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周报》的出现就像是给都城平静的水面上刮来了一阵龙卷风一样, 搅浑了一池的水,让水中沉睡的鱼虾石子全都冒了出来。
因为经费紧张渠道有限的缘故,秦门无法像当初宣传《雅俗》那样搞炒作一般的病毒式营销、让《雅俗》杂志出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他在思量许久又参考了不少现代传媒经验后, 把这一次《齐天周报》的重点宣传对象放在了这一日选择早起的那群都城百姓身上——
不论是秦门写的那些贱兮兮的标题也好,天一大亮就出门当街叫卖的报童也好,还是吃完了早饭在早点铺子前打算并且仅打算念一遍报纸标题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说书先生也好,所有的一切准备真正在“勾引”的对象其实就是都城第一波起床的那群人。
“若是如此,先生,这不就只能保证早起的那群人会买报纸了吗?如何能让其他人也愿意买《齐天周报》呢?”陈盛站在秦门的身边, 一边听着秦门对他抽丝剥茧讲解着这次宣传销售《齐天周报》用到的种种策略,一边忍不住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求知欲发问道。
陈盛是从姜国“龙脉”的所在地(就是皇帝的祖籍)龙阳来到都城赶考的科举考生, 这一次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都城赶考了。
因为《雅俗——致游子》特刊让他这一次在都城早早的就找到了住处、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少花了很多钱, 使得此人对出这本杂志的晋江文学城好感颇浓。
后来即使是秦门被抓入天牢、晋江文学城闹出丑闻的时候, 这位学子也一直相信着晋江和他秦关之,不改对晋江的好感度,多次在文会中帮助晋江和创始人秦门说话!更是在秦门被从天牢里释放的当天就跑到晋江文学城选择成为一名签约作者,博得了当时在场所有晋江骨干们的好感度, 于是在杂志编辑白敬的推荐下,秦门便决定培养这个叫陈盛的小伙子——
只要他科举没考中,就让他担任《齐天周报(龙阳版)》的分社负责人。
与他一起的还有晋江签约的其他地方的作者, 都是杂志编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在丑闻发生期间与晋江同甘共苦毫无怨言、同时在故事创作上也没什么天赋_(:з」∠)_、并且都多次赶考且没能高中的那一波, 这一波总共选出了六名学子, 分别来自六个地方。
在把报童们都派出去卖报纸、又把累了九天神经高度紧张的临时安排进入报社的编辑们都打发去休息之后,秉持着早些培养接班人的精神,秦门便把这六个人叫来,开始以今天刚发售的《齐天周报》为例, 给他们上起了第一堂宣传课。
秦门是很乐于发问、也很乐于回答别人发问的人,他赞赏地看了陈盛一眼,开始了他的诱发式提问:
“你们觉得,这一次《齐天周报》的宣传里,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引得所有人争相购买报纸的因素是什么?”
“是我写的那些会引得听到的人心痒痒的新闻标题吗?”他自问自答道。
“并不是。”他摇头否认。
诚然,秦门那些个标题取得十分之贱,完全能够引得听到这些标题的百姓们为了一解自己的疑惑掏那两文钱。
“可这样的好奇心也很容易被满足,只要第一波买了报纸并看过了的人在后来者提问时轻巧地用一句话回答就足够了。”
现代采用这种标题来吸引观众的新闻/视频/帖子还少吗?
秦门发现几乎所有这种类型的标题下面,都会有热心的网友在评论区跟一句:“一句话,XXXX,帮你节省三分钟看新闻/视频/帖子的时间,不用谢。”
“所以如果真的打算依靠特别的带有设问形式的标题取吸引百姓掏钱来买报纸,一来真正吸引来买报纸的百姓并不会有那么多,二来,这种套路用一次销量也许还能看,多用几次就很难再起作用了……”
“是以,这些标题实际上只是为了吸引第一波在都城醒来的百姓而已,而在我设想中,我们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秦门转过身,在身后贴在黑色木板的白纸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写下三个大字,再转回来看着自己的六个学生——
“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成为‘自来水’!”
自来水这个词,古代娱乐圈没有,在现代的娱乐圈却十分常见。
打个比方,比如现代一群学生在没有收钱的情况下因缘巧合看到了某一部电视剧,然后被这部电视剧给吸引并爱上,于是这群学生就自发地充当了这部电视剧的“水军”,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等账号上疯狂向周围人推荐这部剧——
这个时候,这群学生就能够被称为是这部电视剧的“自来水”。
而秦门想要的,就是让第一波因为针对他们特制的宣传买了《齐天周报》的百姓在看完报纸的那一刻,瞬间成为《齐天周报》的“自来水”,会主动向第二波在都城醒来的百姓推荐自己买的《齐天周报》,然后第二波又会向第三波醒来的百姓推荐这份报纸……
“这样一波又一波的百姓向周围人推荐,四天的时间,截止到四天之后下一期《齐天周报》发售,足够让都城百姓人手一份《齐天周报》了!”
“这样……真的能行吗?”
秦门提出的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宣传模式显然震撼到了六个地方报纸主编“预备役”,这种把所有宣传的主动权交给读报纸的读者手中的办法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总让人觉得里面太多理想主义,只要有一丁点的差错就无法成功达成。
“那些人看了报纸之后真的会主动向其他人推荐咱们的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