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9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的啊。总不会哪里的官道都如京城这般平整吧?就如这次,肯定是要派人到山西去把煤炭拉回来的。若是去的时候派人把这一层碎渣铺在官道上,压根不用人过多平整,来往的马车也能压的结实。”

    胤礽眼前一亮,喜的合掌拍手,“还真是个好办法,既省了人力银钱,又不会毁了景山的好景致。孤还真怕汗阿玛到时候去景山行猎,只看到黑突突一片荒山。”

    说到这个他突然想起,还真是好久没见过汗阿玛想起去景山行猎。想必是受不了那里的气味了。

    胤礽正准备着去见他汗阿玛把这些繁琐事一起说了,却突然灵机一动,“你说,如果把这些肥料混在大坝的底座里,是不是也成?”

    系统搜索了一下自己程序中储备的资料,道:“好主意。不过如果要用在大坝那里,最好还是再处理一下,比如用水多淘洗几遍,或是再加点其他的矿石进去。”

    胤礽想了想也觉得十分有理。他是学过化学之人,自然知道肥料里含了多少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下游要用水之人说不定也会受影响。

    打铁趁热,虽然天色已晚,但胤礽还是跑了趟乾清宫。

    好在康熙这日没往后宫去,留宿在昭仁殿里处理被耽误的政务。因为在翻牌子之前,有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折子刚刚递到他手里,急需他拿个主意。

    折子来自广东巡抚。

    广东可以说是撑起了南方商业的半边天,每年上缴给朝廷的商税税银是其他省的一倍有余。广东这么富足的原因,在于除了地势优势之外,广州府里还有关系着南北货船往来的重要渡头。

    广州的渡头那边一贯是鱼龙混杂,因为是南北贸易的流散集中之地,来往的船只也最多。除了大清,安南、缅甸甚至倭国之人也常往来于此进行货物交换。朝廷对这样的渡头一般是严格管理的,也设了单独的衙厮。

    福建与广东毗邻,因为有水师驻扎,所以热闹程度比起广州来还是差上许多的。

    因为一贯来往人员成分复杂,所以广州府的本地官员对此渡口格外上心。他们也算见多识广了,各个小国的大员是经常见的,还有些说不清是泰西哪个小国还是琉球之人,隔山差五也能见到一些。

    即使是洋人,渡口的官员也是经常见的。无非是一些传教士,打扮的古怪,一身黑袍又带着巨大的十字架。初时百姓也能看个新鲜,习以为常之后就觉得一般了。

    若突然出现一些特别眼生之人,驻守的衙役自然会第一时间报上去。

    这天见得人就十分不寻常。那是一搜巨大的商船,比以往见的都要大上许多。

    第一个登上渡头的洋人穿着十分稀奇。据盯着他看到那个衙差说,好似上半身只裹了件只有皇家可用的明黄色的没袖子的袍子,下半身没穿裤子似的,两条腿死白。领子堆在脸上,油头粉面的。一头金毛,还拿着手绢遮着半张脸,看人的时候都从鼻尖看,而且那眼珠子蓝幽幽的好像能冒光。

    这人实在太过稀奇,明显就不是他们见惯的传教士,所以少不得要层层盘问。一群衙就差上去堵他,他吐着一口鸟语一直大叫,却始终不肯交代他到底是从哪里来,是来干什么的。

    这一抓一问,就得层层上报,然后没多久被广东巡抚知道了此事。

    无奈之下,巡抚便下令让广州府的官员找了几个传教士做翻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个洋人说的是,他自己是什么不列颠王国的贵族,是代表大不列颠的国王来与大清谈交易的。

    交易还是贸易,翻译之人没说清楚。这两个词的差别可不小。巡抚不敢拿主意,便写了折子请旨,请康熙给个批示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主要是他们以前也抓过传教士,后来这些洋人都被招进了京城,还都身居高位。再贸然抓捕错一个,他怕担责任。

    康熙看完折子便皱眉。这洋人的用处无外乎在钦天监供职,他听过有的要与他交流思想的,求他信奉什么真主的,希望来与大清通商的还真是头一回。

    于是也顾不上翻牌子,自己看着折子想应该怎么处理。既是说来贸易的,就不好轻易赶出去了。但是就这么带进京,又怕这洋人最终不怀好意。

    康熙一人既当国君又当外交官的日子也持续好几年了,现在他很想找个人先去代表自己试探这洋人一番。但无奈朝政可用之人没一个会西洋话的。

    广东是有些洋人的,但是不可信,也不能随意用。康熙很发愁,是不是得另外培训些会说洋人语言的人出来。宫里自从南怀仁被赶出去之后,已经很久没有人在大早上用鸟语吟唱了。要找出培训老师都费尽。

    胤礽来的时候,康熙正提笔在折子上写批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