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伦斯,毕竟你以往总要虚耗一两个月,在deadline前一两天才肯大发慈悲地点开审稿邮件。”《Science》主编泰罗双手抱臂,不满地看着坐在对面的那个头发花白的老朋友。
特伦斯立刻反驳道:“这是诽谤!你下午就会见到我的律师,事实上我一般是在截止日期前三天就开始审稿了。”
泰罗无奈地抱头:“好吧,让我们回到正事上来。你真的觉得有必要现在就正式接收这篇论文吗?事实上,这篇论文里提到的防护凝胶,我没有收到过任何与之有关的消息,或许等……”
特伦斯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我请求你每天花那么60秒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的老朋友,马丁公司已经为这种防护凝胶派了一支60人的团队到华夏去谈判了。”
马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军火商之一,从某些角度来说,对于新技术,他们有时候比学者更敏感、反应更快。
特伦斯也正是因为听到这个消息,在浏览邮箱目录时看到相关的论文标题,才会赶紧挑出来先审查的。
“你看这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同一个人。我想世界上唯二的两篇与这种防护凝胶有关的论文都在这儿了,你还等着他们撤稿后改投《Nature》吗?”
同样跻身于顶尖期刊的行列,《Science》与《Nature》长年互为对手,都想压过对方一头。率先发表前沿科学或新兴领域的论文是竞争的最主要方式。比如,在21世纪初,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了4年。
泰罗看着手中的论文,他知道以特伦斯如今的成就与在学界的地位,一直无偿担任《Science》的外审专家完全是出于二人之间的老交情。所以,他决定相信特伦斯的判断。
泰罗打开主编后台,给投稿者发送了决定接受的邮件。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