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娱乐圈大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7章 《我当考生那些年》&手纸……(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正如秦门所料, 《齐天周报》一经推出,喜爱这份报纸的人甚多,自发为这份报纸“安利”推销的文人举子更是数不胜数。

    明明按照一个正常的新事物融入百姓生活的走向, 《齐天周报》应该是要像杂志《雅俗》那样, 经历“大家觉得很新鲜→有人提出反对→经过改进→再反对再改进→终于大家都接受了”这样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才能够在都城逐步站稳脚跟!

    但因为报纸价格便宜,更因为秦门采用的“自来水”宣传计划,才不过印发了第一期,才不过短短五天时间,都城的百姓已经对报纸这种新物种适应良好了!

    这种不符合常规的走向看得最近一直被秦门带在身边的五个钻研学习传媒一块的六个学子以及蹭课的五个徒弟一愣一愣的。

    “你们不知道吗?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个等式——

    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熟人的熟人就是熟人, 所以,亲友推荐的东西就是能够被立刻接纳的好东西!”

    从单纯的客观逻辑上来讲, 这个等式一个靠谱的论据都没有, 不过是个站不住脚的论点, 可真的从主观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把自己吃得越来越横向发展的三徒弟钱多多手里捏着块桂花糕,想了许久挠了挠头承认着。

    事实也确实如此。

    第一期《齐天周报》的内容经过了秦门的严格把关和筛选,每一个版面的新闻报道放到秦门之前所在的现代那都是可以分分钟上微博热搜当热点话题的,虽然放在这个时代无法上热搜了, 但成为街头巷尾众人谈论的焦点话题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被吸引来购买《齐天周报》的都城第一波醒来的百姓很快就被报纸上那些精彩纷呈的新闻内容给吸引住了,纷纷成为了《齐天周报》的“自来水”。

    如果说杂志《雅俗》更适合自娱自乐在无聊时打发时间看的话,《齐天周报》就特别适合一群人围坐在一起, 一边看一边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致详情可以参考下现代网友加的人多一点的闲聊群。

    你是不是发现在这个群里, 每次只要有了与民生相关的新闻, 群里就会热闹非凡?谁都会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就算有的人(比如你自己)没有发言,是不是也在偷偷窥屏?

    人的本性在古往今来都是不变的,对于身处古代的都城百姓们来讲,一伙人凑在一起共同看报纸共同谈论一个话题同样也是一件非常新鲜又非常上瘾的一件事。

    他们迫切的希望有更多人来参与, 并更乐意把自己觉得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东西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拉着一群熟悉的朋友共同探讨报纸上的新闻,上演一出古代版的“建群”、“拉好友进群”、“好友之间争执互撕塑料友情”的戏码。

    等到第一期《齐天周报》售卖的第五天,也就是第二期《齐天周报》开卖之前,第一期报纸已经卖出了有十二万份,让工部的印刷作坊加印整整五次!比《雅俗》都要高出一大截!

    因为第一期报纸中大肆宣传了“秦关之说书巧进谏、圣人纳谏立锄奸”的故事、并在采访专栏里大书特书了身为起义军军师和如今朝中帝师与圣人之间的君臣情谊,使得如今坊间对圣人的爱戴和对朝臣们的关注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朝廷上下对于《齐天周报》以及办这份报纸的秦关之和晋江文学城更加满意,觉得他们当初的退让和允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朝廷上下都期待着这份报纸能够将他们做出的功绩大书特书,官员们积极做事,希望可以成为下一期报纸的头条,整个朝廷的工作效率也因此加快了一倍!连原本只有六部尚书才会发言的朝堂之上,也开始出现了许多低级官员的声音!

    圣人龙心大悦,朝臣心满意足,于是朝廷大手一挥,便决定给晋江文学城报社注资——这下是真的让包括报社在内的晋江文学城成了个事业单位了!

    等第二期《齐天周报》被报童们领着拿到大街小巷叫卖之后,不止是朝廷官员因为这份报纸产生了变化,整个都城都因为这样新事物发生了改变。

    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都城的茶楼茶摊——这些曾经的冷门场所陡然间变得热闹起来,数量也增多了。

    都城人以前是没有专门找个时间喝茶的习惯的,一般在早餐摊位上吃完早点就上工的上工、读书的读书,到中午就去酒楼菜馆吃饭听说书,下午接着上工,晚上或者回家吃或者下馆子。

    但自从报纸这个东西出现后,都城的百姓开始习惯在空余的时间和大家伙儿一起看报纸念新闻了,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容纳很多人但消费又不贵的地方,而茶摊和茶楼就是这样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只需要点上一壶茶,就能够坐下来舒舒服服地高谈阔论,说得累了还可以再点一盘点心,周围都是听得懂他说话的人,整个地方都是像他一般的人,这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有商业头脑的茶楼和茶摊老板立刻就找到了晋江文学城,掏钱雇了个说书先生专门在他的茶摊里待着,也不需要他说多么动听的故事,就塞给他一份买回来的报纸:

    “先生要做的就是在人多的时候挑一个版面读新闻!”

    “然后在茶客们吵得场面失去控制的时候打个圆场。”

    花了一大笔钱特地到晋江文学城请了个最好的说书先生,结果把人家请来就只是为了让人家去读报纸……

    可以想象被请来原本打算作为第一个在茶馆说书并称霸都城所有茶馆的说书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