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场景见习

报错
关灯
护眼
☆、若是长久时(十四)(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宜妃一见九阿哥进来, 就觉着他不对劲儿。虽然看着跟往常一样, 可

    等她把殿里伺候的人都挥退了, 九阿哥眼里的惶然才算完全显露出来。

    一听他是为着玉荣的事儿来的,宜妃不由讪讪:“这才刚回来没多久,我还没得空儿跟你皇阿玛提呢。”

    “额娘!”九阿哥失声唤道。

    “怎么了这是?”宜妃被他骇了一跳, 细细的眉毛挑了起来,微微张着嘴,手上捏住了帕子。

    九阿哥这才把八阿哥那边的原由说了一通, 语气里不免夹杂着彷徨和不耐。

    宜妃一听,反倒松了口气,说道:“既如此,也罢, 这说明你和玉荣本就没有缘分吧。你倒是看看那回额娘跟你提的董鄂家的格格如何?论出身、才貌, 都一点不比玉荣差的。何况她的家世更……”

    “额娘,”九阿哥“唰”地一下站起身来,不由分说地打断道:“您觉得儿子会选一个注定将与之貌合神离的妻子,还是情深意重不离不弃的妻子?”

    “这……”宜妃面色一凝。

    九阿哥恨恨地说道:“额娘,无论于我、玉荣、八哥, 还是那个董鄂家的,皇阿玛的一道旨意就是我们四个人的一辈子啊!”

    宜妃被他说得猛地一颤,四个年轻人的一辈子, 想来听着也是太沉重了。

    九阿哥撇过头去看了看窗外,日光正好,若是玉荣一心只为着八阿哥, 他大概也就会心灰意冷遂了宜妃的愿,娶了这个董鄂家的。可他现在与玉荣是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他是一步也不会退让的。

    他坐了回去,也稍微冷静了些:“额娘,董鄂氏是很好,可她这样好的身家,儿子不争不抢,娶来也是无用,只会平白遭人猜嫌妒忌罢了。”

    宜妃还来不及震惊,又听他说道:“您也该想想五哥。他自小在太后身边儿长大,本就不如我亲,若他再因为您偏疼我而心里有了龃龉……”

    “你快给我闭嘴!”宜妃被他说中一桩心事,听得十分不耐烦,一时也有了火气。

    “额娘,儿子也是希望您能多为自己打算些。”九阿哥苦笑了一下:“我都这么大了。”

    宜妃白他一眼,然后无奈地叹道:“我都已经在宫里为自己打算了大半辈子了,还不许我换个打算?新鲜新鲜?”

    九阿哥还欲待说,却让宜妃给伸手止住:“得了得了,你就跟我说你想怎么做吧!”

    九阿哥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八阿哥已经跟康熙明着说了,他就不能去跟着硬碰硬。反正离选完秀还有好一段时日,他料定八阿哥不会早早地将悬而未决的事儿拿出来公布于众,不如让他趁这段时日好好造势。

    当然,在他的有意阻拦和玉荣的有意躲避之下,八阿哥自热河之后就没再见过玉荣的面。

    比起手上捏着“玉荣的心意”这张王牌的九阿哥来说,八阿哥那儿的不确定因素就多了去了。

    九阿哥撺掇着宜妃一块儿去太后那儿唱了几天的戏,彩衣娱亲,没少明里暗里地自夸他跟玉荣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康熙孝顺,太后牵的红线他也不跟着搅和。像五阿哥的红线就是太后给拉的,康熙当时只有点头说好的份儿。

    于是,九阿哥打算炮制历史。

    不过他制了还没两天,就乐颠颠地跑来跟玉荣邀功了。

    “怎么了这是,笑得跟个傻子似的。”九阿哥来时,玉荣手上正剥着个橘子,她剥到一半见他咧着嘴进来了,顿觉不忍直视。

    虽然长得好看的人笑起来只会更好看,可他那样分明就是在傻乐。

    “我去找人测了你和八哥的八字!”九阿哥赶紧到她身边坐下,见屋里没人,直接上手把她搂紧怀里,含着笑说道:“好荣荣,你可得奖励奖励我。”

    “我和八阿哥?你确定是我和八阿哥?”玉荣一脸问号地看着他。

    难不成真傻了?

    “对,就是你和八哥。”九阿哥这会儿显然是乐得忘乎所以:“连老天都在帮咱们呢。测字的说,你和八哥的八字合在一起,那就是大凶,钦天监那一关肯定过不了!皇阿玛不会下旨的!”

    玉荣的脸色一时变得很复杂。

    她向来不懂生辰八字这些玩意儿,可她的身份是命定的八福晋无误,若是她的八字和八阿哥的不合,那历史上的八福晋又是怎么嫁给八阿哥的?

    皇家对这些东西一向在意的很,莫说“大凶”了,只要是不“吉”,婚事准告吹。

    “真是个傻子。”玉荣见九阿哥仍是笑,还央着她把她刚剥好的橘子喂他吃,没好气儿地看了他一眼。

    “你就这么说哥哥?”九阿哥低头凑近了她的耳边,带着丝丝不悦。

    虽然这时两人早就不“表哥”、“表妹”的了,可九阿哥还是喜欢偶尔拿“哥哥”的身份逗她,说什么一语双关,既是“哥哥”又是“情哥哥”,听得玉荣直说他低俗。

    “说你怎么啦?你以为测了我和八贝勒的八字儿就没事啦?”玉荣剥好橘子,只顾着自己吃。

    “我当然还测了咱俩的。”九阿哥马上为自己辩白,更显邀功之意。

    玉荣无言以对,封建迷信要不得,要不得。

    可看他那开心样儿,也知道测的结果如何了。

    既然老天要帮忙,那就“听天由命”去吧。

    等玉荣真正确信历史已经改变时,已是康熙五十二年末了。

    京郊圆明园。

    玉荣悠悠地醒过来,有些记不清之前的事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