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陈富贵?

    她没有搭理难惹,而是看向周主任。

    “□□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也有很多女性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一直这些女前辈为榜样,身为一个女人也愿意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坚信,能不能做好工作,是要看有没有决心和毅力,而不是看你是男是女!”

    沈欢喜慷慨激昂地说完。

    其实她最想做的是对陈富贵说“你这么看不起女人,你不是女人生的?没有女人能有你?”

    但是她不想让周主任觉得她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毕竟最后决定她能不能来做宣传员的,是周主任这些办公室的领导,而不是一个路人甲。

    周主任听完她这番话,面露欣赏。

    “好!小沈同志,我们宣传处,我们指挥部,乃至整个三北工程需要的就是你这样有决心、有毅力!肯去干的好同志。

    你的资料我先收下了,录取公告我们会在这几天公布在宣传栏,你要记得来看。”

    “好的,谢谢周主任。”沈欢喜说完,就出去了。

    经过陈富贵身边的时候,似乎听到他说了句“女人能干啥”。她也没搭理,就听到陈富贵和周主任说话了。

    “周主任,我也是来报名做宣传员的,这是我的资料。”

    ……

    沈欢喜皱眉,这么说来以后很可能和陈富贵做同事?

    陈富贵是以前沈欢喜在国营饭店做服务员的时候的同事赵秋娥的老公。

    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国营饭店的生意还没被私营饭店冲击,在国营饭店做服务员也算是个很好的工作。

    赵秋娥勤劳肯干,做了半年的服务员就被调到厨房掌厨了,工资翻了不少,陈富贵就因此不干活,靠她养着。

    做软饭男倒也不是多大的罪过,可陈富贵自尊心特别强,家里的收入来源全靠赵秋娥,他就总觉得赵秋娥瞧不起自己,时不时就家暴赵秋娥。

    沈欢喜在上班的时候就经常能看到赵秋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这也就想得通刚才陈富贵为什么会说那些贬低女人的话了。

    一个因为自卑打女人的废物男人,当然喜欢用贬低女人的方式来寻找自信。

    只是想不到软饭男竟然会来找工作。

    想想也是,虽然这个年代四处都是商机,但是也会有做生意失败倾家荡产的。

    三北工程市指挥部怎么说也是个国家单位,能到这样的单位上班也算是端了铁饭碗,旱涝保收,风险可比做生意小多了,有人想来也很正常。

    沈欢喜也没多想,从办公楼出去后,就看到潘建国和陈文芳一脸的歉意。

    “小沈,不好意思啊,刚才一个同事经过这边刚好遇到我们了,说我们单位那边现在临时有事忙起来了,得我俩也会去搭把手,今天说好的找你玩,现在只能改变计划了。”潘建国道。

    沈欢喜急了。

    “那你们还不赶快回单位去!别在这儿因为我耽搁时间了,我现在也知道从这里回桂香村的路,近得很,我自己回去就成,又不会迷路,你俩等在这儿干啥。”

    “那也不用着急,我们至少也得把你送到胡同口,快上车吧。”陈文芳招呼。

    沈欢喜看出他俩的坚持,也不想再耽误人家时间,赶紧上车。

    夫妻俩把她送到巷子口就马上回单位了。

    沈欢喜刚走了两步,就遇到了赵秋娥。

    真是稀奇了,今天就和他们夫妻俩这么有缘分了?

    赵秋娥用扁担担着两箩筐的生板栗在叫卖。

    这年头国营饭店竞争不过私营饭店,沈欢喜当初在的那家国营饭店关门了,员工纷纷失业,都出来做小生意呢。

    赵秋娥见到沈欢喜忙着打招呼。

    “欢喜!好一阵子不见了,最近怎么样?过来唠嗑唠嗑。”

    沈欢喜走过去。

    “卖板栗呢。”

    “是啊,还要过一阵子才到板栗成熟多的季节,这是早一批的板栗,现在能卖个好价格,我得赶紧卖,不然过阵子可就不能卖那么贵咯。”

    “你还是这么有生意头脑。”

    “哎哟你夸谁啊,咱那一批从国营饭店出来的,哪个没点挣钱的本事啊,你也不赖。对啦,润媚、珍贞她们也在这附近呢。姐妹们!欢喜来了!”

    赵秋娥大嗓门一吼,就有两个二十五六岁的女人挑着担子往这边走过来了,正是沈欢喜以前的同事邓润梅和魏珍贞。

    都是挑着担子卖货的,也不用在意在什么地方卖,三个女人围着宋清秋叙旧。

    “听说你真离了啊?这么狠心,那孩子怎么办?孩子都没有完整的家庭了。”赵秋娥一脸忧虑地说。

    沈欢喜看到她锁骨上还有几片淤青,明显就是被打的,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赵秋娥能活成现在这样,都是观念害的。

    沈欢喜摇了摇头。

    “就是为了孩子才要离婚的。我和冯生辉总吵架,还打架,让孩子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还不如离了。”

    “这个我赞同欢喜的,孩子总看到父母吵架打架,多难受啊,久而久之心理怕是会出毛病的。”邓润梅说道。

    魏珍贞也赞同。

    “孩子时需要家庭,但是不需要不和睦的家庭,从小看着父母吵架打架,能高兴啊?现在女人离婚了又不是不能活,你不信你们去大街上问问,现在离婚的多了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