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九月, 陆家父子终于忍受不了双线作战,被动地暂停了与岑林染的纠缠,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挽救公司业务上。
??但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家事的纷争让圈内圈外人看够了热闹, 往日商业上的合作方或多或少对此都有些看法,加上戚雩的公司大肆出击, 导致陆氏的生存空间日益收缩。
??短短几个月, 陆家元气大伤,再没有了以往的嚣张气焰。
??戚家作为这次商战的胜利者,可谓是好处尽收——不光是解决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也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戚雩和陆家斗得如火如荼时,岑诀也没闲着。
??八月底, 《莫离》在国内下映。
??这部影片整个档期收获了将近十亿的票房,刷新了文艺片票房之最。
??作为《莫离》的制作方,极光影视靠着一部小成本电影赚得盆满钵满, 行业内出够了风头。
??借此东风, 景元白甚至开始筹谋公司上市的机会——如果能在国内上市,无论是对于公司的发展, 还是股东利益都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莫离》在国内票房上表现两眼之外, 在国外文艺片院线的上映也表现颇佳。
??这部在A城电影节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影片, 刚一登陆就吸引了不少影评人的目光。
??八月底时, 欧洲几家知名的影评媒体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莫离》, 更让这部电影在异国也掀起了风潮。
??借着国外突起的热度, 周导来和岑诀谈新片的拍摄。
??“最近有新本子吗?趁着这一次的东风,考不考虑拍出来带去各大电影节看看?”
??周导之所以有这一番建议, 原因之一是他本人的影片在不久之前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折戟。
??这一部参赛电影自从去年就开拍,其中付出了无数心血。
??这次威尼斯电影节,无论是周导还是国内媒体对此都信心满满, 哪想到在最佳影片的竞争中惜败给邻国导演。
??纵然也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但到底有些意难平。
??电影节结束之后,周导看似若无其事,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私底下与亲近之人交流时,才在言语间流露出些许落寞。
??“文艺创作就是这样的,我已经干到了六十五,回本啦,该退休啦。”
??话虽如此,但在周导休息一周后,又闲的难受,想方设法找事情来干。
??没有电影拍,便将培养下一代摆在了当下任务的首位——
??岑诀自然就是这个“下一代”中的翘楚。
??面对周导的询问,岑诀自然没有“不识抬举”。他将刚写的剧本发给了周导,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对方的回信。
??“剧本核心梗不错,自己写的?”
??“是的,还是初稿。”
??说起来,这就是周导最喜欢岑诀的一点——无论已经取得的成就如何,都不会停止成长的脚步。
??旁人刚获得了一个重量级的奖项,或许会想着休息。
??但岑诀不会,因为工作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不是“付出”,而是“获得”。
??“打算什么时候动工?”
??周导看了一眼日历,如果加紧拍出来,还能赶上明年的戛纳。
??“在做准备工作了。”
??不光是周导停不下来手上的工作,岑诀也何尝不是?
??之前担心戚雩的安慰,后来发现戚雩不必自己担心之后,注意力又随之转移到了工作上。
??“不如我给你当个监制?”周导电话中主动提议道。
??监制是一个具有华国特色的职位。
??比起制片人来说,这个岗位在某些剧组更适合定义为一个“总领方向”、“提出建议”的人,往往由具备一些影视经验的人来担当。
??在某种程度上讲更偏向于“顾问”的角色。
??“您愿意提点我,那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机会。”岑诀受宠若惊,但语气中也有迟疑,“只是……”
??“怎么了?”
??这厢,周导的话刚刚问完,还没等岑诀回复,手机就被另外一个人抢了过去。
??紧接着,周导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犹豫什么呀小兔崽子,这么好的机会,还不赶紧答应下来。”
??“他要想来,你就赶紧让他来,磨磨蹭蹭干什么?”
??训斥完岑诀,靳硕大大咧咧地拿着手机说:“老周,先来后到,这监制排名你得排第二哈。”
??周导愣了一下。
??“这是……”
??靳导说:“嗨,这不明摆着的吗?是我先看上这电影的,但是为了孩子好,我勉强愿意和你一起共事。”
??周导终于明白了岑诀那一阵沉默是为了什么。
??原来是在他忙别的时候,靳硕这家伙就已经先下手为强。
??说起来,这人从《莫离》首映的时候就一直在为岑诀宣传,还专门写了影评。
??想到这里,周导也无法再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叹息了一声道:“行行行,一起就一起。”
??他之所以挂了“监制”的头衔,是为了帮忙,为了让下一辈走更远,而不是为了和人别苗头,比拼江湖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