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和离后,前夫说我才是他白月光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9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婚期临近时, 颌族国师镜云也正式入朝, 拜见陛下, 并主动提出, 将与北狄交界的一城作为外使馆, 在此地建立使馆,并且可让大殷在此城驻军,以震慑北狄。

    镜云从中取出一物:“这是我国国主的亲笔国书, 愿与大殷永世结好,无论何时, 只要大殷皇帝陛下一纸檄文,颌族便愿意借兵一万,供陛下驱使。”

    颌族与大殷、北狄接壤, 又与北狄两面相接,若是颌族与大殷联手,对北狄便是呈三方包围之势。一旦联盟结成,北狄将不敢再轻举妄动。

    但颌族也有顾虑。

    倘若大殷真的兴兵灭了北狄,那颌族就等同于是大殷囊中之物了。

    但此时大殷如日中天, 若此时不臣服,等大殷灭了北狄, 那下一个要对付的, 还是颌族。

    倒不如此刻就主动示好。

    镜云再次道:“我国国主年方二十,诚心求娶贵国公主,作为王后,愿大殷皇帝陛下成全。”

    陛下自然应允, 只不过陛下膝下并没有适龄的公主,必然要从宗室之中挑选,便留颌族国师在此游玩,等长宁王和万年郡主大婚之后,再启程回国。

    消息传到北狄王庭,本来就惴惴不安的北狄王胡伦更加惶恐了。

    大殷强兵兴国,原本北狄就难以招架,如今颌族还来了这一手,真正是把北狄包成了一块饺子馅儿。

    独自回国的大布使臣见机会来了,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下北狄国主的脸色,谨慎道:“殷朝的确是礼仪大国,臣护送公主殿下去时,皇帝皇后都是礼遇有加。迎接使臣的是礼部重臣和大长公主殿下家的孙子,后来,得知大王派去两位公主,又遣来皇后之妹,万年郡主前来迎接。”

    从某种程度来说,使臣说的也是真话。两位公主的确是珈若接回去的。

    北狄国主坐立不安的挠了挠胖胖的手臂:“那个殷朝皇帝,真这么好说话?”

    使臣道:“大王,依照臣看,殷朝皇帝并不想打战。可是两位公主和玉虺(hui)勾结,公然行刺殷朝皇帝,倘若皇帝再不出兵,那也说不过去。”

    北狄王立即领悟:“所以,殷朝皇帝要的,只是一个台阶。只要本王和上次一样,俯首认错,给出足够的条件,殷朝皇帝有了一个金灿灿的台阶,对朝野都有交代了,那就不用打仗了!”

    使臣不再明说,但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北狄王问:“那本王该怎么做?才能让殷朝皇帝原谅我?这殷朝皇帝日日把那些兵放在朝暮河上,吼声震天,这可如何是好?这也就算了,颌族与我相邻,大殷皇帝把兵驻扎在颌族土地上,一旦打起来,那可就要包抄我们了!”

    公主已经派过去了,说是和亲,结果却公然刺杀皇帝,还牵扯出她背后的玉虺组织。

    这不是找打吗?哪个皇帝能容忍一个国力比自己弱这么多的国家挑衅?

    但眼下仗是一定不能打的,这些年,北狄年年岁贡,国库空虚,哪里有军资军饷来打战?

    若是一旦打起来,那几个大部族又要趁机兴风作浪。

    使臣谨慎道:“不知玉虺到底是怎么联系上两位公主的,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流窜,居然还有这么多钱财,混入殷朝,闯出这么大的祸来。眼下,只要大王证明,自己和玉虺毫无瓜葛,再诚心向殷朝皇帝赔罪,应该可以躲过一劫。”

    北狄王沉默不语。

    玉虺私下制造那么多袭击,哪来的钱?

    当然是他给的。

    他仇视大殷,一心想和大殷作对。可事到临头,又不敢真的开战。

    使臣道:“大殷皇帝对臣等还算礼遇有加,一入住使馆,美貌侍女就派来了十几个。因此,臣才敢断定,大殷皇帝和大王一样,也是不愿掀起战火。为表诚意,大王不如亲自出使,和殷朝皇帝建立友好同盟……”

    北狄王惊疑问:“本王亲自去殷朝?这成吗?”

    使臣见北狄王并没有动怒,就知道他已经有几分动心了,痛心疾首道:“您知道吗?殷朝皇帝还提出,要册封玛斯雅公主为殷朝乡君,在殷朝好好生活,可惜玛斯雅公主鬼迷心窍,干出刺杀之事。若不然,凭殷朝皇帝的仁德,也不会亏待公主。若大王愿意前往殷朝受封,起码这几年平安无事。几年之后,大王还可以再从长计议。”

    在大布的百般劝说之下,北狄王胡伦真的上了国书求封,一转眼,人也到了京城。

    此时秋风初起,从前几日听说,胡伦两只脚已经踏进了大殷境内,陛下就喜气洋洋,大半夜还起来对月吟诗。

    皇后娘娘当笑话讲给珈若听了,说“乐得像个孩子一样”。

    胡伦一进京,那位流落在大殷的二王子之子就到了王庭。

    胡伦入住使馆,好几日还没有拜见大殷皇帝。

    胡伦与大布一起来的,着他去问了好几次。

    大布道:“听说,明日便是长宁王与万年郡主大婚,殷朝陛下兴高采烈,明日都罢朝了,因此,善未召见。但大王与殷朝皇帝相见,也是大事,理当由礼部妥当准备开来。”

    胡伦一想也是,便耐着性子等着。

    第二日,整个京城之内,果然热闹非凡。胡伦灵光一闪,认为长宁王和万年郡主都深得帝宠,连各国使臣都去祝贺了,他不如也去祝贺一番,在喜宴上转几圈,在殷朝陛下面前刷个眼缘。

    人刚到长宁王府,就见一个笑眉眼、看起来极善谈的官员过来问候:“这位大人瞧着眼生,是从何处来祝贺的?也是京官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