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珍馐录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章 东阳酒(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师父的棺椁在家停灵七日,才准备下葬——尽管尸身已毁,但衣冠冢也是要立的。何况先帝下旨,赏赐金银财帛无数,因为已经有了国公的爵位,封无可封,便按照亲王的的等级发丧。有圣旨在,无论如何也不敢不大办。

    出殡那日是七月初七,宫里还派出羽林卫来护送。虽然先帝也是一片好意,可娉婷一个大姑娘家,就不好跟着去了。凌波更是要好生藏起来,不能叫人发现踪迹。所以最后算来算去,走在队前捧牌位的,竟然成了我。几个旁支的子侄也只能在后面跟着。

    师父生前虽只收了我一个入门弟子,但他带过的将领无数,如李冠英那样升至高位的也不少,只要在长安的,都前来相送了。

    经历那日百官相迎后,城中许多百姓又来相送,路边摆满了香烛钱纸,配上身后跟着的丧乐吹打与众人哀哭,恍惚让我有种过中元节的错觉。

    但我还没走出多远,便气得再也走不动了。

    原本空旷通常的路面上,忽地出现三个人,站在最前面的是楚煊,左右是他的近侍奉剑与扫墨。

    他竟然还敢出现在师父灵前!还是在出殡的大日子上拦在路中间。

    我就要一步冲上前去,但谢家的管家却早有准备,赶在我之前出列,迎着楚煊施了一礼,“小人见过信都侯。”楚煊归朝之后的事我都不太清楚,因为我把自己关在师父家,不曾过问外事,只是宫里传旨将我贬为左翊卫羽林郎将之时我才回府接了一次旨,却也不放在心上,虽然是从三品降为正五品,可多少人一辈子也挤不上五品的位置来,我也不亏。却原来,楚煊也被贬谪了,从亲王贬为县侯,仍旧在范阳地界。

    楚煊仍旧是一身霜白的直裾,衣料是织金暗云纹的;带着梁冠,却只剩两梁,冠前镶着金麟纹饰;腰上选着白玉龙纹佩,下坠黛蓝的流苏,倒是与衣裳搭配得很好;手上还带着玉质上乘的扳指。他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面上的凄楚也十分真切,“孤……来送安国公一程。”

    送?若是师父没有被我火化而是将整个尸身安放在棺内,只怕听了这话都要气得坐起来。

    管家不好再说什么,毕竟遇到有人路祭,也不好打出去。于是他让开了身子。

    楚煊近前两步,对着我们这边便开始郑重祭拜。“安国公,晚辈前来相送了。若不是晚辈指挥不力,国公也不至……国公乃是国之栋梁,实在不该如此啊!倘若可以,晚辈情愿折两年的阳寿,换国公活过来啊!”说着,他回身去拿奉剑手上的盒子,也不知道他还带了什么前来。

    我不知道先帝知不知道事实真相如何,因为先帝一向看楚煊不顺眼,由他指挥的人马伤亡惨重,真是削权的好借口。但看周围人的反应,并没有一点不屑或是反感,反倒还有些崇敬,想必是不明真相的——那神色,分明是觉得楚煊被贬,是受了师父之死的牵连,可他仍旧不计较,反倒真心来祭拜。

    一股戾气在胸臆间升腾,我怒喝道:“够了!”

    众人都被我吓了一跳,却不知我为何突然发难,倒也没谁敢贸然上前来。

    我将牌位递到管家手上,大步上前去揪住楚煊的领子,咬牙切齿地道:“信都侯,罚也罚了,贬也贬了,你这是做给谁看?生擒了都尔罕至尊都不曾对你手软,演这出戏更没用!”

    楚煊一脸惊讶与窘迫,伸手慢慢拉回自己的领子,用力抚平褶皱,“小霍将军……啊,霍郎将在说什么?孤有些听不懂了。安国公一生忠勇,眼下为国捐躯,孤十分景仰。孤前来祭拜,有何不妥么?”

    “景仰?信都侯,原来你所景仰之人,却是用来害死的?”我冷笑一声。

    “霍郎将在说什么?孤听不懂。”

    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呵斥,“霍徵!今日是安国公出殡的日子,当着长安百姓的面,你要干什么?”原来是姨夫也来了。

    可我火气上头也顾不得这许多,怒道:“若不是你不肯借兵不肯借粮,易州的守将便不至于非要与突厥正面相抗,师父也不会带伤上阵,最终被突厥人重伤!”

    我这么不管不顾地吼了出来,我身后的谢家人还好,多多少少知道些内情。但各位军士与长安百姓却万分惊讶,如同油锅里浇了一瓢沸水,都炸开了。

    “小霍,怎么回事?你说清楚点?”有些与我还算相熟的高阶将领忍不住大着嗓门问道。

    我望着楚煊,看着他坦然的面色里闪过一丝慌乱,便冷笑一声,问道:“信都侯,最初到檀州的一月,为何闭城不出?”

    楚煊勉强一笑,“这是什么话?如何叫做闭城不出?”

    “你在檀州写奏章,至尊远在长安,自然不知道那便是怎样的境况,底下人也不知道你写的什么。可大家都在长安,你还敢撒谎?你到底做了什么,将还朝的将士招来一问便知。你以为……你还能信口开河么?”

    楚煊脸色一白,并没回答,我提高嗓音道:“为什么闭城不出?”

    “突厥……突厥凶悍,恐怕不敌……”

    “为什么上书说我与李都督叛逃?”

    “你、你们……漏夜出城,带着两万人马……军备带走一些,粮草也是自备的……任谁也会误会……”

    “李信回城请援,为何不开门?”

    “叛军之将,如何可信?”

    “头次我们请援,粮草军备不给就罢了,为何不愿放秦仪出城?他可是幽州团练使。”

    “何曾是孤不许……分明是秦将军不愿!”

    “那我们转战易州之时,为何还不肯开城派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