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谭璇早早吃罢饭来到署衙县令办公之所, 昨日只粗略询问, 便知事务繁琐。
而自己对整个清河县政务不说一无所知,但也差不多, 故而打算尽快将县里具体情况了解清楚,以防草率做决定留下隐患。
清河县无论从人口还是辖区面积评判, 都不是个小县城,心里上虽有成就感,可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时值年关特殊时期,谭璇一路思谋着有哪些政令必须下发执行。
原以为自己来的够早, 没成想下属官员十之七八已到了县衙。谭璇不知大家平时都这么积极负责,还是因新上司刚来, 摸不着其脾性恐触霉头早早上值。
虽然希望是前者,但凭经验,后者可能性更大。
耳尖的那些人知谭璇来到,为给上司证明自己勤于公务,忙从办公之所走出行礼问安。
谭璇笑着颔首致意, 先是赞扬下属勤于公务一心为民良好职业操守, 接着勉励大家往后继续发扬这个好作风。
一通寒暄, 便让他们照旧处理手头公务,若需要请示直接寻他即可。而后又将县丞和主簿等人分别喊至办公地, 开始细细询问县中各方面的问题。
“大人, 恕卑职无状,咱们清河县说是郡城中的大县, 实则税额却比不上寻常县镇。”
通过观察,主簿刘华察觉新任知县含而不露,眉目
透着一股清气,稍作思索不敢藏着掖着,如实禀告。
“噢?可有个说法?”整个闽府气候无太大差别,清河县既有土地,人口又不少,以常理推断赋税不会比其它县城低到哪里去,推测这其中定然有人为因素。
“回大人,县中田地虽不少,可四成几乎无所出。余者里五成乃乡绅大户名下田产,幸而临海靠山,百姓多以此为生计。”说罢,小心觑了眼蹙眉沉思的谭璇,躬身垂手等着示下。
朝廷政令上尽管对闽府百姓多有照顾,毕竟山高皇帝远,不可能做到上令下达,往届知县任期之中,多抱有不求无大功只求无大过的心态,平安度过三年卸任了事,有的甚至以敛财鱼肉百姓为要务。
刘华心底期冀面前新来的年轻知县不要也是官油子,在清河县能有一番作为,改善一年不如一年的百姓生活。
难道来时看到大街上一派喧嚣热闹之景是人为假象?谭璇暗忖道,上缴赋税多少反应一个地方百姓的生活水平,清河县这般差火,看来情况不容乐观啊。
之后又像询问马志才的问题一样,问了县里田中所产都有哪些农作物,百姓出海打鱼效益如何等民生问题。
大致清楚后,想了想又遣人将巡检以及三班衙头传唤进来,先是问询目前积压的旧案要案有哪些,是否有在跟进,叮嘱新案最好在年前结案办妥。
最后交代他们年关之计,务必做好防火防盗之举措,排好班轮好岗,并警告一旦发现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
费了整整一天功夫将一众下属相谈一遍,通过旁人的口,谭璇初步了解清河县不少情况,但具体如何,还有待亲身体察。
县城就这么点地方,一旦发生大事则被迅速疯传的人尽皆知,何况还是事关各阶层利益的新知县到任一事。
就在谭璇忙于熟练手头政务时,县衙后院的明锦也在应酬得知消息纷纷登门拜访的各府女眷。
所幸,自嫁给谭璇后明锦便接掌府中之事,京都几年里同形形色色的后闱中人打交道,应对县里的家眷们倒也游刃有余,没作什么难。
下衙后,谭璇悄悄从县衙户房里揣了几本账簿,以便回来查看。
闽府辖区面积大,途经时费了不少时间,饭食同清河县城无差,如今大家对这里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强烈不适应。
吃罢晚饭,谭璇陪儿子玩闹一会,待其睡下后,才有空询问明锦今日家里的情况。
“其它人倒无什么不妥,县上的李夫人……”说着,明锦不觉蹙了蹙秀眉,第一次拜访大多数人家行事小心谨慎,送来的手信要么是特色精致的小玩意,要么是不值什么银钱的年货。
独有县里李秀才府上要比旁人贵重不少,且言语中多是奉承之语,让明锦心底不禁起了疑惑。
“若实在不妥,过几日年节回礼时照着送给咱的还给她就是。”谭璇含笑道,丝毫没放在心上,有聪明的就有莽撞的,哪能每个人都一样。
随后又与她聊些家里添置什么年货、再雇佣几个仆从等琐事。
待明锦洗涑歇息后,方至书房核查县中账册,上面记录的是赋税进项来源以及县中各项财政支出,之所以这般偷摸将账册带回,一则确认县里钱袋子具体情况,二则暗中查探有无贪腐现象。
虽然今日那些官员态度恭谨言语诚恳,但自己怎么可能全盘相信他们所言,拿回来的三本账册查看完做好笔录后,已至三更天,不敢再熬夜,赶紧爬上床歇息。
第三日到署衙没多久,竟然有人在外击鼓鸣冤,这是来清河县第一次升堂断案,谭璇心情有点小激动,作为一县父母官,定要解民之冤苦,暗地给自己打气。
如今还没来得及招募师爷,全靠自己参谋判断了,谭璇先着人去外面将鸣冤之人的状纸接了,通知站班衙役准备升堂。
状纸很快到手,谭璇迅速浏览一遍,所书内容是寡嫂子状告小叔子侵占家财,心中登时一阵气愤,折好状纸朝厅堂快步走去。
此刻大堂上衙役们手执红黑杀威棒分列厅堂左右,其下跪着一身着咖色对襟袄裙,挽着简单缀髻身形瘦小的妇人,低首垂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