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7章(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81.根株相守尽年华

    监察御史蔡承禧是王安石的同乡,与吕惠卿同为嘉佑二年的进士, 吕惠卿现已是宰执, 他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多年曲沉下僚。蔡承禧与王安石有几分交情,但王安石立身严正, 他并不敢以私情相托。于是便想走吕氏兄弟的路子, 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蔡承禧决定一早赴吕府拜访。吕惠卿当前炙手可热, 府上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门前的系马桩上拴着十几匹马,可见已有不少人在府中等着接见。蔡承禧令仆从在门外守着,独自举步走进大门,门上扫了他一眼,慢慢起身迎上前问道:“阁下眼生的很,是第一次来吧。”

    蔡承禧不敢得罪这位门神,拱手笑道:“劳烦尊驾通禀吕参政,就说监察御史蔡承禧求见。”一面说着, 一面从袖中取出一两银子递给他。

    门上将银子放在手里掂了掂分量, 司空见惯般并不介意,淡淡一笑道:“原来是蔡御史, 只是您今天来得不巧,我家相公正与章学士在花厅议事。东面庑廊上还有十几个人等着接见呢。请御史稍候,小的先去通报。”

    蔡承禧在门口等了有小半个时辰,门上才出来笑道:“我家相公说了,今天客人太多, 让你在东面庑廊上等一等。”

    蔡承禧此时心中已有三分不悦,但因为有求于人,只得忍耻去庑廊上等待,谁知从早上等到午后,庑廊上的人来来去去了好几拨,始终没有人来招呼他。他一早急着出门,只吃了一张胡饼就过来了,此时又饥又渴,正在进退两难之时,却见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走过来,拱手一笑道:“列位今日来得不巧了,刚刚有中使来传旨,大哥应召入宫去了。列位改日再来吧。”

    众人脸上略有失望之色,但吕升卿如今借其兄之势,也甚得圣宠,于是又纷纷围在他身边,有自称晚生的,有攀扯同年的,有论姻亲的,极尽阿谀奉承之事,吕升卿又岂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只是淡淡应付着。一名五十余岁的男子尚是白衣打扮,趁空插话问:“在下上回呈送给参政的经义注疏,不知参政有何指教?”

    吕升卿淡淡一笑道:“家兄看过了,说阁下义理还算明白。”

    那男子听到这一句褒扬,兴奋得整张脸都亮了,忙道:“在下菲薄之才,实在当不得参政的褒扬。唯望受教于门下,随时得参政指点。”却见吕升卿却早就抛下他,又去招呼他人了。

    等到把这些来客一一打发走,吕升卿才发现蔡承禧还留着这里,忍不住皱眉问道:“阁下眼生的很,来此有何见教?”

    蔡承禧赔笑道:“下官闻三经新义修成,陛下加参政给事中,特来道喜。”

    吕升卿不料此人消息如此灵通,淡淡一笑道:“阁下不要这么说,兄长不过尽臣子本分。阁下此来何意,还是直言吧。”

    蔡承禧内心涌上一股屈辱之感,但还是忍耻道:“下官闻得开封府推官一位出缺,求令兄看在同年的情分上,助下官一臂之力。”

    吕升卿只觉得好笑,蔡承禧果然是个呆子,怪不得这么多年都毫无长进,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如今他仅仅因为与哥哥是同年,便空手来请托,真是痴人说梦。于是冷冷道:“开封府推官非比寻常,陛下格外重视,恕兄长不能徇私。阁下请回吧。”言罢就要起身,见到蔡承禧还呆呆地站在那里,皱眉道:“阁下让一让,莫要挡了我的路。”

    蔡承禧眼看着吕升卿扬长而去而去,府上下人都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顿时觉得愤懑异常,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今日之辱。

    蔡承禧消息确实灵通,三经新义修成,参与修书人员照例推恩,吏部尚书、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王安石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吕惠卿加给事中,右正言、天章阁待制王雱加龙图阁直学士,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吕升卿直集贤院。众人照例要推辞一番,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赵顼却懒得走这个过场,直接令中使传旨王安石、吕惠卿等人,自己就在延和殿等着告谢。王安石接旨后便进宫,辞谢道:“臣奉旨修三经新义,纵有微劳,亦臣本分所在,安敢叨此殊宠,臣不胜惶恐。”

    赵顼摆手笑道:“卿修经义与修其他书不同,朕是想借此机会,以卿之道德倡导天下士大夫,故有此除拜,卿就不必辞了。”

    王安石又道:“臣子王雱因腿疾不得入宫辞谢,但前日已进书,言其久病,早就不参与经局之事,此次陛下加封右正言、天章阁待制,实在无名。”

    赵顼笑道:“元泽向来与朕投缘,今除其待制,是看重他的才识,对政事多有补益,并非光是因为修经义的缘故。”

    赵顼又问:“元泽身体好些了吗?”

    王安石忙又谢道:“幸得富娘子疗治,病情暂时无碍。”

    赵顼道:“元泽文学过人,朕昨日曾梦到他,与他交谈良久。如今身体稍安,良慰朕怀。”赵顼与王雱彼此年纪相仿,见解亦相近,相处这么多年,可以算得上亦臣亦友,他听到云娘提及王雱的病情,也不免为之叹息。

    王安石退下后,吕惠卿也入宫辞谢,赵顼笑道:“刚来王相公已经谢恩了。套话不必多说,修书改官向有旧例,卿也直接谢恩吧。”

    吕惠卿见王安石受了,自然也不便坚辞,于是也应承下来。他心中一动又问:“不知王雱可否随王相公一同入宫谢恩?”

    赵顼叹息一声道:“元泽身子不好,王相公代他请辞,朕并未允准。”

    吕惠卿思索一阵道:“陛下因修诗、书、周礼毕而推恩,王雱固然功不可没。但如今引疾避宠,也是他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