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此人非君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二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42

    裴笙当晚回了老宅,军区大院里。

    今天父亲裴忠信生日, 家里老小齐聚。这样的日子他本该带上秦菲, 念在她有事, 便帮她在长辈面前解释了。

    谁知那家伙都没知会他, 早已自个私下打电话庆贺,说回来之后补送礼物, 哄得老人家一阵乐呵。

    裴笙看着父亲开心, 自己也跟着微笑。

    全家人其乐融融吃完晚饭, 随后在厅堂小坐,聊军事聊家事。

    裴家几个孩子,除了裴笙, 他大哥裴筝二姐裴箩皆已各自成家。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孩子都快小学毕业,每次家庭聚会都少不了小辈们的欢声笑语。

    此刻, 裴笙坐在父兄之间, 一块儿聊了些话,无非是分享现阶段的工作任务, 他有条不紊地交代清楚。

    裴忠信喝着茶水听完, 将杯子放下, 点头表示满意, 又在党政训诫方面做了重点忠告, 让他踏稳将来仕途。

    裴笙听多了也不觉烦,将父亲的话时刻谨记心中,带着自己原本的信念恪尽职守。

    裴忠信看着他最小的儿子, 欣慰一笑,那张面孔打量久了,想起什么人来,心头一酸。

    裴笙感应出来,心内也是一梗,而后顺便也将相关事项扯过来,道:“烈士陵园的墓地拆迁快要动工了,那儿的负责人给我打过一通电话,问什么时候转移。”

    这事当初就被裴笙揽下管理,坐在一旁的裴筝说道:“我去挑个好天气好日子。”

    裴忠信想起那失去的儿子,当初得知噩耗时的悲恸已过,如今想来还是一阵压抑,道:“那顺便就让老三回来吧,也该回家了,他是家里的一份子。”

    说完抬头见裴笙面色凝重,察觉有异,便问:“老四,你怎么说?”

    裴笙见父亲点名,发表见解说:“我认为还是继续在那儿,他除了是我的兄弟,更是人民烈士,他应当受世人瞩目。”

    裴筝有些不解,忍不住插嘴道:“可他——”

    话说到一半,被父亲抬手止住。

    裴忠信眼神示意他别说下去,起身后对裴笙道:“老四,你跟我上来。”

    说完自个先去楼上书房。

    裴笙尾随其后,明白父亲要说什么,进去后主动掩上房门。

    裴忠信先不开口,走到一排书架面前,望了遍眼前古今中外的各类藏书,状似在做挑选,而后抽了一本出来,拿在手里看。

    裴笙默默地站在房间中央,看着父亲在眼前缓缓踱步,来来去去。

    过了足足两分钟,裴忠信才停下来,坐到自己的书桌前,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跟老三从小乖巧听话正义凛然,做什么事都不越矩,是我的骄傲知道吗?”

    裴笙没说话,安静听着,人往书桌前走了几步,也在客椅上坐下来。

    “外人都说你跟老三一个模子刻出来,就连脾气性格也一样,还有学习成绩,不是你第一就是他第一,整个年级的风头就被你们俩抢了。”

    “但也就我们家里人分得清,你跟老三有哪儿不一样。老三大你,他性子温你性子急。小时候你做错事,他总是护着你,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家里被你打球踢碎的表彰牌,他会亲自捧着来跟我道歉;别人送来挂起的名画名帖,被你用剑给刺花了,他也照样想办法去完善修复。”

    裴笙整个人纹丝不动,思绪就跟回到了过去,也想抽一下当时不懂事的自己。

    但……心也跟随蓦地一沉,他有些猜到父亲接下去要说什么。

    “他跟你手足情深,这一点我看在眼里,也疼惜你们之间的感情。”裴忠信话说到一半,兀自点了几下头,某一刻抬起来,看向裴笙说,“但同样的,在他走之前,也照样护着你,不让你受一丝伤。”

    “父亲——”裴笙突然唤了声,却又哑然般没说下去。

    裴忠信直接挑明:“这一次,他在拿自己的命换了你的命。”

    裴笙:“……”

    他滚了下喉结,闪了几下眼,视线盯着桌上某一处,那是当初父子四人的合照,如今少了一人。

    裴箫在上头看着他,还是个十八岁的少年,微笑的样子亲切又虚渺。

    那么多年了,原来过了这么久,他有时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才觉得自己兄弟若是还在,该会长成什么样。

    他并不意外父亲知道这事,毕竟这事不仅他一个人知道,圈内随便几人耳语,最终总能传到父亲耳朵里。

    他觉得惭愧的是,自己到现在才有面对的勇气。

    “你一直对外说他是英勇献身的烈士,这种话偏偏裴尧还可以,但你骗不过我。是他在危急时刻替你的错误站位挡了子弹,你良心上过不去,又想将他的牺牲价值最大化,才瞒骗我们说是他自己跟人对战而死。”

    事情被揭开真相,裴笙反而舒了口气,他再吸气摇头道:“如果有这样的环境,他也会冲上去。”

    裴忠信点头:“我的儿子,有勇有谋。”

    裴笙抬头。

    “你也一样。”裴忠信盯着他,“你是剩下的那一个,我知道这几年你过得压抑,回来那几年你一直郁郁寡欢,更不谈个人问题。但你要知道,你们都是军人的儿子,作战时刻的任何决定都不能有一丝迟疑,我也接受你们的每一个决定,哪怕……我因此失去了一个儿子。”

    这是来自一个父亲多年后的悲怆与惋惜,却是平淡而坦然地接受了。于他来说,那是骄傲,虽然掩藏在背后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