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分数够了, 但没拿到通知书前,总是有变数的。
现在通知书到了,罗树琴的心也总算踏实下来, 接下来就是收拾东西, 然后把这边的工作交待一下, 准备下个月去报道。
她跟杜向东商量着把厂子里会计部的主要工作交给郭会计, 她跟郭会计工作这段时间,发现对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人品也不错,她觉得还是可以放心的。
这两年下来,杜向东也觉得郭会计这人不错, 虽然觉得她年纪有点大了恐怕做不了几年, 但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于是他们就提拨了郭会让做挂面厂会计部主任。
接着又让朱厂长对外招聘了个有会计证的小姑娘给郭会计打下手,罗树琴的工作也就出去了。
杜向东这边也早就安排好了。
去年罐头厂建成不久, 他忙的晕头转向时就想给自己在挂面厂找个帮手。
他想着, 顾不过来时对方能在那边支应着,毕竟朱厂长一时忙厂子里的事,跑业务这块还是得单独找人。
本来他是想让果建良帮他的,果建良这人虽说跑业务可能不是多好,但是为人踏实, 做什么都认认真真,不指着他能开拓出多大的客户, 但维持现有客户是没问题的。
可惜他问过果建良后, 对方非但不想做业务, 还不想再在挂面厂干了, 杜向东问他为什么, 他只说是想回家照顾老娘, 杜向东觉得这小子绝对有别的事,可也没有多问。
杜向东找葛前进说了声,果建良就回了村里罐头厂当了个普通工人,当时罐头厂正忙,他在罐头厂初建时也投了钱,也就没人反对。
之后杜向东只得慢慢物色人选,前阵子他又发现在罐头厂干的于老三表现不错,干劲儿满满不说,人还比果建良要机灵些,做业务说不定有惊喜,对方当时在管罐头厂内部事务,他就让葛前进找个靠的住的顶上,然后把于老三弄进了挂面厂。
能来县里有更大的发展,于老三自然十分乐意,于是他也就带着两个双胞胎过来了,在厂子附近的街上租了个小民房搬了过来。
是的,他直接住到了县城,表示自己要专业搞事业的绝心。
杜向东能调他过来,自然对他挺满意的,这半年来也没少对他上心,带他见了不少现有的客户,又教了也不少东西。
让杜向东惊讶的是,这小子年纪轻轻不但好学,做事还挺有魄力的。月前,厂里有一车货是运到隔壁市的,因为路遇劫匪,拉货的司机受了重伤,货还被人抢了。
货车和司机都是客户那边的,按理说货物出门也就与他们厂无关了,但车是在本市出的事,而且这个客户算是他们厂新开发的大客户,对方虽然是闻名而来订的货,但杜向东还是挺重视的。
事发后一块跟车的员工打回电话,当时杜向东刚好不在,这年头也没有个手机能马上联系上。
朱厂长这人做事比较一板一眼,觉得既然车出了他们厂,就不是他们的责任,可虽说话是这样说,但这样做就极有可能失去这个客户,当时于老三还没来多久,却当机立断的拜托朱厂长找辆货车,然后他跟车去给客户送了那批货。
回来后还买了营养品去看了那个受伤的司机。
杜向东回来后才得知此事,对面客户打来了表扬电话,对他赞不绝口,就连当时的货车司机也很感谢他。
杜向东没想到这小子这么会办事,对他自然越发满意,想着自己早晚得去A市,就把自己手上的一些工作都给了他。
现在他们一家要搬走,这边工厂也不怕没人管了。
不过临走时,他还是把朱厂长、于老三及郭会计三个都找来,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股份让他们认购,每人可以认购大概1%-5%,三人都挺高兴的。
其中于老三当即表示要认购5%,三天后他就把钱给了,有一万多块。
杜向东十分诧异,没想他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万元户也是在90年代才有的,那时候能有一万块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事,何况是现在。
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又跟家里商量,全家开了个会挨个跟他们借了钱,最后连家里分地后新养的两头大肥猪都给卖了,这可真是砸锅卖钱了。
杜向东都惊呆了,知道这小子魄力不小,但没想到能有这么大,他也就是有前世记忆才敢倾尽所有开这个厂,而对方可不是穿越重生人士,他当时就想,这小子以后绝不是池中之物。
想到此他不禁就觉得抛下这小子回城的那个林知青可真是没眼光,一块生活好几年难道看不出来这家伙不是一般人嘛。
听说回去又找了个老男人,这可真是丢了西瓜跑去捡芝麻了。
之后朱厂长思量再三,也回去筹了笔钱认购了2%,他也不是不想多认点,可惜他没什么钱,本想跟几个儿女认点,却不想几个儿女回来不但对他要认购的事十分不赞同,居然还伸手想跟他借点钱。
把儿女都轰走后,他跟老伴商量着卖了几件家里东西方,又跟老兄弟什么的借了一些,这才凑两千多块钱,杜向东看他这样就私人借了他一些,凑够了四千块,才能认购2%。
朱厂长感动的眼泪汪汪,直接小杜简直比他儿子对他还好,弄的杜向东满头黑线,心说我当然比你老那几个不孝子强多了。
最后郭会计却没有认购,她倒也不是不想,这厂子本来都快破产了,从起死回升到现在客户不断,谁看不出这厂子正在蒸蒸日上呢,她当然也想认购一些。
可是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