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柔情。李治反握住武媚娘的手,“媚娘既然说了,我也想同媚娘说个清楚。”
武媚娘望向李治,何尝不是在等着李治,李治的目光柔和地看着武媚娘,“我喜欢媚娘,那些年的喜欢,到现在并未改变,只是有时候朕觉得媚娘变得生疏了,曾几何时熟悉的人变得截然不同,让我的心里不禁起了许多的不满。”
“媚娘方才言及只要朕待你有一点好,你会一直记得朕待你的欢喜,朕也只要一样,这个天下江山,你为朕守好,我们的孩子,你也要守好,如此,你要的朕都会给你,如你所愿。”
帝王的承诺,李治说出口的话从来没有做不到的,这一点武媚娘比谁都要清楚。
“陛下,你说过的,这个江山天下是我们的,我们将一起守护,你不记得的话,我一直都记得。”曾几何时,他们在最情浓时,李治同武媚娘说过的一字一句,武媚娘记下,记到现在,如今,李治对她的防备,诸多的安排,掣肘于她,她明白,也曾反击。
“是啊,朕说过的,所以朕只想要太平,不越朕的底线,你会一直陪在朕的身边,看尽天下。”李治不否认,他说过的话他记得,同样希望武媚娘可以记得。
李治瞧着武媚娘,武媚娘何尝不是望着他,神情真挚,“陛下,这是你的江山,正因为是你的江山,我才会想尽办法守住,你不曾记得当年的长孙无忌他们对你的态度,你想大权在握的心境,我却记得。”
听着武媚娘提起的往,李治道:“好,只要媚娘记得,朕会如媚娘所愿的。”
他给武媚娘的已经不少了,往后或许会更多,不过没有关系,终究一切都是会李家的。
同武媚娘又说起一些事,武媚娘离开宣政殿时,路过立在殿前伺候的路萧,朝他道:“随我来。”
此一声落下,路萧微微一怔,终是应一声好随武媚娘而去。
李治得了德宝来报武媚娘唤了路萧过去,心下一声轻叹,人啊,总是想选择利于自己的一切。
李治和武媚娘一番谈心不知在他们各自的心中究竟算什么。
只是最近碰到路萧的机会多了啊,李初心里直犯嘀咕,而杨氏终于下葬,武承嗣和武三思回来竟然没有闹出动静,杨氏下葬,扶灵的人成了贺兰敏之,丧礼毕,武媚娘上折请立贺兰敏之为嗣,承武士蒦之爵,贺兰敏之将改姓武。
不想才把折子递上去,不断的有人上折否定,贺兰敏之把多少人的爵位弄得没有了,现在他想顺顺当当的承武士蒦的爵位,门都没有。
朝廷上参起贺兰敏之的人品德行来,不外乎贺兰敏之品行不端,不足能作承爵之人。
武承嗣和武三思开始冒泡,相较贺兰敏之得罪的人有点多,他们两个更是武家正经传人,贺兰敏之只是外孙而已是吧,外孙承爵,真当武家没有人了吗?
然而不管他们反对,吵了一个月后,终是定下贺兰敏之为嗣子,定承武士蒦的爵位,同时改姓武,谁都拦不住,也不可能拦得住。
武承嗣和武三思的下场亦是明了,遣回流放之地,说好的永不可赦的,只是放人回来参加丧礼,丧礼完成了,人该往哪儿去就得往哪儿去,多余的话不需要说!
但此事被武三思进言,道要留在长安为杨氏守孝,生生的借着孝之名留下了,毕竟守孝尽心,这不能拂了啊!
看着为了一件事吵了一个月的朝堂,李初唯想问问他们,一个都是闲着没事干的人吗?
要不是没有事干,为了一个爵位的事吵上一个月,那是有多闲。但李初嫌弃是不假,同样明白着,不过又是君臣间的博弈罢了,不管他们是哪一个都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争一争,若争赢了,他们就能进一步,若是争输了,他们就得退一步,如何能想退呢?
旁人的事李初不想多管,她自己的事多着呢,随着碰见路萧的次数一多,萧太后第一个明了地冲李初道破,“群主,看来这个路萧通过高宗和武后的同意,现在是他出手的时候了。”
出手做什么不用特意明说了,李初……
宣太后:“可是,只是总同群主碰面能处出感情吗?”
吕太后:“大抵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群主不同于常人,见着人连多看一眼都不曾,有些过份而已。”
孝庄太后:“自来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高宗同武后对群主早是网开一面了。”
要不是同李初有言在先,想让李初选一个驸马,由得李初说一个不字?
完全不需要的好吧!话放出去,李初要选得选,不想选也得选。
“公主殿下。”说曹操,曹操就到,李初准备出宫一趟,在宫门口都能碰到路萧,究竟谁把她卖了?
“路将军。”虽说路萧现在在李治的身边留用,人家总是将军的,李初客气的打个招呼,路萧的耳根可见的红了,“公主要出宫吗?”
点点头,李初道:“是,有事出宫一趟,路将军出宫是办差还是回家?”
路萧温和一笑,“回家,虽只有我一人的家,总是安歇之地。公主去何处,在下送公主一趟。”
萧太后撺掇李初,“群主让人家做呗,在宫里只能见过几回,出了宫门总要看看他有何表现。我们群主虽是看上他了,但他是不是看上群主可不知道呢。”
宣太后:“瞧他每回见到群主的样子,像是没有看上群主的?”
吕太后:“若是不喜欢群主,我把舌头都吞了。”
萧太后……话说得有些狠了啊,不过不怕,眼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