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赵姬与文信侯吕不韦的私情, 若非他们曾在邯郸有过那么一段,被人拿来抨击嬴政的血统,也不会如此严重。
民间流言暗涌, 姚木兰对此事自然也是知情的。
但牵涉到嬴政生身母亲,姚木兰不知该如何宽慰嬴政。难带要告诉他,太后若是不和吕不韦在一起,换了别人会更糟糕。
尤其是嫪毐!
姚木兰非常厌恶嫪毐这种仗着太后宠爱横行霸道的人, 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将嫪毐入宫之事扼杀于摇篮之中。
她曾试图将嫪毐这人的名字告诉嬴政,让他严审新入宫的寺人, 绝不能让他混入其中。
然而, 在天道强力屏蔽下,姚木兰根本无法将嫪毐这两个字说给秦王。
关于嫪毐, 姚木兰只知道一个名字而已, 再多一点的便是他可能曾在咸阳城中浪荡过。
这个年代百姓的名字其实很随意,嫪毐在扬名之前未必叫嫪毐。
咸阳城内城外百姓那么多,姚木兰既无一手遮天的本事,也没大海捞针的神力, 只能怀着焦灼的心情等待嫪毐出现。
不止是嫪毐, 还有历史上玩弄权术指鹿为马,间接导致秦国覆灭的赵高。
姚木兰希望她能给秦朝的历史带来一些微小的改变, 希望大秦不再二世而亡,百姓也不至于再次堕入烽烟战火之中。
她心中有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 有一个让她时时为之热血沸腾的梦想。
为了早日领兵打仗,姚木兰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最近秦国正受蝗虫灾害困扰, 外有战内有患,为防止政令不行百姓有所异动,秦王特地派官员带了卫士前往各地视察灾情。
姚木兰主动请缨,揽下了视察咸阳周边灾情的任务,嬴政爽快的应了下来。
咸阳周边蝗灾不算特别严重,姚木兰得了王令之后,率领三百都尉军士前往周边视察协助百姓灭蝗。
这是姚木兰头一次带领军士行事,虽然不是打仗,但对她而言,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秦国军队纪律严明,众军士严格服从王令,对姚木兰的指挥没有半点怠慢。
姚木兰虽是头次带兵出行,但蒙云旗、王诚还有弃隐子都在同行队伍之中。其他伴读除公子成蟜外,其余人都分成组,一起随都尉军前往咸阳周边体察民情。
这是太傅成樾子的意思,他们这些做伴读的,不但要饱读经典通晓六艺,同时还要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
姚木兰只能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她当初献计时,盘算的不过是将成蟜放在秦王眼皮子底下,同时再给她创造一些与嬴政相处的机会。
但在太傅成樾子和文信侯吕不韦的督导下,他们这些伴读已经成了秦王客卿,经过一番历练来,至少能官拜卿大夫。
想起公子成蟜来,姚木兰哂然一笑,对他愈发看不上了。
他比嬴政小三岁,如今不过十四岁的年纪,身边已经养了好几个姬妾,如今听闻其中一个已经有了身孕。
同为秦国公子,成蟜容貌阴柔脚步虚浮,在太傅成樾子和卫尉王翦的联手□□下,依然文不成武不就。
在被秦王禁足半月之前,成蟜性情十分骄纵,关了半个月再出来,他性情不但骄纵而是变得阴晴不定,只是学会了看人下菜。
对于身份尊贵,或者秦王看重的人,成蟜总是笑吟吟的,对于宫中仆人婢女乃至姬妾,他喜怒无常动辄打骂。
他越是如此,姚木兰就越是看不起他,两人之间明面上没爆发冲突,暗地里已经快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了。
李载阳在成蟜身边受了许多委屈,直到父亲李斯在秦国崭露头角大放光彩之后,成蟜待他才算客气了一些。
姚木兰与李载阳关系还算不错,他对她似乎有一种奇怪的敬慕之心。刚开始她还有点儿奇怪,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也许李载阳是因为她骑射剑术非常优秀,所以崇拜她呢,姚木兰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很自信的。
出了咸阳城四十里后,蝗虫渐渐多了起来,道旁树木叶子被蝗虫啃的斑斑驳驳。
田垦边上,一堆堆的草木灰痕迹非常显眼,自从王令下达之后,每到夜里由里正率领百姓一起燃起篝火吸引蝗虫飞入火中。
非常时期行非常事,为了治理蝗灾,秦国的宵禁令在乡野中宽松了一些。
白天时,烧火难吸引蝗虫,里正组织百姓在田边挖出沟堑,将还没生出翅膀的蝗蝻驱逐到沟里,进行填埋或者捕杀。
众人经行之处,灭蝗运动如火似荼的进行着。老百姓眼看着蝗虫越杀越少,也不像刚开始那样胆怯了。
姚木兰还提了建议,让百姓用蝗虫喂养鸡鸭鹅等禽类,看到有的百姓直接将鸡鸭赶到地里去啄蝗虫,她莫名觉得有些可爱。
“叔叔,不知这次蝗灾何时能彻底消灭。”
蒙云旗望着衣衫褴褛的百姓,心情十分沉重。秦国这两年来接连遭灾,又兼战事频繁,百姓劳苦不堪,寒冬大雪之时多有冻死者。
这个问题,何止是蒙云旗忧心,姚木兰更是担忧,她长叹到:“再过些日子吧,等下了雨,天没那么旱了,各地灭蝗有了成果,百姓就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
弃隐子出身贫家,又在六国仗剑游历过很多年,对于民间疾苦体会更加深刻。
活了大半辈子,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缜密的治理蝗灾策略。
而这些谋略,竟出自一个女子之口,让他如何不惊叹。当初姚木兰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