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皇子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6章 课业(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永正帝没想到李远的要求竟然是见徒晰,他不免微感疑惑,奇道:"他要见晰哥儿,不是见徒历或朕吗?”

    按理来说,远哥儿最恨的应该是他又或着徒历这个同胞兄弟,见晰哥儿做啥?这两兄弟不但差了好几岁,甚至还不是同一个娘生的,特意要求见晰哥儿做什么?

    苏培成低垂着头,倒有了几分猜测,低声道:“我想远哥儿是与晰哥儿有几分同病相怜。”

    毕竟圣上所有的皇子之中,也就只有晰哥儿与远哥儿是被圣上无意间遗弃的。

    永正帝也顿时想到了这点,不由得微微叹气,他是真真对不住这两个孩子,晰哥儿也还罢了,可远哥儿他是真真认不得,只能在银钱上尽量补偿远哥儿了。

    苏培成瞧着永正帝的神情,小心翼翼的问道:“圣上,这事……?”

    即使是苏培成,在听到远公子的要求时,也不由得为难。

    按理来说,这两人总归是主仆……咳咳,兄弟一场,见上一见也算不得什么,但万一要是远公子说了些什么不中听的,反倒不好。

    再则,晰皇子待宫人一向极为温和,但远公子做为其最亲近之人,竟然背叛了他,晰皇子见到远公子时必定恼怒,要是两人动起手来,圣上帮着那个都不对,还不如不见。

    但如无意外,远公子此生都不会再回京了,远公子虽然是对他说,但其实是对他身后的永正帝说,这也是远公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对永正帝提出要求,此生仅此唯一的要求,永正帝怎好不满足他呢?

    苏培成略想一下,都替永正帝为难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永正帝是真真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李远之事,尤其是让与其有类似遭遇的晰哥儿知道。

    要是今日李远要见的不是晰哥儿,而是徒历的话,永正帝必定二话不说就应了,不只如此,说不定还会让人弄个铜管传音,偷听一下二人之间的对话,但如果李远要见的是晰哥儿的话,永正帝少不得得想一下。

    永正帝沉吟许久,最后问道:"近来晰哥儿学习的情况如何?"

    徒历心性不成,他现在唯一的希望都放在晰哥儿身上了,一般的亲王与帝王不同,亲王学的是为臣之道,帝王学的是帝王心术,但这基础都是一样的,要是晰哥儿连最基础的四书五经都读不通,断是没办法学习帝王心术。

    苏培成笑道:“晰皇子极为聪慧,上书房的先生对晰皇子赞不绝口,反倒是晰皇子的两个伴读在读书上都跟不上晰皇子的进度,两位先生也着实头疼,不知该如何教起。"

    皇子伴读都是特意挑选的,虽说和皇子年龄相近,但通常都比皇子略略大上几岁,以便伴读照顾皇子,一般而言,年岁相当,读书的进度也差距不大。

    即使有所差距,因为伴读年纪较大,通常进度上也快些,不至于让皇子配合伴读的读书进度,像徒晰这般进度比伴读要来的快,而且快上如此之多的,着实少见,是以即使是张廷玉与林如海一时间都有些不知从何下手教起。

    “哦。”永正帝微感讶异,“差距竟如此之大?”

    伴读即是伴读,自然没有让皇子等其进度之理,况且这进度就算差了些,先生略略加课赶一赶便就是了,不至于让张廷玉和林如海这两只老狐狸犹豫不决,会为此而头疼,想来晰哥儿与两位伴读的进度当真差距不小。

    他沉吟道:"我记得甄家送来的是甄应嘉的幼子一甄宝玉,可是娇宠太过,是以至今尚未启蒙?”

    甄应嘉膝下本有嫡出的一子一女,女儿便是和妃,但其长子在二十岁上因病去世,据闻是用功太过,伤了身子,是以年纪轻轻的便就没了,只留下一个遗腹子,至于这幼子是甄应嘉到了四十岁上才意外有的,又有嫡出,自幼便极为娇宠。

    奉圣夫人更是对这孙子极为重视,刚出生便抱到奉圣夫人房里,亲自养活,他也听了一耳朵,说是这孩子好颜色,侍候的人都得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儿,不爱近男子,也不许年龄大的妇人近身……等。

    要不是见甄宝玉是和妃亲弟,和妃又难得的亲自求他,他说什么也不会容得这等人做皇子伴读,只是没想到这小子年纪小小,坏毛病倒不少,除了好色之外,竟然还厌学!

    苏培成连忙说道:“回圣上,甄公子虽然娇气些,但在学习上颇有几分灵气,如今已经读到论语了,倒也算不得差。”

    以一个八岁的孩子而言,这般的进度只能说是不好不坏,想想甄宝玉自幼被娇宠着养大,能学到这般程度也算不得差了。

    “哦!?”永正帝沉吟道:“那可是薛家子拖了后腿?”

    他不在意的摆摆手道:“倘若薛家子不成,直接换一个伴读便是。”br />不过区区一个商人子,他也并不在乎,先前会同意晰哥儿挑薛家子为伴读,也是想着让晰哥儿做一个普通的亲王,将来手底下有个商户能在银钱上支应几分也好。

    但如今对晰哥儿有了不同的打算,区区一个商户之子,便不适合做晰哥儿的伴读了,只是金口玉言已开,人也进来了,便不好反悔,要是这小子成绩跟不上进度,趁此机会将他换掉倒也不错。

    苏培成摇了摇头,连忙道:“薛公子虽然是商户,但学习上颇为刻苦,早早学习到孟子了。”

    四书五经有其学习的顺序,目前大部份的人都是按着南宋朱嘉所定下的次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薛蝌不过才八岁,便已经读到了孟子,比甄宝玉还强些,在孩子中着实算得上是不错了。

    听到此处,永正帝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