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娃是国之大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3章 完结(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打完仗换俘是数百年来的惯例。匈奴这几个月为攻下平城, 每每都要跨河作战,被俘的人数要比盛朝多出一倍。双方一人换一人, 三品以上的将领可顶百人, 不够便拿赎金来偿。

    阿古达木通晓人情,带着部下及跟盛朝借来的兵马斩尽单于旧部, 把盛朝被俘的三千余兵士都好生送了回来。

    城门口挤着的全是平城百姓, 哭声笑声汇成一片海。回来的士兵有的满脸惭色,有的喜不自胜, 有的受了伤踉跄而行,有的被人扛在背上, 那是只剩一口气的。兴许是战场上受了伤, 一直没能得到医治, 也或许是被匈奴人折磨至此。

    唐宛宛也陪着二姐在城门口等着,只是平城百姓欣喜若狂,哪里顾得上谁是皇帝谁是娘娘?连仪卫都开不出道来, 只能护着她们的马车一点点往前挪腾。

    唐玉儿紧紧攥着宛宛的手,她紧张得要命, 把宛宛的手握得生疼。唐宛宛咧了咧嘴,没出声,陪她把迎面行过的每一个将士都盯了一遍。

    四下人声鼎沸, 好些被送回来的兵士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一片欢声笑语,她要等的人却迟迟没出现。唐玉儿整个人都在抖,听到有人在大声呼喊亲人的名字, 她也哑着声跟着喊了两声。

    她声音太小了,刚出口就被湮没在人海里了。唐宛宛听不下去,也放声喊:“姐夫!二姐夫!”

    娘娘都这么喊了,护车的侍卫只好跟着喊:“刘少将军——”

    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又有内力在身,放开嗓子嚎一声当真是震耳发聩。十几个侍卫喊了一小会儿,便听前头有男子应了声:“刘少将军在此——”

    从城门下慢慢行来了一人,隔着老远便伸起胳膊朝她们挥了挥手。唐玉儿连忙跳下了马车,红着眼跑上前去了,待跑到近前时总算瞧清了人,她猛地怔住,“二哥?”

    唐宛宛以前去过刘家好几回,一眼就瞧了出来,这是刘家的二少爷,先前跟二姐夫一起被俘的。

    刘家二少爷一脸愧色,连脊背都没方才挺得直了,垂着脑袋低声道:“弟妹,二哥对不住你,四弟他……”

    唐宛宛在二姐身后听着,只觉一颗心沉到了底。

    唐玉儿怔怔看着他,连周遭的欢笑声都好似隔了一层纱,什么都听不清了。

    刘家二少爷虎目微红,慢腾腾地说:“被俘当日,我与四弟带兵突袭,却不料中了敌人埋伏。四弟为护我,背上中了一箭,入体三寸深。匈奴兵恁得可恶,没给他好好治,用的伤药也敷衍,四弟这三月来都没能下床,时昏时醒的。”

    唐玉儿怔怔听完,整个身子僵得像是一块石头,一动不动地望了他好半晌,声音极轻地问:“人……还在?”

    “那是自然。”刘家二少爷点头,似乎有点诧异她怎么会这么问。

    唐宛宛这个局外人听着都想踢他一脚,这人什么脑子啊!说话分不清轻重缓急!先说一句“人活着”报个喜不行嘛?什么“二哥对不住你”,愣是把她二姐给吓了个半死。

    刘家二少爷往侧旁行出两步,两旁的人群自发让开了一条道,只见后头缓缓行来一辆马车。车帘子高高挑起,里头坐着的男子一半身子撑在马车侧壁上,他满身风霜,憔悴得厉害,唇畔却微微带笑,朝这头挥了挥手。

    “彦郎——”唐玉儿扬声唤了一声,又哭又笑地跑上前去了。

    唐宛宛没跟上去,她嘴一瘪,飞快地转过身把自己脑袋埋在晏回胸膛上,哇一声就哭出来了。

    她喜怒哀乐都没个常性,晏回都已经习惯了,扯开大氅将人拢入怀里,隔绝周围所有人的视线,哭笑不得地问:“你哭什么?”

    唐宛宛在他衣裳上蹭了一把眼泪,红着眼睛抽抽搭搭说:“太感人了,我忍不住。”

    晏回都快笑傻了。

    待军医仔细诊了诊,刘彦这伤其实已经好了大半,只是在敌营被关了三个月,没能用上好药,冬天又冷,伤口反复生溃,原先箭头那么大的伤口已经有掌心大了,看着吓人,却是没有性命之忧的。

    至于会不会留疤,没人在意这样的小事了。箭矢几乎透胸而过,匈奴兵又没给好好治,如此险境下还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福大命大了。

    这几日整个军营热火朝天,顿顿吃饺子,该养伤的养伤,该休息的休息,这便要准备回京了。

    唐宛宛舍不得大帐里的沙盘,自打来了边关,她就没怎么出过大帐,跟沙盘待一起的时间比跟陛下呆的时间还长。可惜沙盘太大了,没法带着走。

    晏回无奈道:“别苦着脸了,等回了京朕给你做一个玩,做个京城的。”

    于是晏回就看着宛宛乐颠颠地把她先前缝出来的破布片片、小布人什么的都打包好了,打了两个大包袱。

    “咱们后天就走?”

    晏回睨她一眼,好笑道:“怎的,还想留这儿过年?”

    “真的明天就能走?”唐宛宛顿时笑开了:“我还没给馒头和花卷写信呢,还没给爹娘写信呢,先前还打算进城里逛逛,买点这里的特产呢,可惜一直没工夫。”

    “穷山恶水的,哪有什么特产唷?”晏回听得发愁,忙软下声哄着:“至于写信什么的,路上再写也不迟。”

    与阿古达木又聚了一回,晏回连平城城主的盛宴都没留,只交代要如何协助阿古达木回到匈奴王都扫清障碍,这便领着将士们回京了。

    他来时从京中带来的兵士只有万余,唐宛宛送棉衣与粮草时带的兵士也有万余,匈奴又进贡了数千匹战马,这万余兵士都能骑马回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