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慰问(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全民齐动员,工商界自然不甘落后。

    各家工厂都摽着劲儿,加班加点搞生产。

    工人们喊出了嘹亮的口号:“工厂就是战场,多出一件产品就多一分杀敌力量,减少一件废品,就是消灭一个敌人。”(注1)

    爱国生产竞赛,席卷了整个沪上。

    赶上募集活动,捐款捐物,数额很大,走在全国前列。

    三月里,沪上慰问分团成立了。

    抢着报名的人很多,有民主人士、工商界代表、文艺工作者等等。他们将带着大批慰问品奔赴前线,慰问志愿军指战员。

    白丽雅也报名参加了。

    这是领导提的建议,说:“小白同志,这是个机会,好好表现。”

    白丽雅一听,正合心意。

    大哥走后,父亲接管了广泰商行。因为那批假药弄得差点关门,还是父亲找人疏通了关系,缴了一大笔罚款,停业整顿了两个月,才勉强过关。她也受了影响,虽然单位力保,可总觉得比别人矮了一头。

    她想好好表现,搏个前程。

    父亲很担心,拦着她说:“那边太危险了,米国飞机二十四小时狂轰乱炸,一不小心就没命了!”

    母亲也劝道:“一个女孩子跑那边去做啥?”

    她知道危险,可出于前途考虑,还是勇敢地报了名。

    开会讨论时,有同志提出了异议,说:“白丽雅的大哥白奕雄逃到了海外,这样的人怎么能参加慰问团?”其他同志也附和,说人员要严格筛选,不能给慰问团脸上抹黑。

    言外之意,像白丽雅这样的人是不符要求的。

    名单报上去之后,领导发了话。

    “小白同志,歌唱得好,不比专业人员差多少,思想又很进步,去慰问团挺合适的。”

    还说:“我们要讲究团结,给年轻同志一个机会嘛,不能因为小白同志的家庭问题而影响到个人进步……”

    在领导的推荐下,白丽雅作为文艺代表进了慰问团。

    她知道是领导帮她,不然。哪有这个机会?

    她想起了大哥说的话:“跟领导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看看,果然如此。

    去一趟前线就像是镀金,头上有了光环,也就有了炫耀的资本。

    不知不觉,白丽雅受到了白奕雄的影响。

    她以前过于单纯,什么都不考虑,只想着那些风花雪月的事。可现在呢,突然明白了关系的重要性。不然,没人把你当回事儿,也没人看得起。

    临行前,白丽雅特意去跟领导道别。

    领导握住她的手,叮嘱道:“小白同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嗯。”

    白丽雅觉得领导真好,就像一位长辈时时教导着她。

    对领导除了尊重,又多了一份感激。

    殊不知,领导看重她,培养她,除了把她当作后备人才,还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不太成熟,领导从未提起。可领导很有信心,觉得小白同志会明白的。

    这位领导叫韩名义,四十出头,分管外贸工作,一点架子都没有。见了白丽雅就喊小白同志。也不让底下的人喊他主任,说叫我老韩就好。

    几经筛选,慰问分团的人选定下来了。

    工商联派出的代表不少,工商处也有一份慰问团名单。

    赵科长看到白丽雅的名字,很惊讶。

    “这不是白奕雄的妹妹嘛,怎么也参加了?”

    田大旺拿过名单瞅瞅。果然,在文艺工作者一栏看到了白丽雅的名字。

    他皱了皱眉头。

    慰问团属于民间团体,不好干涉,可白丽雅这样的人投机色彩太重。

    回到家,田大旺跟孙梅英提了一句。

    “外贸部门真是什么人都往里推荐,一点都不注意影响……”

    田小苗听见了。

    心说,白丽雅开了什么光环?到哪里都有人帮忙。

    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一号,星期天。

    火车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慰问团带着几车皮慰问品,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报纸上、广播里都做了宣传。

    这就像一把火,把“抗美援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

    小苗、冬子、梅子都听了无线电广播。

    何有才也跑过来听。

    这是柳进军搬来的无线电收音机,说:“搁在家里没人用,不要浪费了。”

    孙梅英可稀罕了,围着转了好几圈。

    楼里也有一台无线电,人家一打开就竖着耳朵听几句。现在家里摆了一台,好好过过瘾。

    田大旺也喜欢听广播。

    可无线电太贵了,没条件买。

    就在这天下午,徐科长收到了消息。

    船厂那边有动静,赵国江发现了一条线索。

    他立马驱车赶了过去。

    自打进入船厂,赵国江担起了保卫工作。

    一个是注意跟张鸿博接触的人,另一个是了解船厂内部的情况。他发现跟张鸿博接触的,除了项目组成员,还有保卫科、医务室、后勤伙房。人员相对固定,他一个一个排查,没发现异常。

    赶在星期天,项目组加班。

    七八个技术员画图的画图,讨论的讨论,演算的演算,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中午,大师傅挑着担子,来送加班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