松了口气,他们两个都不太愿意教甄宝玉和薛蝌读书,一则,在教过徒晰之后,再教这两人读书,总感觉那那都不满意。
徒晰除了过目不忘之外,更难得的是一点就通,能触类旁通,而且徒晰博览群书,不只是林如海的书房从不避着徒晰,徒晰回宫之后,景阳言藏书亦尽数向他开放,即使是林如海也猜不出徒晰究竟读过了多少书。
在这情况之下, 徒晰的知识水平着实不差, 有时讨论起来, 与其说是教学, 还不如说是教学相长,相较之下,教那两个伴读就真的只是在教了。
再则,教皇子读书是荣耀,也是一份苦差,无论是林如海还是张廷玉,都有其本职工作要做,教皇子读书的时间大多在下朝之后,换句话说,两人是在加班,而且还是没有加班费的那种。
这无偿加班如果是为了教导皇子的话,两人倒也当仁不让,可如果仅仅只是教二个伴读的话,这……未免让人有几分不是滋味了。
是以即使永正帝不召他们来问一问徒昕的学习进度,二人也少不得得寻个机会给圣上好生说一说,毕竟他们一个是正一品的礼部尚书,一个是从二品的工部侍郎,堂堂朝中大臣的时间可不是这样浪费的。
如今将这事交给了侍读学士后,两人便可以专心教导徒晰,虽然如此一来,伴读和皇子之间相处的时间难免少了,不过这二个伴读跟着徒昕学着数理化,张廷玉细细观之,两人对徒晰的敬意一点也不少,甚至不比对着他们两位先生差了,也就罢了。
伴读的这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徒听平时还要管着皇庄上的植种, 趁此机会也跟永正帝求了一求,希望能调整一下上学的规矩。
大晋朝的皇子读书的规矩虽然不像清朝那么变态,不过也相差无几,就连时间也拿捏的死死的,按着太上皇当年定下的规矩,卯时中(六点)便得起身,将前一天的课文念上一百二十遍,这一百二十遍今完 通常这管理文也差不多记下了通总元,通常这篇课文也左个多记下了。
等这一百二十遍课文念完之后,林如海和张廷玉也差不多下朝,莫约辰时未,已时初(九点)时也正式开始上课,下课后也差不多到了午时中(十二点),吃个午饭后又要上武术课,毕竟做为皇子,不求当什么将军,但总得骑得了马,拉得了弓吧。
等武术课下课之后,也差不多是未时末(下午三点),这之后才是皇子们真正的自由时间,不过到了那时,通常又要准备隔天的功课,或着练字,等这作业写完,差不多也到了晚饭时间了。
在这没有电灯的年代,一但到了晚上,吃完晚饭后,也就只能洗洗睡了,毕竟挑灯夜读太伤眼,即使徒晰想做,小林子等人也会想尽办法阻止他,再则,即使是皇子,分配到的蜡烛也是有限的。如此一算,徒晰还真没多少自己的时间。
这么密集的时间表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这是全年无休的啊!
除了万寿节、自己的生日、春节、中秋、端午……等几个重大节日之外,每天都得上学,在第一次听见这事时,徒晰一整个眼神死,第一百次的后悔自己怎么不躲远一点,为什么要这么倒楣的被认回皇家。
先不说这般的安排会不会累死人,这种高压的教育用在徒晰身上,着实有些浪费了,旁的不说,光是那读一百二十遍便着实没必要,以他之能,读上十遍已经嫌多了,那需要一百二十遍。
再则,按着这种时间安排,他那有空去皇庄上瞧瞧他种的那些作物?要是一个不好,便又是一年的时间浪费掉了,每多浪费一年,便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饿死。
是以徒毗祈很认真的跟永正帝商量着,能否让皇子也来个五日一休,不然要真按着皇子的规矩来的话,他的实验田都不用种了,因为没空!
要是以往,徒晰这要求才说出来,必定会被永正帝嗤之以鼻,并且喝斥其一顿,先前他赐皇庄给徒晰,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个儿子能培育出什么高产作物,而是抱着补偿的心态多些。
但如今瞧见了徒晰之能,永正帝也不免对徒晰先前提及的高产作物有几分期待。
做为一个帝王,他心里明白,皇子的学业固然重要,但这能活万万民的粮食作物更加重要,再则,张廷玉都直言怕是再过几年,便没有可以教晰皇子的东西了,如此一来,略略放放倒也无妨。
“罢。”永正帝沉吟道:“允你逢五一休。”
徒晰大喜,“晰谢过圣上。”
虽然不是周休二日,但他知道在这年代能逢五一休已经算是极不错了,他心知要不是看在他还有皇庄上的育种大业要顾,永正帝绝对没这么好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