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时

报错
关灯
护眼
☆、Chapter 34(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男主人问, “まだ帰ってこない (时安怎么还没回来)?”

    凌宗夹着筷子用心吃饭,女主人也觉得不合适, 担忧的问,“知らないかな (会不会不熟悉)?何かあったのか (会不会出了什么状况)?”

    客人也忧心忡忡的样子, “今は少し注意してください (现在还是要注意一点比较好)。”

    凌宗放下筷子,百无聊赖去到里间。

    总共三个单间,主人夫妇一间, 时安和自己各一间。

    他站在并列的三个房间门口,房间的门是半透明的,仓促间, 他看见了某一个房间边上隐隐约约有一只脚的形状。

    凌宗眸光沉了沉, 却还是走到另一个房间门口,敲了下, “时安?”

    里面没动静,等了下,他又浅声喊了句,“时安, 在不在?”

    他波澜不惊的瞥了眼自己的房间,正准备离开, 时安的房门哐当拉开, 她表情没有丝毫波动,疑惑问,“怎么了?”

    凌宗“哦”了声,“吃饭。”

    时安说了声好, 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的出去。

    没想到女主人带回来的客人时安是认识的,客人站起来,指着时安喜笑颜开,“私の最後のお客様 (我最后的客人)?”

    客人是枫叶天妇罗的卖家,也是伤痕累累,头上包裹着头纱,在凌宗的翻译下,时安同样表达了惊喜。

    妇人和女主人是姐妹关系,妇人的儿子东京读书,家里只剩下只身一人,而这次地震彻底毁掉了世代传承的天妇罗店铺,现下生计都难以维持,只能等待政府救援。

    时安说,“枫叶天妇罗真的很好吃!(紅葉の日の婦のローゼンのおいしい! )”

    妇人看向凌宗,无奈,凌宗放下筷子,翻译,时安迎来了妇人迟来的感激与笑意。

    妇人大喜,说,“あなたは勉強したいですか (你想学吗),”犹如碰倒知音,她自顾自说,“実はとても簡単で、食用の紅葉は見つかれないは赤、黄色と塩漬けの時の色を変えないことを選び終わって、楓葉、そして塩漬け一年中、また切って莖、塩を投げ捨て、にバター衣が破裂した (其实很简单,找到能够食用的枫叶,不能是红色的,黄色的话腌制的时候它的颜色不会发生改变,挑选完枫叶,然后腌制一整年,再剪掉茎,甩掉盐,裹上黄油衣就可以炸了)。”

    妇人目光灼灼的望着凌宗,时安同时望向凌宗。

    无法,凌宗只好简单翻译,“很好做。”

    妇人纳闷,“翻訳が終わった (翻译完了)?”

    凌宗敷衍的点了点头,连连はは(是是)。

    时安看向妇人,笑着开解,“只要店面还在,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呀。”

    妇人摇摇头,用日语说,“没有机会了,”说到这个话题,他们一家人都有些愁眉苦脸,妇人说,“这次地震比较强烈,政府发布了海啸预警和核*泄漏预警,而滨冈核电站的辐射范围正好到达我们的生活区,如果核*泄漏成真,我们谁也不可能留下。”

    气氛一时间沉重,妇人说,“放心吧,你们很快就能回去的,这里的事情和你们没关系,不会影响到你们——”

    时安没说话。

    吃完午饭,一行人无所事事围坐在客厅,男主人开的头,说起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思维比较发散,也较为客观中立,曾经犯的错,无所谓的自尊心,以及频繁更迭的政坛,死气沉沉的经济,和懒散懈怠的新生代日本人。

    后来说着说着,说到了日本的环境,又说道了历史上发生的环境公害,包括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水俣病事件发生在日本国内,对此他们长吁短叹。

    时安不发一言,只静静的听着手机软件滞后的翻译中文。

    女主人怕破坏了大家聊天的兴致,于是说,“日本的发展比较早期,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中国是后发国家,一定能够认识并减少人为的环境灾难。”

    时安缄默的笑笑没作声,刚好碰倒凌宗从房间出来,男主人微笑着询问凌宗的意见。

    凌宗盘腿坐在时安的对面,站在他自己的立场,实话实说,“后发国家有后发的优势,但是承接的产业也有时代局限,在特定的年代我们能够进行的生产就是低端生产,没有技术能力,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无可避免。”

    可是,他又说,“灾难发生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同情悲悯这样的情绪生而为人都会有的,但是因为这样放弃大多数人的温饱放弃生产也有些不切实际。”

    时安淡淡,眼露锋芒,“那有些人就活该被牺牲,活该承受不幸?”

    “这样说可能的确有些残忍,但是人就是有三六九等,财富获得的先后顺序就是在权力的同心圆上往外辐射,这是事实,偶像剧里的大同世界是不存在的,你在职场上摸爬滚打那么长时间,这么简单的道理不至于还要我来教吧?”

    “那现在呢,我们的衣食住行土地粮食没有一样是安全的,这就是你要的结果?”

    凌宗依旧平和,甚至可以说不近人情,“这些都是暂时的,没有国家会一成不变,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自然会要求生活质量,但是这个需要更多成本,当然,”他看向她,“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直线上升的趋势,有时候历史还会倒退,我也不能打包票。”

    时安问,“那你觉得到了提升质量的生活节点了吗?”

    凌宗摇头,“不好说,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