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军师不好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章 招蜂引蝶(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至于苏中荀,怕也不是不想争,只是或许知晓如今他出手争,胜算小得可怜,所以不主动寻楼桓之,待他也算友好客气。

    要不是在边城外,共用一个帐蓬时,让他察觉一些端倪,怕也是无知无觉的。

    云归想着,忍不住又瞪一眼楼桓之,这人招的都是些什么人,净是心思深沉的!一点儿都不让人省心!

    看着楼桓之脸上红红的印子,又有些心疼,伸手揉了揉,“疼不疼?”

    楼桓之微摇头,“不疼,我皮粗肉厚,哪那么轻易就疼了。”看云归渐渐消了气,才伸手拥住云归,“你放宽心,想来很快就可入住河城了,到时候该不会同在一个院里了〇,,

    “你少哄我,这段日子到处降雨,听说河城的水害挺严重,哪里能去那儿安营?要不是林城林木多,阻了水害大半,又地势高些,说不得这林城,我们也住不得。”云归回道。

    楼桓之叹一口气,“那要不你来与我同住罢。我将屋子和床都分你一半,可好

    云归“哼”一声,“不去,总之你这段日子少些过来寻我,省得在半路被人拦了去。”

    楼桓之闻言犹豫半晌,到底忍痛点头,“那你可会多些来寻我?”不是他爱黏着人,只是云归寻他的次数太少了,若他不过来得多一些,也不知道得多少天才能见上云归一面。

    云归点头,“会。”始终觉得有些不明白,便问道,“为何会将我们三人分在一处院里?”

    柳易辞在军中的身份和地位,可比他和苏中荀两个人加在一起还要高。虽然主屋还是属于柳易辞的,可让名义上是楼桓之幕僚的两个人,与军师住在一起,算是个什么事儿?

    “我也不知晓。许是随意分配,怡好是你们三人罢。”楼桓之回道。

    云归见楼桓之也不知,只得作罢,又道,“你莫不把我先前所说之事放在心上

    “先前所说之事?”楼桓之不知云归说的什么,一时有些愣然。

    “这就装糊涂了?我不是说了,苏中荀和柳易辞,对你是一样的心思,你且避开去,省得他们成日觊觎着你,让我不得好眠。”云归言道。

    楼桓之有些哭笑不得,虽仍不+分信,但因着知晓云归不会无中生有,便道,“我少些与他们见面就是,但他们两人都是与我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友……”

    云归伸出手指用力一点楼桓之的额头,“你个妖孽!果然从小就祸害人!”

    这边厢,柳星愁眉苦脸道,“公子,这什么世道,一个云归住进来就罢了,怎么还有个苏中荀?”

    柳星自小跟着柳易辞,已经六、七个年头。柳易辞与苏中荀的昔日恩怨不少,因着楼桓之的缘故,柳易辞从来就不喜苏中荀。但也深知苏中荀无论哪方面,都不是他的对手,便也不曾多在意。

    “且不说这两人住进来,是我同意的,只说你这话,就说反了。你应该说‘苏中荀住进来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个云归’。”柳易辞细品着从京都带来的普洱,缓声言道。

    “公子?”柳星瞪大了眼,“公子糊涂了?怎么能让他们两人住进来,就算他们不对公子做些坏事,光每日都能碰见那两张脸,就够恶心您的了。”

    “住处不够多,林城知府府上住了两位将军、四位参将,就已经满人了,总不能让我住柴房罢?那我只能分去别的院子,也就是眼下这儿。可就算我在军中有些地位,占了主屋后难道还要占着整个院子不放,不让人进来?将军问我,愿和他或者哪位参将的幕僚同院子,我便说了他两人。”柳易辞慢条斯理道。

    “公子难道不觉得宁愿和别的哪个幕僚同院,也好过这两人?”柳星仍旧不能

    理解。

    “其他人我并不相熟,便是碰见过一两面,也不知哪个是哪个。更莫说他们的秉性心思,要是存了坏心的,我真是连个安静歇息的地方都未有了。还不如放两个自己知根知底的人进来。且……云归来了,桓之也就来了。”

    “难道公子觉得这两个人就未有存坏心了?”柳星急道。在他眼里,一个两个都是害他公子郁郁不得欢喜的坏人。

    “苏中荀虽不喜我,却不是会做下九流害人之事的人。他会出的招,能出的招,我都心知肚明。至于云归……怕不只是不会做,还是不屑做了。”柳易辞言道,嘴角的浅笑带上苦意。

    在云归看来,他也就是一个麻烦的情敌罢了。说不得连“敌”都不是。他独占了楼桓之的所有心神,哪里还会多把他这个求而不得的人放在眼里?

    可事已至此,他还是忍不住。忍不住想法子,让楼桓之的眼神心思,多留在自己身上一刻半刻。

    忍不住把云归弄进自己院里,好更多机会瞧见楼桓之,好更容易地把楼桓之拦下来,让他与自己多说一会儿话。

    要是云归知晓他这般心思,怕是会觉得他分外可笑罢?

    对付河城有了柳易辞所提法子,又很快部署,不出七日,河城可算是不攻自破。虽计谋不磊落,可也是攻心之计。

    有大靖的探子在百姓中怂恿唆使,百姓不多时便愤而群起,直让河城知府和守城将军赔他们因水灾而淹坏的粮食。

    还有人直接说,“不如淼国归大靖算了,听闻大靖要是有了灾害,大靖皇帝又是免赋税,又是送钱送粮给百姓,且灾害都是小的轻的。哪像淼国,水灾一来,莫说淹坏的粮食畜生,光这几年来,淹死的人都不知有多少!”

    淼军和知府既要防着靖军、守着河城,还要焦头烂额地镇压这些百姓。可越是镇压,百姓就越不想再顾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