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县令大人真香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9章 宣召(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绵柔的细吻印在娇软的唇瓣上, 两人气息都有些微喘,二目相对之间, 眼里心里满满都是对方的身影。

    柴子瑜彻底用行动告知了自己的心意,也让梁婧无力开口,脑子里只有眼前人黑沉的俊眸。

    月黑风高,又是一个雨夜,两人静静抱在一起,低声商讨着即将到来的考验。

    目前摆在两人面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叶家人的态度。

    碍于叶贵妃,柴右相只能装聋作哑。若是叶家人自己对柴子瑜没有想法, 那以叶贵妃对自家弟弟和侄女的看重,自然也不会再施压。

    看到怀里的梁婧如此分析,柴子瑜只轻笑着点点头附和

    她目前掌握的信息仅有如此,能够有此结论已经很好了。关于朝廷上的事情, 柴子瑜一方面是不好多讲出来, 毕竟老皇帝还在位, 谁也不知道他的耳目有没有伸到这边来。另一方面, 他自觉自己是男子,本就应该为心爱的女子解忧分担, 何苦让她陷入朝廷纷争中呢。

    故此,在两个人信息不对等之下,梁婧并没有觉得这个事情特别难解决。

    ……

    冬去春来。

    梁婧和柴子瑜在琼阳县过得第二个年和往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梁母内心总有些不安, 因为两人到目前为止婚事还没有定下。

    虽然身边的知情人都对于他们二人的未来有些担忧, 可是梁婧却像个没事人, 反倒过来安慰他们不要瞎想,甚至还在和柴子瑜私底下相处时把这些当成趣事说给他听。

    柴子瑜当面笑了笑,等到了独处时眼底才掠过一抹暗色。

    即便做了很多手准备, 他目前依旧不敢有半刻放松。因为他在赌,赌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琼阳县的百姓开始了红薯的丰收,去年头一年跟着种植的不多,故此赚到钱的只有少部分人。不过,在政令的施行下,几乎有□□成的百姓都跟着种植了红薯,而随着红薯粉条热销到各地,百姓们的家底也慢慢丰厚起来。

    红薯这东西确实是贱物,不管是干旱贫瘠的土地抑或是肥沃丰饶的土地,都能生长得非常好,而且琼阳县的气候还挺适合种植两季红薯,春薯和秋薯。

    本来柴子瑜的猜想里,今年估计要等到秋薯出来后,上书进京后才会得到皇帝的注意。结果没想到在万寿节的前一个月便接到了宫里的旨意。

    柴子瑜这个七品的县令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万寿节寿宴的,可是他的身份又挺特殊的,加上在琼阳县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县城上任后,做出了利于民生和国库的耀眼政绩,在朝堂上还是得到不少人瞩目的。

    这次老皇帝想到要在万寿节召见他,也有叶贵妃在一旁不经意的提议,让皇帝上了心的缘故。

    柴家的家书来晚了一天,依旧是柴夫人的手笔。

    只说有些想念儿子,还想看看她平时送来的东西穿戴上合不合适。

    柴夫人这一年来虽然没什么书信,可是明里暗里差人送来的东西可不少,有好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送给梁婧的。也正因为有她如此的行为,才让梁母即便有些不安,却依旧没有看衰两人的婚事。

    这次,听说这两人要进京去,梁婧还有可能要面见未来婆婆,梁母赶紧上门。

    梁婧正在复制现代的“方便面”和“自热小火锅”。

    这一路北上,为了能赶上万寿节自然是要着急赶路。本来从琼阳县到京城就得有大半个月的路程,但如今北方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结冰下霜,路况不好说,总归赶路是一件辛苦事。

    为了赶在皇帝的寿辰前到,他们这一路估计得日夜兼程。

    所以,梁婧才想起了这种可以干吃或者有点热水就能冲泡的方便面,或者是有水就能吃上热腾腾的自热小火锅。

    不过,碍于时间的关系,她只先做出了方便面。

    梁母过来时,他们的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等着后日一早,柴子瑜处理完最后一些加急的公务后,便能立刻出发。

    “婧儿。”

    梁婧听到她的声音,停下手里正在配置的调料包,回头一看:“娘,你怎么来了?”

    她昨天就抽空去了一趟梁氏小吃店,把自己要进京的事情说了一声。

    梁母如今几乎都住在小吃店,偶尔帮忙打打下手,一家人只留着梁父在清河村照看几亩土地,收租的钱也被梁母捏在手里,只偶尔回家一趟给梁父留点银子当生活费。

    梁父这个秀才来的有些心亏,加上年龄大受过上回的审讯觉得自己侥幸逃过一劫后,回到家便老老实实龟缩起来,除非必要也就是躲在房里看看书写写文章,再也不想科举的事情。

    梁母撒手就走,他无奈之下反倒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日子久了倒是还能照顾好自己。

    梁婧见梁母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知道她是觉得小厨房里人太多了,不好说私己话。她便洗了洗手,连袖子都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被梁母拖回了西厢房里。

    见房门都被关得严严实实,梁母才拉着梁婧坐下道:“你这会进京,东西可都准备妥当了?”

    梁婧想了想,衣裳首饰鞋袜,还有路上吃的用的,数了数都没漏下后才道:“都准备妥当了,娘不用担心,即便是路上有缺的,在驿站也能买到大部分。”

    梁母摇摇头,道:“娘不是说那些,我问的是你要见到柴家人的话,是否一切都准备妥当?”

    没想到梁母说的会是这个。

    因为柴子瑜这回进京还是以县官的身份,故此他并不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