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雅在京郊别庄的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惬意,她恨不得卫珩再也不掺和朝堂之事,他们夫妻俩就在这片桃花源似的别庄里过安稳的富家翁日子。
当然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就这么想想。趁着这个机会过足了田园富家翁的日子。
这日,黎雅一早醒来便有些反胃,起先她以为是吃坏了东西,肠胃不好。便吩咐下人早中两餐做些白粥小菜就好。
晚上因卫珩要回来吃饭,是以,厨房便按照往常那般准备饭食。
卫珩喜欢吃松鼠鳜鱼,黎雅每每得空就亲自下厨做给他吃。
今日的鳜鱼很新鲜,下人已将鱼杀好,大料也已切好。黎雅便挽起袖子准备做这道菜。
哪知刚闻到那股子鱼腥味就反胃干呕起来,差点吐得胆汁都出来。
忽然脑子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她一下子呆住了,默默地算了算上次大姨妈来的日子,好像已经晚了大半个月。小心脏蓦地一紧,欣喜不已。想着这事八九不离十。未保确切,她菜也不煮了,连忙招来梅儿叫她去请大夫过来。
梅儿一听还以为自家姑娘生了什么病,一阵急。黎雅连忙摆手说没生病,她这才放心,跑着去请大夫来。
那老大夫本就养在别庄里,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提着药箱跟在梅儿身后过来。
黎雅让他给自己把把脉。那老大夫倒也没说什么,径直摆好腕枕,搭上三指便号起脉来。
只见他稍稍沉吟片刻,不由地面露喜色站了起来,拱手作揖,“大少夫人,恭喜您,是喜脉呢。”
“果真?!”她面色一亮,虽已猜到这个结果,可听大夫这么确切的一说,更是满怀喜悦。
“当真,已有一个多月的身孕。大少夫人身体康健,平日里只需稍稍注意便可。我且去写张条子将各种注意事项列在其中。”
“有劳大夫。青竹赶紧随大夫去。”
忽闻大夫说自家姑娘有喜了,这两个丫头可高兴坏了。直说这别庄就是养人。这才搬来一个多月呢,夫人就有喜了。说不得就是在别庄怀上的。
黎雅心里万分迫切,恨不得能长出一对翅膀来,好飞到卫珩身边,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毕竟他们夫妻俩十分期待这个孩子。
为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黎雅特特又叫梅儿开了一瓶果子酒出来。
一桌子美酒佳肴摆好,等着卫珩回家庆贺。
可是左等右等,卫珩还不来。她看看外面的天色已大黑。换成平常,他老早就回家了。今日怎这么晚还不回来?她便有些坐立不安。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黎雅实在放心不下,便遣了小王出去寻寻看是什么情况。
大约戌时过了一半,别庄外总算有了动静。
黎雅赶忙跑出去一探究竟。
竟是卫珩搀扶着老太君下了马车。她心下了然,想来是老人家想孙子了,又寻了什么借口出来住呢。
黎雅笑意盈盈地赶了过去。忙行礼:“祖母来了,可吃过饭了?”
老太君脸色有些发沉,回道:“已是吃过。”
卫珩赶紧说道:“媳妇儿,我陪着祖母用过晚饭了,你可吃过了?”
额?!他吃过了呀。原本她还想在饭桌上公布好消息的。“我等你呢,还没吃。”
老太君拍拍孙儿的手,训道:“你怎不遣个人过来知会一声。都这么晚了,肚子要饿坏了。赶紧去吃饭罢。我这边不用你跟着侍候。”
“媳妇儿,你先去吃饭罢。我送祖母回房间。”说着卫珩搀扶着老太君去了房间。
黎雅有一下下的失望,不过她很快就说服了自己。这没什么,等会儿宣布也是一样。
大约是饿过头了,她勉强扒拉了几口便有些吃不下。
青竹和梅儿劝她再吃几口。
“我真吃不下了,要不去厨房给我炖点银耳汤罢。”
“嗳,只要姑娘想吃,只管说。”青竹屁颠屁颠地跑去厨房拾掇。
梅儿则陪着黎雅去老太君房里。
老人家的房间先前装修时就留好的。里边家具齐全,稍稍收拾一下就能住进去。
黎雅过来时,老太君和卫珩都坐在圆桌旁,一脸凝重,却没说什么话。只旁边收拾行囊的丫鬟婆子们轻手轻脚的。
卫珩率先看到她,“媳妇儿,你吃好饭了?”
“嗯。”黎雅满是狐疑地走到圆桌旁。
“坐下罢。”老太君招呼她坐下。随即却摒退了房间里的下人。
黎雅越发怀疑了,只也不问,安安静静的坐着。他们若要说,她不问便会告诉她。若不想说,她就是问了也没用。
卫珩看看她,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严肃地说道:“媳妇儿,京城快要起风了。”倏地抛下一颗炸弹。
起风?这是要打仗了?黎雅第一反应。
卫珩似乎看出了她脑子里的想法,沉重地点点头,继续说道:“前些日子在李府囚禁的李承佑出逃了。今日西山和东山两大营同时传来叛变。据探子回报,李承佑已策反了两大营的统领。造反已是必然结果。”
整个京城防卫除了宫里的禁卫军便是京畿两大营——西山大营和东山大营。
两大营原本隶属于枢密使麾下,足有八万人马。两个月前,卫珩被撤了枢密使等军职。
新老长官交替时,本就最易动荡军心。李承佑便是看准了这个契机进行策反。
如今京城大门已戒严。里边的人出不来,外边的人也进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