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嗲精在年代文里当后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章 上报纸啦!(第3/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经算来,她其实没上过几天高中,但听着好听点,也算是上过高中了。

    对于原主别的奉献经历,秦晚晚都咬牙切齿,但她感谢这段奉献,至少让她能找到借口看报纸。

    否则她还得装文盲,那不如直接蹬腿儿算了。

    送宁超走的时候,秦晚晚从在炕上倚坐着的姿势,变成了坚持站起来。

    她还想借着这个机会活动活动呢,要不腿都要僵了。

    她忍不住心里埋怨,为啥这些记者来了,都非要让她炕上躺着啊?

    难不成她瘫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谁知等秦晚晚下地,站在宁超面前时,宁超眼睛亮了。

    “冒昧的问一句,您这棉袄,是自己做的吗?”

    宁超有些激动,他知道,在这山村里,每个人穿的衣服,几乎都是自己做的,没有出去买成衣的习惯。

    秦晚晚摇摇头,“不是的,这是后院李大娘做的。”

    “不过是我设计的,你要是想要图纸的话,我可以借你看看。”

    好些人夸过秦晚晚的棉袄好看,她已经把那图样子借给好多大娘嫂子看了。

    在村里就是这样,你借我的衣服图纸,我描你的花样子,不注重知识产权问题。

    宁超刚刚才失望暗淡下的眸子,立马又闪起了光!

    秦晚同志自己设计的衣服!他又发现了秦晚同志新的闪光点!

    就他走南闯北的见识,以及从小耳濡目染的眼光来看,这棉袄的样式很新颖。

    也就是秦老师在这偏僻的小村子里,但凡是在大城市,或者他的家乡,一定会有人慧眼识珠,把这种样式的棉袄打出版,做成成衣。

    宁超就秦晚晚是如何想到设计这件衣服的,对秦晚晚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秦晚晚总不能说,这样显得她腰细吧?

    只能从节约、实用、美观等几个角度,随便瞎扯了一顿。

    听的宁超连连点头,手上不停。

    他的感觉不会有错,秦晚同志确实是很有艺术天分的!

    临走的时候,宁超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只可惜这个布不够挺括,做不出秦老师想要达到的效果,要是用我们那儿的迪卡纶来做,效果肯定更好!“

    ”等一下!“

    听到这话,秦晚晚一下愣住了,叫住要告辞的宁超,

    ”您刚刚说,您来自E省是吧?”

    “是,E省省会H市。”

    秦晚晚眼睛一亮,瞅的宁超莫名心里发毛。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要好好跟您唠唠了!

    在经济初萌、迅速发展的这几年里,E省在全国的布业发展史上,可谓是非常亮眼了。

    从七十年代末,E省的制布行业迅速发展,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产能可以供给全国一半需求量。

    而E省内,又以H市最为繁荣,纺织厂最多。

    现在这时候,信息的极不对称,导致了各地发展的不均衡。

    比如南边已经市场开放了,中部已经物资充盈了,北方还没变化呢。

    他们这里是北方的偏远旮旯,更是一潭死水,根本没什么波动。

    秦晚晚打的主意,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把这潭死水搅和起来。

    而这宁记者,就是突破口!

    听了秦晚晚含蓄的表达后,宁超才算松了口气。

    不是他办不到的,应该不会辜负秦老师的信任。

    “所以您的意思是,想要从我家乡的布厂,收购些布料运回来?”

    “是呢,不拘什么布,也不要什么销量好的,滞销的布最好!”

    就是因为这地域差异,南方实兴的布,他们这还没见过呢。

    就算是拉过来,价格高,也未必好卖。

    而人家那滞销的布在他们这应该正实兴,价格便宜,拉过来不愁卖!

    宁超又松了口气,难度又降低了些。

    “那您这事就交给我吧,我虽不敢打包票,但家里也有人从事相关行业,一定尽力给您个满意的答复。”

    宁超虽是这么说,但话里的把握谁都能听得出。

    秦晚晚一听还有意外收获,更是连连感谢。

    她原本也只是觉得记者的人脉一定比旁人广,有他帮着联系下,也比他们找不到门路强不是?谁想到还有意外收获呢。

    宁超见秦晚晚高兴,他也为能帮助到自己崇敬的人感到荣幸,可这种事也不是光有个想法就能实现的,还要面对现实的诸多问题。

    让他牵线搭桥倒是不难,可接下来呢?

    他沉吟了又沉吟,还是说:

    “秦老师,您有想为家乡做贡献的想法我理解,可这后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红星镇现在还没通铁路,货从我们那运过来,到了市里就得卸下来了,怎么运回来是个问题。”

    交通不便,是制约这里发展的重要问题,要不然这里也不会供应困难。

    “还有资金,布料采购的初始资金可不少,您这...”

    他有些担忧地看着秦晚晚,秦老师的心自然是好,但这实行起来,也太难了吧!

    谁知秦晚晚却面无难色,反而笑盈盈地说:

    “宁记者只要把货源帮我联系好了,这些我都有办法。”

    她看着迟疑不已的宁超加了句,

    “宁记者不是说,想从更多角度挖掘我这个人吗?等到这件事成功了,您的角度就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