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下去吧。”
小宫女们唯唯诺诺地退下了。
淮秀拿出搀了麝香的檀香,对太后道:“太后,今天的香料奴婢已经备下了。”
太后幽幽地道:“现在就点上吧。今日你悄悄提点一下她,不要再误了时辰。”
说着斜眼看了一下香料,继续说道:“这香要日日熏着才能确保无虞。”
淮秀答应着:“是,奴婢遵命。”
太后嘴角浮现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说道:“太医院那边有什么消息?”
淮秀答道:“任泰和投诚了静妃之后,便难以控制。静妃龙胎的动静一直探听不到。不过近日御药房的管事徐公公来回禀,任泰和在御药房挑了些艾叶……”
太后心中窃喜,说道:“艾叶?好啊,好,看来静妃这一胎也是保不住的了!哀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淮秀道:“太后您看,任泰和其人还留着么?”
太后冷笑一声,道:“不中用的东西!小小一个御医能翻出什么风浪来?静妃愿意用他就用吧!当初皇上不是令太医院的院判与他一同为静妃保胎吗?你抽空去告诉院判,让他去永和宫帮哀家探一探静妃腹中龙胎的虚实。有什么消息,即刻来回禀哀家。”
淮秀答道:“是!太后,奴婢遵命。”
第二十八回 空有神圣工巧术 难为悬壶济世心
冬日清晨,霜寒露重。
而这一日更是天降瑞雪,不得不说是“雪上加霜”。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院判施大人领着个小太监行走在紫禁城的夹道上。
太医院的院判施依山是从乾隆朝就为皇上以及后宫佳丽们瞧病诊脉的了。因此道光皇帝即位之后对他也甚是倚重。
跟着他的是御药房的小太监小姚子。
施太医行至永和宫门前,小太监上前去扣了扣宫门。
一个裹着棉衣的小太监从宫门里探出头来。
“何事叩门?”
小姚子道:“太医院的院判施大人来给娘娘请平安脉,麻烦公公代为通传。”
看门的小太监连忙对着施依山行了个礼,说道:“奴才这就去通传,请施大人稍等片刻。”
半晌之后,宫门半开,走出一位短襟垂辫、衣着秀美的宫女,簪着一个景泰蓝雕花的发钗。
小姚子忙行了个礼,说道:“雨落姑娘好。”
施依山,拱了拱手,说道:“雨落姑娘,娘娘可有吩咐?”
雨落笑着对他二人回了礼,对施依山道:“施大人,娘娘昨晚未曾安眠,拂晓刚刚睡熟,这一觉怕是要到午后去了。麻烦施大人和姚公公白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
正说着,方才看门的小太监双手托出两把油纸伞来。
雨落接过伞,向施依山道:“雪天路滑难行,雪落成雨,入地成冰。这伞请大人收下。娘娘醒来后若有旨意,奴婢马上去太医院通知大人。”
施依山再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姑娘,有劳了。”
说着带着小姚子慢慢消失在风雪中。
雨落看着他们走远了,把双手交叠起来,呵一呵气,转身对看门的小太监道:“今日午时之前,任凭谁来都说娘娘歇下来了,谁都不见。”
小太监答道:“是。奴才记下来了。”
雨落边说边走进宫门里去了。
半开的宫门重新深深掩住。
门前的雪落了厚厚一层,渐渐地将刚才的脚印通通盖住。
一切都那么地安然、静谧。
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施依山带着小姚子顺着宫墙根儿继续缓缓而行。
行至寿康宫门前,小姚子又上前去扣了扣宫门。
宫门半开,里面走出一个小太监将二人迎了进去。
到了门房门口,小太监说道:“淮秀姑姑吩咐下了,请小姚子在此稍歇。施大人请随我来。”
施依山说道:“有劳公公。”继续跟着他往殿内走去。
进了外殿,小太监道:“施大人请略坐片刻,容奴才去通禀。”
外殿内烧了极旺的炭火,温暖有如春日。
施依山坐定了,只见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宫女托来一个茶盘。
小宫女对他说道:“大人请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淮秀姑姑这就过来。”
小宫女退下后,施依山一只手捧起茶碗,饮了两口,顿时觉得暖意融融,身心舒泰。门外的风雪仿佛已是隔世一般。
半晌,淮秀走了进来。
施依山忙起身,向淮秀施礼。
淮秀走向他,还了一个礼,笑道:“施大人有礼了。不是奴婢故意让大人枯等,只是外面风寒太重,怕大人贸然进殿会把寒气带到太后跟前。所以有劳大人在此稍作休息。”
施依山说道:“姑姑哪里的话,这本是微臣的份内之事。”
言毕,带着施依山进了内殿。
隔着帘子,只见太后仍是闭目养神,手中捻着那串佛珠。
施依山跪下行了个大礼。
“微臣叩见太后。”
太后微微将眼睛睁开一条缝儿,嘴里懒洋洋地说道:“来了?”
淮秀向小宫女们吩咐道:“都下去吧。”
太后从帘子后面伸出一只枯瘦的手,五只护甲均是镂空雕花的和田白玉。
淮秀拿出一条丝绢,搭在太后腕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