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人这么好,老天保佑你们,这不就送了个孩子吗?”
    黄爱国媳妇双手合十,默念了几句菩萨保佑。
    到了黄家,唐兰故意板着脸,黄爱国急的直跺脚:“英子,你倒是说话啊,你舅妈到底咋样?”
    唐兰咳咳两声,沮丧着脸把单子递过去:“舅舅自己看吧。”
    黄爱国简单扫了一眼:“啥?怀孕了?”
    旋即他反应过:“你这孩子,还拿你舅舅取笑。”
    黄爱国比他媳妇还开心,如果不是唐兰拦着,简直就要去楼下放一挂鞭,黄爱国自言自语道:“等生了孩子,我非得放炮不可。”
    安安虽然不太懂,但也跟着呵呵乐了起来,黄爱国逗她:“安安,以后有个小孩陪你玩,开心不?”
    安安很聪明的说:“舅姥姥要生孩子啦?”
    “你这机灵鬼!”
    安安蹦到沙发上:“当然好啦,我以后把小黄借给小孩玩儿。”
    唐兰:“……”小黄就这么被安安出卖了。
    黄爱国媳妇胎儿不太稳,再加上她岁数大了,大夫建议她别操劳安心养胎。
    舅妈怀了孕,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唐兰每天下班后都过去帮忙做做饭,黄爱国媳妇躺在床上休息,吃完饭唐兰拉着她下去散步,就算是保胎,也得简单走走路,一点运动量都没有,将来生产也困难。
    她这岁数已经是高龄产妇,加上她身体不算好,本来生孩子就比别人凶险几分,丹阳市的人民医院……医疗水平不知道怎么样,八十年代肯定不如现代,但好歹也建立了多年的现代医疗体系,生个孩子应该没问题吧。
    安安离舅姥姥远远的,妈妈告诉过她,舅姥姥怀了小婴儿,自己不能去碰她,安安小声和唐兰说:“妈妈,你生我那会儿是在家里生的,舅姥姥也是吗?”
    “舅姥姥去医院生孩子,到时候生完小婴儿,还会发一个小牌牌,上面写着名字和生日。”
    “好可惜哦,安安就没有小牌牌。”
    八十年代的农村,很多孕妇生孩子都不去医院,选择在家里生,到生产的时候喊个接生婆过来,这样生产弊端太大,万一发生点意外,连最佳的救命时间都浪费掉了。
    顾家的几个孩子全是在家生的,赵玉珍生孩子也是在家,她看不惯去医院的人,觉得太娇贵了。
    唐兰倒是听赵玉珍抱怨过,说谁家的媳妇肚子太大去医院生孩子,太浪费钱,唐兰摇摇头,碰上一个这样的婆婆,原主也是倒霉。
    小区外面的环境很好,四个人慢悠悠的散步,安安吃的饱饱的,咯咯的打嗝不停,唐兰掰着手指算日子,几个月一晃就过去了,她卖衣服有优势,得提前给孩子准备几套衣裳。
    婴儿的用品种类繁杂,现在能买到的有限,这也就是黄爱国夫妻俩条件好,像奶粉、婴儿毯之类的物品还能买得到,如果没票,只能干巴巴的在柜台前面站着。
    不过这两年条件好一点,私营的店铺多了一些,好歹能多花点钱买,黄爱国媳妇感叹道:“柔软的棉布得准备点,我找找有没有旧衣服能剪剪的,到时候给孩子做尿布。”
    唐兰笑道:“舅妈,这个你可以问我啊?我问问布料厂,有没有碎棉布,适合孩子当尿布的。”
    现在人们衣服不像后世那么多,就算翻衣柜找棉布衣服,也找不出几件来,不够孩子用,得频繁的洗尿布,民间有种说法,说用穿过的衣服当尿布对婴儿更好。
    不过新棉布用开水烫烫消毒,太阳底下晒开,想必用起来也能放心。
    唐兰又想:也不知道红包群里有没有尿不湿的牌子,最好能弄到两包尿不湿,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八十年代国内已经有尿不湿了,只是还没普及而已。
    唐兰散完步带着安安回了家,这几天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黄家,每天很晚才回家。
    路上漆黑一片,到了小白楼安安打开手电筒,唐兰拿钥匙开门,安安玩兴渐起,手电筒四处乱晃,唐兰刚想呵斥两声,却发现墙角的蜂窝煤有点不对劲,在手电筒的黄光的照射下,唐兰觉得蜂窝煤盖着的塑料纸和她上次用后摆放的不太一致,最关键的……摞好的蜂窝煤好像矮了很多。
    唐兰有点纳闷,最近用煤用的这么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