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李皓回宫后便被皇上召见, 皇上已近不惑之年, 鬓角已经隐隐有些发白,但双眼还是奕奕有神,紧绷的嘴角时刻彰显着他的威容。
“小五过来,朕这里有几幅画来欣赏欣赏。”
李皓恭敬的低头上前,记忆里父皇鲜少叫他小五, 第一次是因为把他交给淑妃教养,第二次是因为破了青山寺的案子,至于第三次,他早已准备好对策。
皇帝从篓子里随意挑出三幅,含着笑意展开。
第一张是一个粉裳的少女,旁有标识--京府丞袁山之女袁友双。
“这个如何?”
李皓只看了一眼便低下头:“父皇。”
皇帝也不恼怒,眯着眼睛又打开一张卷轴:“那个不喜欢那就再看,总有你能看上的。”
这次是个身材纤细的柔弱女子,李皓很是平静的看了一眼, 一言未发。
皇帝难得上了兴致,竟非要给李皓选出个正妃侧妃来, 前头四个皇子都早已成亲, 只是一转眼老五便成了年,因着淑妃没提他便也没想到, 转眼那么多年便过去了, 老四的孩子都会喊爹了, 老五却还孑然一身, 若不是淑妃流产只怕他还没想到给李皓定亲。
“这些个朕觉得还不错的,若你都看不上王金福那里还有画册,京城合适的女子都有,总得有你看上的了吧。”
皇帝指了指篓子,示意李皓自己去看。
李皓上前两步,却没有拿画轴,而是端端正正的行了个礼。
“父皇,如今西北战乱不休,西夷未平,北狄纷乱,儿臣岂能坐享太平,儿臣愿奔赴西北为父皇分忧,为我大梁的繁荣昌盛尽上微薄之力。”
李皓一字一句,似敲在皇帝心上一般。
皇帝久久没有言语,半晌才道:“你还是先成婚吧,这些等你娶了妻再说也不迟,朕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太子都会背诗了。”
李皓双膝跪地,伏下身子:“如今西北只有顾将军一人驻守,若是事发突然必会引起慌乱,儿臣若是去了定能平定军心。”
皇帝低头打量着跪着的李皓,他很早以前便有这想法,只不过老二老三老四都不合适,至于老五,他没想过,因为老五素来得夫子青睐,他便以为老五偏文,压根没关注过他,虽他不曾苛待老五,但总觉得有些愧疚。
皇帝的儿子不多,因为他深受夺嫡之苦,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再走上那条路,即使他心知那是在所难免的。
他揉了揉眉心,良久才道:“你母妃可知道?”
“母妃身子并不好,我没和母妃提起。”
皇帝点点头:“那边等你母妃好清了再说吧,不过,你的亲事还是要定下来的。”
李皓并不意外,叩首谢恩后才道:“儿臣心中已有爱慕之人。”
皇帝还以为这个儿子有什么隐疾,身边连个伺候的都没有,就那服侍的也都是些软皮太监,怎么能不令他着急。
“哦?小五爱慕的是何家女子?朕倒是想知道哪家女儿得了小五的青睐。”
“回父皇,儿臣倾慕之人年纪尚小,且,儿臣并不知她愿不愿意。”
皇帝暗暗笑了,他问那女子是何家的,老五却答非所问,生怕自己吃了她似的:“只要身份上合适,无论谁家的都由朕来做主。”
李皓大喜,他本以为今天会在议事厅跪上一天,却没想到父皇那么轻易便应下了。
“儿臣谢过父皇,他日西北,儿臣定当戎马征战,复我大梁安宁之日。”
皇帝眼里真正带了笑,看来这个五子才是最令人省心的。
“回去吧,同你母妃说一声,朕晚些过去用膳。”
“是,儿臣告退。”
李皓走后,皇帝脸上的笑逐渐退去,大梁安宁了上百年,如今到了他手里却内忧外患起来,内的忧很快便可解决,外的患就是个难题了。其实说来也怨不得仁安帝,他自登上皇位天下便是太平的,哪里会想到树上早已生了害虫呢。
“王全福,西北可来报了?”
王全福摇摇头:“启禀皇上,还没有,许是路上颠簸,耽误了些时日。”
皇帝摆摆手:“你去赐几个菜给淑华殿,随便查查老五这几年接触的女儿都有哪些。”
“是。”
皇帝年纪大了些,才有些许养儿教子的心思,只不过孩子都已经长大,还有那个尚在腹中的孩子还没成型便落了,仁安帝的眸子里闪出一道寒光:“李山,去看看徐六郎可是还在勾栏院,若在便把他拿下吧,吓吓就行了。”
一个暗影从暗处出来:“是!”
————————
祝洛箐初潮刚来两天祝洛嫣便也来了,宋妤婉高兴的紧,连着几天炖不一样的汤,喝的姐妹俩脸上红润有光,看着比以往康健多了。
祝老太太拉着两个宝贝孙女只道还是这般好看,老人家最是看不得儿孙瘦弱,嘴上把宋妤婉夸了好几遍。
宋妤婉但笑不语,倒是把两个小姑娘的脸给说红了。
“我们家最后两个金宝贝疙瘩也成人了,以后我就等着抱重孙了!”
祝老太太笑的深切,闻氏心里却不好受起来。
祝品言年前便与一户人家交换了庚帖,哪知那家的女儿如今却和另一人定了亲,闻氏那么多年来没什么作心事儿,唯独儿子仕途上受挫让她的心肝疼上万分。
若儿子打小调皮些,如今便不必背负这些,说到底还是自己害了他,还有那个嫡长孙的名头,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