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太早,下午就没有转太久,四点出头,张彧和亲娘把胡澜姑侄送回设计院家属区大门口,等她们进大门,返回招待所。
刚进招待所大门,就见叶昆坐服务台旁边,见两人进来,站起来:“林姨,张彧”。
林三丫微笑:“叶知青”。
张彧挑眉:“来多久了?”,至于他为什么知道他们住这儿,这点很容易猜,这个招待所离胡大哥家最近。
叶昆笑说:“十几分钟,猜你们肯定出去玩,所以下午过来”。
张彧和他说:“我们进房间说话”,差不多走一天,就算亲娘身体变好也会累。
叶昆:“行”。
叫亲娘回房休息,张彧带叶昆进自己住的房间,喊他:“坐”,叶昆在一边椅子坐下。
张彧翻起一个水杯,从暖壶里倒杯水给他:“过年开心吧?”。
叶昆接过杯子说:“还行,其实也就那样,吃吃喝喝走亲戚”,过年回家没别的,就是看爷爷奶奶父母。
张彧也给自己倒一杯水,坐下问他:“你计划哪天走?”,知青过年回家时间不能太久,今天已经初八。
叶昆喝两口热水说:“十二,回家前我和大队长说过,可能晚几天回,明天你们打算上哪玩?”。
张彧说:“明天上午去后海,下午歇,后天天气不变就去爬长城”,明天晚上请胡大哥一家在附近的国营饭店吃饭。
叶昆说:“后天我和你们一起去,你们没有那么快回吧?”,在乡下,张彧和林姨照顾自己很多,两人来到自家门口,怎么着也尽点力。
张彧说:“好,来一趟不容易,没有那么快回去”,有叶昆一起去更好,澜澜说她去长城是六岁那年,很多事已经不一样。
去长城比较远,张彧本想问叶昆能不能帮忙借辆车,随即想到现在能配车的身份都不简单,不好借,就算能借到,还不知道要搭多少人情,便做罢。
叶昆从口袋里掏出些票给张彧:“我凑些粮票和肉票,你吃饭时方便些”,他知道张彧肯定早准备全国粮票,但他饭量大,在国营饭店肯定不能吃饱。
张彧不客气接过:“谢了,正好差些,我带来不少腊肉和咸蛋,给你拿点”。
叶昆笑:“好,林姨腌的咸蛋好吃,我想念你家的咸蛋,你怎么带来的?”,咸蛋煮熟不能久放。
张彧说:“擦一擦埋在玉米面里,有一部份给胡大哥,留给你的不多”。
“没事”。
“……”。
第二天一早,张彧和亲娘胡澜三个大人带两个小孩去后海玩一个上午,推冰车,两孩子玩得高兴,中午刚吃完饭,就小鸡啄米,想要睡觉。
张彧抱着胡定安,胡澜抱着胡璇,都用小被子裹着坐车回招待所,到招待所,两小孩醒来,他们就在招待所林三丫住的房间里玩。
等到五点多,张彧一行人到设计院门口等胡大哥胡大嫂出来,胡定安看见妈妈,两手伸过去。
胡大哥把他接过说:“爸爸抱,安安今天玩得开心吗?”。
爸爸抱也行,胡定安点头说:“开心,爸爸,我想你和妈妈”。
关秀芬笑:“妈妈也想你”,有小姑回来帮忙带孩子,昨天和今天都松快了!
张彧笑说:“走,去吃饭”。
今天吃饭倒没有什么名目,就单纯的一起吃个饭,张彧没有带酒,点红烧肉,猪肉炖粉条,肉沫豆腐,炒大白菜四个菜,红烧肉和炖粉条都要两份,够吃,主食是白面馒头。
胡大哥听张彧要两份红烧肉和两份猪肉炖粉条时,拦住他:“一份量不少,各点一份就够”,特别是猪肉炖粉条,一份一小盆。
张彧笑说:“我饭量大,能吃得完”,在自家人面前,吃多少饭没必要遮掩。
点完饭菜,张彧结好账,他们找个桌子坐下说话,没有等太久,饭菜都上来。
菜做得都很不错,猪肉炖粉条尤其做得地道,张彧爱吃,一个人吃完一份。
馒头也吃三个,最后剩的一点豆腐他也包了,胡大哥和胡大嫂对视一眼,前天晚上在自家,张彧没吃饱。
两人都心想,也幸好张彧是在村里,背靠着山,能在山里找到吃的,不然天天怕是要饿得难受。
吃完饭回去,双方在招待所不远分开,回到家,胡大哥把儿子放下,让他和姐姐一起完。
关秀芬坐下和胡澜说:“澜澜,我看张彧手太松,不太会过日子,他是不是很好面子?”。
她担忧,张彧如果太过好面子,将来澜澜日子不好过。
胡澜说:“大嫂,张彧花钱是有些大手大脚,但那也是他自己挣的,他也没有好面子,他和林姨来我们家,穿的是平常的衣服,平常鞋子,他在上海买的好衣服,好皮鞋都没有带来穿”。
胡澜觉得张彧特别知道分寸,知道什么情况穿什么衣服,如果他来大哥家时穿他在上海买的行头,整个家属院肯定会炸锅,后面会给大哥大嫂带来些麻烦。
胡大哥听了说:“这点很好,我和他聊天时,有时感觉他像三十岁的人”。
胡澜笑说:“他有时沉稳,有时像个小孩”。
关秀禾悄悄和小姑说:“你哥有时也像个小孩,很幼稚”。
胡澜瞪大眼睛:“真的?”,她怎么不知道?
“咳咳”,胡大哥咳两声:“秀芬不要乱说话”,离得这么近,声音小他也能听见。
胡澜捂嘴笑,大哥在自己和二哥面前,一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