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4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已近七月,天气日渐炎热起来。好消息是今年的黄河比起去年,暂时没有泛滥之势,所以朝廷不用担心南方去年受灾之省今年再被波及了。

    且南方三省有了朝廷去年的赈灾及免税银的优惠政策,好歹缓个半年,南方的民力,很快就能缓过来了。

    坏消息是国库的银钱,又快要见底了。

    众所周知,朝廷在财政上的花费就是无底洞,任凭你扔进去多少,最多也只能听到一声回响,想再见到回头钱,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自从靳辅的“筑基大坝治理黄河泛滥”防护工程开工以来,朝廷的拨款就如雨撒大江一般,眼见它撒进去,眼见它无波澜。

    以前撒银子的动作有多豪迈,现在见账本的心情就有多失落。

    户部侍郎每日光盘算这本帐,就已经算的愁眉苦脸了。

    跟最初的估计不同,俄国人的赔款都砸进去了不算,十三省一半的税银,也都砸的差不多了。朝廷的钱,如群鸟掉落的羽毛一般,很快被吹散了。

    大约听到了有洋人要来贸易的户部侍郎觉得,那不列颠的洋人是否真的心怀不轨不重要,只想着他若是真的来与大清贸易,皇上一定要把握时机,从那洋人手里大赚一笔来补贴财政饥荒。

    当然,想归想,他也没忘了上折子哭诉户部的难处。皇上您心里有个谱,咱们大清,真的快没钱了。

    康熙收到折子后便叹了口气,因为他刚收到广州知府上折子,说不列颠的洋人现在在广州玩的乐不思蜀,大约还要几日才能启程,走水路来京。

    他也同样盼着钱袋子快点来,可谁料派徐日升和白晋过去,不仅没起到啥关键作用,反而把两人给弄成陪玩向导了。

    胤礽却与康熙的心情十分不同,他清楚的知道,无论那不列颠之人来意如何,他必能从此人手里坑出银钱来。而且秋闱即将开始,他还得分出心来着手准备才行。

    所以当他听说杨衍裘顶着压力进京来求时,并未放在心上。胤礽私心觉得,他汗阿玛得到的消息肯定比他只早不晚,想必也会另给杨衍裘一个交代的。

    胤礽算盘打的好,谁料康熙压根就不想见杨衍裘。

    不止不想见,内心甚至还对他十分不满。不是来送银子,反而是来哭穷的,走走走,朕哪里有工夫听你哭穷。朕还想找个人哭穷呢。

    很显然,这父子两个都希望对方能唱黑脸。

    但是杨衍裘毕竟与其他皇商不同,就这么晾着也不是办法,胤礽没办法,只能接过担子,在毓庆宫里见了杨衍裘一面。

    商籍见权贵,礼仪向来都郑重的很。

    杨衍裘行完大礼,被叫了免礼之后,他却并没有立刻起身,反而郑重道:“草民今日来见太子殿下,是有一事相求。”

    胤礽使了个眼色,自有伺候的小太监上前将人扶起,硬搀扶着把他让到椅子上坐下。杨衍裘浑身僵硬,面色颓废,心底却更沉了。他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办不成事儿,却没料到太子殿下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

    下人们全然当他不存在,按部就班的上茶后,又依次退了出去。

    胤礽不疾不徐的端起茶盏,垂眸抿了一口才道:“孤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不妨明白的告诉你,你所求之事不成。”

    百信被免去赋税的事情不只一年,但有灾情衬托,商户们却没有求得分毫减免,想必都很着急。由此不难推测出,杨衍裘此时上京的目的。

    杨衍裘本来还缩着脖子,听完此话却也被激出了两分火气,硬着头皮道:“往年若是年景好,朝廷要涨税银,小人们是万万不敢不从的。可是如今…”

    “如今与往年并无不同”胤礽抬眼看去,直接把杨衍裘看的一哆嗦,“朝廷现在正是用银钱之时,你觉得这样的关键时候,汗阿玛会想着免除商税吗?”

    “殿下误会”杨衍裘急忙道:“小人们不敢求朝廷免除税银,只求今年暂时降下两成,让小人们聊以维持生计便可。”

    胤礽像是听到了一个好笑的笑话,唇角的笑意带出点邪气,一贯清贵的上位者气势随意溢出,压得杨衍裘冷汗层层。他晃着茶盏淡笑着开口道:“杨衍裘,孤说的不够清楚吗?朝廷不可能在此时降低一点商税,现在不成,以后也不成。”

    为抚受灾之地,也为安天下臣民之心,去年南方几省的丁银都已经免除。足足几百万两的税银,对国库影响很大。否则现在国库也不至于空虚到如此地步。

    百姓的土地耕种之税免去就罢了,那是无奈之举,但是朝廷不可能主动扔了商税这么大块的肥肉。别说是降两成,就是半厘,都不会主动降。

    不只是为了商税和补贴国库。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虽然为了国库充盈,鼓励商业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商税高,也是变相的抑制商人。

    世人都只道经商之人家里银钱充盈,黎民百姓无不向往那种商户们大鱼大肉的日子。正因为如此,朝廷更不会允许所有百姓都去经商。否者,天下人都不种田,反而都去从商,那良田荒地该如何处置?天下人果腹的粮食又从哪里来?

    鼓励经商和抑制经商两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高于基准线的商税,就是最好的平衡之道。

    杨衍裘满心苦涩,朝廷未免太狠了,用他们就给甜头,如今觉得用不上,就如此决绝。

    胤礽看他的脸色,心知他此时必定会心生怨怼。这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朝廷毕竟还是要从商籍那里找银钱补贴的,所以他又放柔了脸色,对着杨衍裘安抚道:“你倒不必如此灰心,若是有意,可以再京城等上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