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夜晚, 岑闲依照圣意进了宫。
这日他穿了一件以银线缝缝着云纹的锦绣白蓝衣,外边披了件白色的披风,领口缀着柔软的白狐毛, 衬得他肤色越发白, 那双墨色的眼眸也被衬得如未掺水的浓墨般漆黑。
他那头黑色的发丝用一根通透碧绿的簪子给挽起来, 墨发倾泻而下, 披在后背。
国宴按长幼尊卑来坐,岑闲面西坐东, 他上首只坐了老王爷魏轩,下面则坐着景王魏琛, 地位之尊贵可见一斑。
他都坐在皇亲国戚那一行列之中了。
此时宴会还未开始,还有许多官员带着家眷过来。
安宁侯府只来了江与安一个人, 江浸月只是庶子,是没有机会来国宴落座的。
江与安坐在岑闲的斜对面,朝着岑闲点了点头。
岑闲也同样点头予以回礼。
不过多时, 人便都来齐了,太后于高坐之上举杯邀众臣共饮, 宴席便正式开始了。
大殿内舞女穿着轻薄的纱衣,画着精致的妆容,甩着水袖跳着舞, 坐在上首的小皇帝看着她们拍着掌叫好。
岑闲没胃口吃东西,舀了两口软糯的鱼粥就不动了。魏琛给他递了个酒杯,眼睛眯了眯:“指挥使没胃口,不如来陪本王喝酒。”
岑闲接了瓷杯,抿了一口:“殿下这几日结案, 风头正盛啊。”
陈相于一案告结, 这位曾经与魏琛, 岑闲三分朝政的大丞相因为同突厥那边走私,落得了个身死牢狱,全家被抄的下场。
但碍着他的妻子是长公主魏长乐,于是便只斩了除妻族以外的族类。
他走私数额之大令人咋舌,魏琛打开陈相于府中库房时,那些金银财宝,虎狼毡皮堆满了整个房间,有些皮毛玉石久居这里,蒙尘的蒙尘,溃烂的溃烂。
这些金银财宝最后全充了国库。
与陈相于走私之事有关的官员也是杀的杀罢的罢,短短几日之内,朝堂就经历了一次大换血。
还真是新年新气象。
焕然一新啊。
而结了此案的魏琛,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已然和岑闲快要齐平了。
“但此案仍旧蹊跷,”魏琛将酒杯放下,“究竟是谁要杀陈相?况且此人竟有如此通天之能,连指挥使的锦衣卫都进得去啊!”
魏琛这话看似是在说那幕后之人有多神通广大,实则明里暗里骂岑闲的锦衣卫防守不当。
岑闲懒得计较魏琛这话里话外的意思。
他将那酒壶提起来,给自己满上,一边倒一边问:“殿下将消息送往突厥了吗?”
魏琛说:“送了,只是山高路远,等消息送到,再等突厥派人过来,还需两个月的时间。”
酒满则溢,岑闲适时停手:“殿下的人马可要小心些,别被幕后之人派人杀了。再有,若是信送到了,突厥同意交换,您可得看牢了那位关在你那的霍勒,他一旦身死,我们得不偿失。”
魏琛嗤了一声,不置可否,转头同身边的大臣聊天去了。
魏轩坐在他上面,有些尴尬地小声道:“指挥使别和他一般计较。”
这位老王爷和他儿子不太一样,对岑闲总是客气得很,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长辈的关心和爱护来。
岑闲尊敬他,也会给他几分薄面。
岑闲点头表示自己不介意,高台上的太后忽然叫了他的名字:“岑爱卿。”
穿着端庄威严的太后娘娘脸上含着一丝较为僵硬的笑意,对着岑闲遥遥举起了酒杯。
太后赐酒,隆恩可见啊!
岑闲举杯遥对。
底下的大臣顿时鸦雀无声,有几个见岑闲竟坐着给太后敬酒,倒吸一口凉气。
“他竟敢坐着给太后敬酒?这岂不是大不敬之罪!”有大臣小声道。
“指挥使刚才说是身体不适……”有人低声回答说,“就不站了。”
“嘶……他不怕都察院的人参死他吗?!”
“都察院参了那么多本子,也没见太后接下,他天潢贵胄,手里又是锦衣卫又是北大营,谁敢动他?”
“上次都察院御史参他三本,不是被他当廷驳斥了么?”
“后来御史还被太后斥责了。”
有人愤愤不平:“他这般心思狡诈的人,若不是权势过重,早就被杀了,还能有现今的隆恩?”
……
岑闲不胜酒力,且喝酒上脸,此刻脸已经红透了,他撑着桌子站起身,跟太后说要出去吹风。太后也不敢拦他,只能由着他去。
宫中景致甚好,御花园里面种着大片大片的红梅,此刻正迎着冬风,凌霜傲雪地开着,暗香浮动,环绕在这一片梅林。
岑闲站在梅林之中,小六站在林子外等着他。
四周静悄悄的,岑闲折了一枝开得茂盛的红梅,听见后面响起一阵脚步声。
岑闲转身看向踏雪而来的人,赫然发现是老王爷魏轩。
魏轩现今已经老了,头发斑白,完全没有岑闲当年在昭王府时见到人时的孔武有力,他年迈的身躯在雪夜里面微微颤抖,浑浊的眼睛看着岑闲。
魏轩说:“指挥使已经二十有五了,对吗?”
岑闲将花枝随手放在树杈子上,“是,再过几日,就二十六岁了。”
“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魏轩将手放在腰间,“你才这么高。”
“现在已经比我还要高上半个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