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彧说:“澜澜和我说过,我们那边冬天也干燥,差不多”。
“……”。
两人转开话题,谈话内容天南地北,不久后摆饭吃饭,倒酒,两人边慢慢喝酒吃菜,边说话,到最后饭桌上就剩下这两人。
关秀禾和林三丫笑说:“你们一来,这下孩子他爸有个说话聊天的人,澜澜他大哥很久没有说这么多话”。
自家男人和她娘家爸,哥哥弟弟都没有话聊,没想到能和张彧谈得来。
林三丫说:“两人谈得来挺好,倒是你又上班又带孩子做家务,好能干!”,还好他们单位有幼儿园,不然没有老人帮带孩子,太难!
关秀芬客气说:“哪里,很多人都这样”,她这话不是假话,有些小媳妇比她还累,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不懂事小叔,难缠小姑。
那些小媳妇上班,下班回家做家务,管孩子,男人甩手,家里什么都不管,单位发点好东西,被婆婆伸手要给小姑子用,工资上交大半,那日子过得别提多憋屈。
她这除了孩子小,辛苦一点,其他还好,自己当家做主,小叔小姑有时寄些东西回来,特别是小姑,更不用说男人下班回来还会带孩子管孩子。
八点多,张彧和林三丫告辞离开,胡澜把他们送到大门口,商定明天去哪儿后分别。
胡澜回到家里,大嫂已经带侄子进房间哄他睡觉,侄女揉着眼睛蹭过来,她把侄女抱怀里问大哥:“大哥,你觉得张彧人怎么样?”。
胡韶云心情好,笑说:“很不错,你和爸的眼光好,这下我完全放心!”。
胡璇窝在姑姑怀里,睡眼迷糊说:“我喜欢林奶奶”,比奶奶好。
“……”。
第二天凌晨,天还很黑,张彧和林三丫到设计院门口接胡澜,不意外有个小尾巴。
胡澜背着侄女还迷糊的侄女,不好意思说:“昨晚我和大哥说话,被她知道我今天出来,早上我一动,她就惊醒,闹着跟来”。
张彧说:“没事,我来背她”,小姑娘五岁多,背着还行,抱着不太合适。
现在还没有公交车,他们要走远路,胡澜也不推辞,把侄女放张彧背上,拿手电筒走前面带路。
走一个多小时,天蒙蒙亮,一行四人来到大广场,大广场已经有不少人。
他们找个较好位置,把胡璇小姑娘唤醒,等待,等天色越来越亮,等到国歌响起,抬头看红旗缓缓升起,太阳升起。
张彧看在朝阳下迎风招展的红旗,心里无限感慨,看抹泪的亲娘,等了一会,问胡澜:“去哪儿吃早饭?”。
胡澜放下侄女,牵着她的小手说:“大栅栏”。
张彧看过地图,大栅栏有点印象,说:“好像不远”。
胡澜微笑:“是不远”。
张彧:“走,你带路”。
“嗯”。
一行人穿过前门大街,胡澜边走边和张彧林三丫说这条街上两边的几个老字号。
张彧看两旁建筑规格,再想这条街的位置,不难想象以前两边店铺都开时,这条街有多繁华。
晚些,三个大人一小孩在一家饭店坐下,胡澜没让张彧点豆汁,那东西她也喝不习惯,要了包子、油条、馒头咸菜。
几人吃饱,又返回大广场,胡澜带张彧和林姨去售票窗口拿介绍信买票,然后凭票进故宫。
到里面,张彧细看和前世完全不同的建筑,看皇帝曾经上朝的地方,心里没有多少波动。
只是感慨平民百姓也能有一天,能进曾经神圣的帝王宫殿,近看帝王们曾经办事,生活的地方。
林三丫心情特别兴奋,眼睛发亮,她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能进故宫来玩,眼里什么都好看!
每到一个地方,胡澜轻声和他们详细介绍,林三丫小声说:“澜澜,你懂得真多”。
胡澜看周围,声音很小:“我爸学历史,是考古的”,这些事她小时候爸爸给她当故事讲。
开放的地方不多,一个上午就观完,拍几张照片,出来又在广场拍几张。
中午吃过饭,张彧背着眼困的小胡璇,四人逛王府井,没有多少票,何况他们不缺东西,在王府井转一个多小时,只买两封有名点心。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