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病鹤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9章 青蚨于口,含以作吻(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门口突然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皇上驾到!太后驾到!”

    紧接着又是一串妃嫔名称,不多赘述。

    赵子菡唤来宫女将暖阁收拾干净。所有人整理衣着,往正门去迎接长辈。

    空地大大小小跪了一片,是真的儿孙满堂,天人之福。

    宫女太监们帮主子脱下大衣,拂净身上几处不甚明显的雪粒。

    太后笑得合不拢眼,由着皇后和二皇子搀扶着往里走,大皇女挽了皇后的手臂在旁边陪着说笑,孙子和外孙一口一句老祖直哄得人心舒畅。

    而皇帝自一进门,眼里便只有四皇子家的两个小儿。他抱起赵向卿,另一只手牵着赵云琇,嘴里逗着,“怎么才两日未见,卿儿又长结实了!”

    赵云琇嘟嘴,赵昌承见状便道:“琇儿也又高了好些!旧衣裳怕是都穿不得了吧?今年辽国输了不少好布匹来,朕可得多赏点给你爹爹,说什么也不能短了我们琇哥儿。”

    赵应恪轻笑,拍拍儿子,“还不多谢爷爷。”

    赵云琇有模有样地作揖,“谢谢爷爷。”

    赵昌承被逗得哈哈大笑,淑贵妃也掩唇微笑。

    大皇子和二皇子家的儿子稍微年长些。分别名唤赵向玶、赵向盛,都约莫八九岁的年纪,如今同十皇子赵应顺一道在国子监读书。

    只是家中父亲看彼此不对眼,两个小辈自然也对付不到哪去。赵向盛搁太后面前讨喜去了,赵向玶便去邀赵应顺一道走,只是半路被皇帝截胡。

    赵昌承笑着将怀中孙儿交给赵向玶,自己抱起赵云琇,“年前听夫子说向坪功课有长进,很是不错。抱好你表弟,再让朕瞧瞧最近有没有长健壮些?”

    赵应锋这些可得了意,使眼色示意儿子好好在皇帝面前表现。

    这边赵应栎从宜妃怀中接过十一皇子赵应鸿,皇子一岁有余,瞌睡正多。六皇子道一声,“娘娘辛苦。”

    宜妃笑着夸赵应栎几句,又轻轻拍十一皇子,“可别累着你六皇兄。”

    幼时他们曾养在宜妃膝下,如今六皇子虽出宫建立府邸,多年母子情分却也不减。

    这赵应鸿并非宜妃亲生,只是生母令妃身子弱,平日里还得由宜妃照顾。这当然是个合算差事,皇子长大后私底下会叫一声干娘,宜妃还能借此在皇帝面前多露面,一举两得。

    赵应栎轻声唤赵应禛来看小弟,慢慢随众人往里间暖阁走去。

    好一幅阖家欢乐图。

    赵应祾冷眼旁观,杵着拐杖还是亦步亦趋跟在赵应禛身后。

    他们走在最末,百鋆殿闭了殿门,外头风雪难侵,里头欢声笑语。

    赵应禛也不时回头看他一眼,像是在害怕他摔倒,又像在确认他还在。

    沉默的赵应祾总是给他一种错觉——他仿佛根本不存在于这一刻,因此显得过分格格不入。

    赵应禛知道这是九弟常年被皇族漠视、排除在外的结果,只是这样的他不停让他想起戴着帷帽、蒙住双眼的路濯。

    这并不使他好受。

    好像他们都是一场不该出现的谬误。

    他觉得赵应祾也该属于暂来山云雾飘渺的山巅,肆意笑一段醉酒后念的经文,抱一把刀。

    赵应禛觉得自己魔怔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

    赵应祾和路濯何处有一点相似?

    哪里可能呢?

    皇帝接过李才安递来的三柱香火,先于祠堂祭拜先祖。

    堂前挂有高祖及渊穆皇后画像,二人皆面容威严,眼神慈爱,方正端坐。

    众人随皇帝一道祭拜,拱手磕头,口中念吉祥赐福祝词。

    待祭祖毕,皇帝落座,其余人才鱼贯入席。

    按往常惯例,除太后、皇后和贵妃坐于皇帝右侧以外,诸位皇子皇孙皆按辈分排位。像赵应鸿、赵向瑛这样尚且年幼的孩童便会被母亲带到女眷一席,由婢女服侍用餐。

    不过此次庄王立下大功,他便越了前头两位兄长的位子,被特许坐在赵昌承左手边。

    赵应祾对此自然是不满的。殿中每人座位本就宽敞,如此他们二人算是离得十万八千里了。不过不悦归不悦,性格怯弱的九皇子只能在一众陌生兄弟间低着头,偶尔抬头眼巴巴瞧赵应禛一下。

    此宴得从下午一直吃到月上枝头。是以席间气氛悠闲,笑闹打趣都慢下来,于赵应祾而言便是折磨变得更漫长,虚情假意有如凌迟之刀,令人反胃。

    菜倒是上个不停。先奉了碗开胃汤,而后热膳冷食、鸡鸭鱼羊、蔬果点心着实令人眼花缭乱。纵使每人自个儿盘前只盛一点,那也是好大一桌山镇海错。

    更别提主食饺子各个皮薄馅厚,着实一副丰腴元宝样。

    皇帝盘中定然包有一块象征福气的铜板。而赵昌承倒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此感到自得,“更岁交子,吉祥如意!来年大晅定亦是喜庆好运!”

    众人纷纷应和,举杯相庆。

    他同赵应禛坐得近,一眼便瞧见三儿子搁在手心的铜钱。

    赵昌承问道:“应禛也得了?”

    赵应禛点头,话不多,仅仅回答是的。

    皇后接过话茬,“看来同今年一样,新年还是庄王的运势佳。”她这句话实在是有点不动声色挑拨之意。

    不过巩妙云在中宫这么些年可不是白搭,轻易不会引火上身。

    她又玩笑道:“想来嘉隆三十年该有庄王妃了罢?”

    此言一出,气氛立改方才尴尬。众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