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一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赵嘉置屋不久,就在城郊市得五百亩薄田。

    京畿之地, 人口达到数十万, 兼有大量授田, 将良田价推得极高。在长安郊外买一亩中田,花费的钱布可抵边郡五、六上亩。

    赵嘉不缺钱布, 考虑到今后的计划,仍是要精打细算。

    他市田不为耕种,主要为建设农庄, 豢养牲畜鸡鸭。田地肥沃与否, 对他关系不大。

    商队西行得来紫苜蓿种子, 在沙陵试种过,对地力要求不高。而且薄田可以进行改良, 只要肯下功夫, 花费一定时间, 纵然比不得上田, 提高地力实无多大问题。

    清点过手中钱绢,赵嘉一度想买荒地。

    亲自到郊外走过, 又至官署询问, 才知长安附近的荒地不是那么好买, 其中条条框框竟然比买田还麻烦。

    衡量之后, 赵嘉终于拍板, 在林苑附近市五百亩薄田。见地里已出谷苗,允许田主将这一季谷子种完。

    未承想,田主无意继续耕种, 欲将田里的谷子一并市出,当场开出价钱,希望能多得一笔钱布,在城内租间临街的商铺,做些小本买卖。

    听到对方要求的钱数,赵嘉没有开口,随行的卫青和赵破奴几个都在皱眉。

    少年们长在畜场,耕种放牧都是好手。看到地里的谷子长势,就能断定秋后收获不会太好。如果田主开价合理,他们不会说话。可对方分明是漫天要价。

    亩产俱能四石?林苑中那几位长者尚不敢如此断言。他们可是出身农家,采用良种,种的还都是上田!

    见少年们面色不善,田主心中也有点打鼓。

    他知道自己要价太高,可过了这村没这店,坚持一下,说不定对方就点头答应了?

    最重要的是,赵嘉市田时没有亮出身份,更未佩戴官印绶带。错以为他是商人子,田主不但要高价,话中还隐有几分威胁。

    “家祖曾为柏至侯家将,闾里颇有情谊。君不同我市田,想在附近市五百亩田,且连成一片,实非易事。”

    听到这番话,赵嘉嘴角微翘,横臂拦住冲动的公孙敖和赵破奴,道:“大概是我说得不清楚,亩数未必要五百,也无需连在一起。”

    话落,不理会田主愕然的神情,转身就要离开。

    如果价格在合理范围,他不介意让对方多赚一些。然而,这位明摆着狮子大开口,准备宰肥羊,赵嘉钱布再多,也无意做冤大头。

    见赵嘉不是作态,而是真的要走,田主终于急了,忙上前拦住。

    “君且慢!”

    他早有市田之意,奈何买家不是挑三拣四,就是将价格压得极低。

    长安附近田价虽高,也要看区域和地力。如这五百亩薄田,如果不是要建农庄,赵嘉也不会买。

    “大胆!”

    见田主竟然拦住去路,赵破奴怒气更甚,幸亏被赵嘉拦住,才没有当场动手。

    以为赵嘉好说话,田主厚着脸皮,继续开始纠缠。

    眼见父亲如此作为,田主的儿子不能直言不对,干脆悄不做声的回到家中,将事情告知大父大母。

    两位老人性情厚道,知晓长子所为,皆面现怒色。

    “安敢如此!”

    老翁年逾古稀,须发皆白,身体还十分硬朗。每岁节日,长安内史都会遣人送来粟米和羊肉,他见到两千石的官员都无需行礼。

    得朝廷优待,受到乡人敬仰,老人更知立身立德的重要性。

    他忠厚待人一辈子,不想儿子竟如此贪婪。让人知晓他家如此市田,好名声都将毁于一旦。

    想到这里,老翁再也坐不住,将怀里的小曾孙放下,抄起身边的木杖,一路疾行如风,就要去“教育”儿子。

    一个七八岁的少年背着藤筐走进家门,见曾祖怒气冲冲,手中还握着木杖,匆忙侧身让到一旁,看向紧跟在曾祖身后的父亲,疑惑道:“阿翁,出了何事?”

    “莫要问,留在家中看顾,待我回来再说。”

    “诺!”

    目送曾祖和父亲离开,少年放下藤筐,关上院门。见曾祖母带着幼弟安坐屋内,母亲和两姊忙着织布,便自己往灶下点火烧水。

    老翁一路疾行,到地头时,见儿子正拦住一名青年和几名少年,青年微微皱眉,几名少年面露不善,很是不耐烦。

    料定情况如长孙所言,老翁二话不说,抡起木杖就冲了上去:“逆子!”

    听到老父的声音,田主大吃一惊。回身见到熟悉的木杖,当下打了个激灵。愣神的功夫,大腿就挨上一记。疼得直吸气,硬是不敢闪躲,生怕老父木杖抡空,站不稳闪了腰。

    结结实实挨过三下,田主方才弯腰扶住老翁,小心道:“阿翁怎会来此?”

    “我若是不来,你要将家中名声毁个彻底!”老翁气得瞪眼,到底年岁已大,气力有限,换做早年,他岂会三下就停手,“市田之事你莫要再管,交给我孙。城内的铺子你也莫要插手,专心看顾家中五十亩上田就是。”

    话落,老翁不再理会儿子,迈步走向赵嘉,诚恳道:“我子贪婪,请君莫怪。”

    老翁通情达理,赵嘉也无意为难,仍市下五百亩田,田价没有改动,谷子以种价再加两成,不让对方吃亏。

    “君高义!”老翁叹道。

    交换过契券,赵嘉见老翁欲言又止,知对方所想,当下开口,田主之事天知地知,终于双方,不会有第三方知晓。

    “多谢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