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二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建元二年,七月

    匈奴使臣获汉天子准许, 自云中郡入汉境, 一路南行, 抵达长安。

    比起景帝年间,这一次匈奴出使, 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可谓是劳师动众。

    主使仍为兰氏, 副使分别出自须卜氏和呼衍氏。随员除本部护卫, 另有氐、丁零、羌等别部。连举部反叛, 后被压服的鲜卑也包含在内。

    使臣护卫数百,并有千余奴隶, 以及满载的大车和肥壮的牛羊。

    队伍从草原腹地出发, 一路南行, 浩浩荡荡抵达边郡。

    靠近汉边, 主使本想先声夺人,张大其事, 从声势上压过对方。结果被边郡看透, 假做不晓得对方来意, 直接派骑兵阻截, 先来一波下马威。

    知晓事不能成, 不想真同汉军发生冲突,主使不得不放倒旗帜,对领兵的汉将道明来意。

    在汉将回禀城内时, 数千汉骑将胡人团团包围。

    骑兵纵马飞驰,彼此交错而过,穿花一般。手中长刀雪亮,弓箭始终没有收起。手指略微松动,必当箭矢如雨,包围圈中的胡人全都会变成刺猬。

    足足过去小半个时辰,郡内方才来人,传太守命令,许使臣团停留汉边,原地搭建帐篷,入胡市交易。只是不得许可,仍不许踏入汉境半步,否则格杀勿论。

    “奏请将送长安,得天子许可,汝等方能入汉。”

    云中守的威名响彻汉边,威慑草原多年。尤其是云中骑横扫草原之后,胡人更是闻之胆丧。凡是同云中骑交过手的别部,看到黑甲的汉骑,立即会缩起脖子,腿肚子一个劲发抖。

    坐镇边陲多年,见多胡骑劫掠百姓,屠杀汉民,对于草原上的强盗,魏太守奉行铁血政策,能杀就杀,死掉的匈奴才让人省心。

    遇到朝廷下旨,招抚优待可以有。但在宽待之前,必须先揍趴下再说。

    此次匈奴来使,无论主使交涉几次,魏太守始终懒得见,而且态度明确,长安下达旨意,使臣队伍才能入境,否则就必须在原地等着。

    非经允许,胆敢踏入边郡半步,均视为挑衅,没任何商量余地,必让尔等有来无回!

    “吾曾断兰稽佩刀,汝等可想一试?”

    要塞和烽燧台的守军陆续得到军令,管他什么主使副使,只要敢越界,立即箭雨覆盖,没死的冲上去刀砍,做到尽数屠灭。

    云中守态度强硬,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匈奴使臣不死心,派人试探两次,结果都是有去无回。不想继续吃亏,也不想真正惹怒魏尚,只得偃旗息鼓,退回到魏太守划定的界限外,等待长安诏令抵达。

    依照魏尚的命令,使团成员不能踏入边郡,却可以入胡市交易,同归降的胡人接触。这给了匈奴人打探消息的机会,可打探出来的一切,却让他们目瞪口呆。

    随着边郡大佬合力向北推进,圈出大片草场,归降的羌部、鲜卑部和乌桓部由此获益,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羌部归降之后,以胡市和养羊为生活来源,并借胡市为汉军探听情报,有可疑者立即上报。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羌人立下不少功劳。作为奖励,分给各部的新盐和饴糖份额增多,正卒名额也增至十人。

    这让羌人格外兴奋,甭管首领祭师还是勇士牧民,发誓抱紧汉朝大腿,拽着领子都扯不下来。

    乌桓人擅长养马,比起羌人,他们更喜欢组成商队,往来草原各部。借助商队优势,乌桓人总能更快更准确地带回草原上的情报。

    不久之前,有两名乌桓人被边郡征为马官,因其擅长照管马驹和医治牲畜,连续几次立下功劳,郡城下令,许他们易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子孙后代有汉人血统,比同汉子,许在边郡买房置地,在县内安居。

    这样的待遇让各部眼红。

    一时之间,有本事的乌桓人纷纷自荐,他们打仗比不上羌人,养马绝对技高一筹。

    不就是养马驹,给牲畜治病,哪部没有类似的本事?没道理同族能抱大腿,他们就只能做脚踏!

    有羌人和乌桓人为例,鲜卑人不甘落后。

    论打仗,鲜卑勇士不输羌人;论养马,鲜卑、乌桓同源于东胡,彼此不差多少。抱大腿讲什么先来后到,后来者居上,那也是自己的本事!

    匈奴人在胡市打探,结果想要的情报没有,还差点被立功心切的牧民押进郡城。哪怕有同为别部的随员出面,对方也是油盐不进,最后是汉人出言,表示他们是使臣,身上的绳子才被松开。

    有过惨痛经验,匈奴人不得不加倍小心,行动愈发谨慎。

    可惜他们不晓得,无论多么小心翼翼,身后总会跟着几条尾巴。明知眼前是探子却不能动手,牧民们别提多闹心。若非市吏有严令,早把人套上麻袋,拎到帐篷后边一顿狠踹。

    匈奴之威?

    做过云中骑的辅兵,羌骑和鲜卑表示,冒顿的神话早已经破灭,上马开弓,跟着汉骑冲锋,匈奴本部照杀不误。

    如今的边郡治所,除军事要地之外,更兼商贸性质。尤其是云中城,每当军市市旗升起,街道都会被往来的商贾挤满。

    汉朝的绢帛、葛麻、新盐、饴糖以及各种酱料器具,草原的牛羊、兽皮和马匹都在城内汇集。

    随着贸易规模扩大,城内陆续出现月氏商人,乌孙商人,以及极西之地来的商队。

    为获取利润,商队甘冒风险,小心绕过匈奴封锁,一批又一批来到汉边。甚至有胆大的蛮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