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欲传道义心犹在
吕惠卿回府之后,心中一直不安。这晚上在榻上辗转反侧, 好不容易睡下。朦胧之中, 听得下人匆匆近来道:“参政,宫中有中使来宣旨了。”
吕惠卿心下一惊,却见李宪进来笑道:“小的向参政道喜。”他缓缓走到南面, 清了清嗓子宣旨:“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吕惠卿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宣读完毕, 看吕惠卿还楞在那里, 笑道:“吕相公, 快领旨谢恩呐。”
吕惠卿呆呆地接了旨,等到李宪离去,吕升卿、吕和卿笑着围上来:“恭喜大哥,以后便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再也不用屈居人下,仰人鼻息了。”
吕惠卿这才慢慢地回过神来,内心一阵狂喜,过了没多久, 围在他身边贺喜的人渐渐散去, 王安石缓缓走上前来,冷冷提醒他道:“吉甫, 宰相之位看似风光,但同样集众怨于一身,有道是登高必跌重,月满则易亏。以往很多事有我挡在前面,以后你要更加小心了。”
吕惠卿淡淡一笑道:“不劳相公费心。下官知道世态人情, 坐稳宰相之位,不光要靠热血和抱负,更要靠心机和雷霆手腕,奈何相公做了这么多年宰相,还是不了解这一点。”
王安石凝视他良久,叹了口气去了。他隐约记起今日是大朝会,该轮到自己押班了,连忙整理衣冠准备入宫,谁知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一步也无法挪动,想要叫下人帮忙,却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于是拼命挣扎起来。
“夫君醒醒,刚才梦魇了吧。”小妾张氏忙推醒他,吕惠卿一翻身,却原来是一场噩梦。
心头还是乱跳,汗水已经湿透了中衣,吕惠卿向外望去,却见窗上的纸,隔着屉子,渐渐透出清光来。他定了定神沉声问:“现在什么时辰了?”
张氏道:“卯时三刻了,夫君谒告在家不用上朝,索性多睡一会儿吧。”
吕惠卿却无论如何睡不着了,招呼下人伺候起身,用冰凉的井水洗了把脸,才慢慢清醒过来。却见下人匆匆走进来禀道:“参政,宫中有中使来宣旨了。”
吕惠卿心下惊疑,忙整理好衣冠迎了出去。阎守懃面无表情提高了声音道:“官家有手诏赐参政。”
吕惠卿忙跪下接诏,却见诏书上赫然写着:“朕不次拔擢,使预政机,而乃不能以公灭私,为国司直,阿蔽所与,屈挠典刑,言者交攻,深骇朕听。可守本官知邓州。”
吕惠卿面色灰败,自己日夜悬心的事情终于败露,只是他实在未料到,一切来得这么快。
吕惠卿外放之事很快就传遍了朝野,云娘在秘阁查阅书籍时碰到沈括,忍不住问起事情原由。沈括冷笑道:“吕惠卿弄权自恣不只一两天了。如今蔡承禧、邓绾等言官纷纷上章弹劾他,陛下想来对他彻底失望了。”
云娘皱眉问:“所以吕惠卿究竟是什么罪名”
沈括颇有些幸灾乐祸,他喝了口茶道:“他的妻弟方希觉本无才能,他却嘱咐时任湖南访查使的章惇任其为勾当公事。章惇为了奉承吕惠卿,硬是把李锐招降田元猛的功劳算在方希觉身上。吕惠卿的舅舅监簿郑膺,在华亭县招权弄事,以至于强借华亭富民钱五百万与知县张若济买田共为奸利。太学考诸州教授方通也是他的亲戚,词艺本平常,吕惠卿却指使李定考为上等。种种不法之行数不胜数,朝廷岂能用这样的人为参政知事。”
云娘暗暗心惊,沈括说的这些事,涉及到章惇、李定等新党,若一一追究下来,这打击面未免太大了。她叹了口气:“御史原可风言奏事,恐怕这些罪名不能一一坐实吧。”
沈括的话匣子一开便合不住了,他愤愤道:“人证物证俱在,真假一查便知,如何坐不得实。不瞒娘子说,吕惠卿一向嫉贤妒能。王韶与娘子熟识,本与吕惠卿同年登科,如今已位列枢密副使,但吕惠卿一向看不起他,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问他能挽几斗力的弓,射箭准头如何,意以兵卒待之。我曾经在两浙察访,有举措不合吕惠卿之意,他就在陛下面前百般诋毁,必欲将我罢黜。幸而陛下英明,又再次任命我为两浙访查使,说来好笑,吕惠卿又深恐我揭发他在两浙奸贿情状,屡次设宴款待,曲意奉承。这样的人,我还真的瞧不上。”
云娘叹息一声道:“如此也算他自作自受,只是此次的风波,会牵连到章惇和李定吗?”
沈括愣了一下方道:“若言官死咬住不放,还真的难说。”
一夜之间,原本热闹的吕府变得门可罗雀,新党人人自危,避之唯恐不及。吕惠卿最后一次来到参政知事的阅事室,简单收拾完私人书信准备离开。谁知正好碰到王安石从一旁的政事堂出来。
吕惠卿之所以选择未时来,就是想避开同僚,没想到还是碰到了他,不由微微一愣。
王安石像是十分感慨,提高了声音招呼道:“吉甫。”
吕惠卿略一迟疑,早已恢复了镇定,拱手道:“以后怕是不能再见到相公了,下官就此告辞。”
二人再次陷入尴尬的沉默,吕惠卿突然笑问:“相公还记得熙宁二年,我们在迩英阁与司马十二争论的情形吗?”
王安石也笑了,那是青苗法刚刚推出后,朝内反对新法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司马光可以说是反对派的代言人,借迩英阁讲学的时机,向赵顼痛陈祖宗之法不可变,说夏、商、周之子孙,若能常守禹、汤、文、武之法,就不会有后来的衰乱。汉惠、文、景三帝皆守萧何之法而治,武帝改其法而乱。
吕惠卿当即反驳,说先王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