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笔记写得很是零散。
其中大部分记录的都是保驾营近三十年来,鬼水潮的来临情况。
还有一小部分,则是断断续续的写了几个奇奇怪怪的名词,如山海宗,九鼎,山海残卷,镇海词……
每个名词下面都有一大片空白,空白上面也都留下了细微的笔印。看来这些空白的地方都曾经被写上过字,只不过后来又被人用什么方法除去了。
对于这些奇奇怪怪的名词,我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最后那两页就更奇怪了。
其中一页写下了一种名为避水咒的阴间响马咒术。咒词与手诀写得很是详细,虽然其中有些字很生僻,但大多都是见过的。
另一页则是画上了一副极为简陋的画。画由许多简单的线条组成,上面是一条又一条极为扭曲的波浪线,下面则是一个个船型物体。
而且,这两页的字迹都还很新,显然是最近才写上去的。
通读笔记之后,我只能知道一件事,父亲这些年似乎都在研究鬼水潮和一些奇怪的东西,其他事情一概不知。
我不死心,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可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望着手中的黑皮笔记,我心里琢磨着:“这笔记想必是父亲托墨言转交给我的。既然父亲将这本书留给我,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我没发现的东西。”
“鬼水潮……山海宗……镇海词……避水咒……”
“避水咒!”
当我翻到避水咒那一页时,脑中突然灵光一闪,“父亲能将避水咒的咒词与手诀写得如此清楚明了,他一定是会避水咒的!我曾经问过吴伯伯,父亲属于阴间响马门下的哪一脉,吴伯伯没有告诉我。现在看来,父亲极有可能也是炼心一脉的!”
“避水咒,避水咒,顾名思义,多半是可以让人轻松入水,不会淹死。既然能入水,那么入海也不是不可能。父亲会避水咒,吴伯伯想必也一定会避水咒。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两个相继投海,就都是提前有所准备的,那就不可能是去寻死!”
“可他们去海里又是为了什么?”
我一边苦苦思索着,一边翻动笔记,翻到了画有简笔画的那页。
迷茫之中,我随意瞥了一眼简笔画,竟然觉得那些波浪线像极了海上的浪潮,尤其是像鬼水潮。
“难道……难道这副画画的竟然是渤海湾?”我心中已是震惊不已,“如果这真是渤海湾,那这些船行物体画在了下面,会不会是渤海湾底下的东西?”
“可海警已经在渤海湾搜索过许多次了,渤海湾底下不可能有东西……等等,鬼水潮!”
我猛然生出一个想法,“那两次海警都是在鬼水潮过去后才出海开始搜索的。会不会是渤海湾底下有什么东西,必须是在鬼水潮来临时,才会出现……”
“……父亲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件事情,才会在鬼水潮来临时,跳入渤海湾?”
我将父亲的笔记放在一旁,闭上双眼躺靠在沙发上,回想着关于吴伯伯和父亲投海的每一件事。
良久,我才长出一口气,缓缓睁开双眼,“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吴伯伯和父亲都知道渤海湾底下藏有某些东西,那是他们一直想要得到的,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找到那些东西。”
“吴伯伯决定先下海寻找那些东西,由父亲在海上接应。但他们那时还不知道那些东西只有在鬼水潮来临时才会出现。于是吴伯伯葬身大海……”
“吴伯伯死后,父亲弄明白了鬼水潮与那些东西的关系。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会对吴伯伯的死万分自责,甚至会认为吴伯伯是因他而死的。之后,七月十五,鬼水潮来了,父亲便下海去寻找那些东西……”
我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是错,但这已经是我根据已有的线索所能猜出的最合理的解释。
当然,这个推测也并非百无遗漏的。还有一件事情,我始终想不明白。那就是,吴伯伯既然会避水咒,他下海没有找到那些东西,为什么不上来?
而且,如果父亲找到了那些东西,他也应该马上回来才对。
可吴伯伯已经失踪整整三个月。父亲下海三天,也仍然未归。
他们现在是否还活着?如果活着,又身在何处?这些我都无从得知。
我长叹一声,心道:“若想真正弄清楚这些事情,看来只有在明年鬼水潮来临时,亲自下海去看一看才行。”
……
昨天晚上一夜惊魂,再加上刚刚又想了许多事情,导致现在我的精神有些萎靡不振。
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回到自己的卧室,从床下拉出那只大皮箱子,将父亲的笔记放在最里面,用衣服压住藏好。
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瞥见了那张许久未见的羊皮纸。
这也是一个从海里捞上来的奇怪东西,与那本阴阳神书一样。
我将羊皮纸拿了出来,轻轻拉开,看着上面的残缺字句读了起来,“扣请此间海神最灵,通天大帝,出入幽冥……与吾传奏,不得留停,教百鬼千魂,齐齐听令,波平海静,浪涛咸宁。敢违此誓,永不超生……”
“海神……波平浪静,海涛咸宁……”
看着手中的古怪羊皮纸,我突发奇想,“这上面写的奇怪咒文会不会就是父亲笔记上的那个什么镇海词?”
“就算它是那什么镇海词,我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此时此刻,我困得连眼皮都快睁不开了,自然也就不想再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