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她向宁静彤解释过何为规矩,宁静彤也明白,来了梧桐院,该是要给黄氏请安的,扭头朝雪地里,和宁伯瑾拉扯的月姨娘招手,脆声道,“姨娘,姨娘,进屋给母亲请安,问问母亲的意思吧。”
听闻这句,宁伯瑾松开了对月姨娘的桎梏,凑到耳边,小声道,“别惹恼了太太,什么话好好说,太太不是不近人情的,否则,我也保不住你。”宁国忠想要拉拢薛小太医,只有黄氏和宁樱这条路子,就是他,也不敢和黄氏硬碰硬,得罪黄氏,宁国忠不会放过他。
月姨娘扶了扶发髻上的金簪,扭着腰肢道,“妾身像是不明就里的人吗?上次的事情若不是太太高抬贵手,妾身不知怎么样了,三爷真该好好警告竹姨娘,免得她又来打妾身的主意。”月姨娘心无城府,可也不是傻子,宁静彤和她说府里就她们最为关心宁伯瑾的病情,竹姨娘没有丝毫动作,她就察觉到不妥了,竹姨娘叫她过去,分析得头头是道,说黄氏蛇蝎心肠,善妒,霸占着宁伯瑾不松手,往后宁伯瑾是不会来她院子了,趁着宁伯瑾还留恋自己的身体,趁机留住宁伯瑾不去黄氏屋里才是正经,她信以为真,才不管不顾去梧桐院勾引宁伯瑾,结果呢,她被宁伯瑾训斥通不说,还被罚写府规,进府后,月姨娘头一回受挫,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明明,竹姨娘慌了神,反过来,是她闹事,前后一想,月姨娘就明白了,竹姨娘是怂恿她和黄氏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想得美。
宁伯瑾见她还算规矩,点头道,“你心里清楚就好,遇着事情多想想,别不小心被人利用了,先进屋给太太请安,去不去,太太说了算。”
月姨娘嗯了声,规规矩矩朝宁伯瑾行了礼。
黄氏性子冷淡,对府里的一众妾室没有心思,看月姨娘装扮好了,又看宁静彤小小的人一脸期待的望着她,叫她想起了宁樱小时候,庄子消息闭塞,宁樱从未问过她宁府,也从未问过宁伯瑾,只是,逢年过节,见管事一家其乐融融,面上多少会有些失落,宁静彤年纪小,她眼里的宁伯瑾和月姨娘才是恩爱的夫妻吧,想想,黄氏点了点头,“静彤年纪小,你是她的姨娘,跟着照顾也好,没有事情的话,就走吧。”
宁伯瑾在门口听着这话不由得感到不可置信,他记忆里的黄氏眼里容不得沙子,月姨娘一而再再而三挑衅,依着黄氏的性子,早就不耐烦了,这般心平气和,甚是少见,宁伯瑾看了黄氏一眼,又看看月姨娘,困惑不已。
多了月姨娘和宁静彤,马车上热闹许多,月姨娘是个闲不住的,一路上嘴巴不停,话题绕着宁伯瑾,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听得出来,月姨娘打心眼里喜欢宁伯瑾,喜欢一个人,眼里只有他,说话时,话题总会不由自主转到他身上。
“府里的人说太太是个心狠手辣的,起初妾身害怕不已,不瞒太太,听说您回来,妾身吓得睡不着,要三爷陪着才能入眠,问三爷太太是什么性子,三爷也说不上来,之前的事情,妾身不对,还请太太莫要见怪。”月姨娘掀开帘子,望着皑皑白雪,激动不已,“三爷年年都会去腊梅园,妾身求过他好几次,三爷说老夫人不允许,太太不在,三爷若只带着妾身出门,会被御史台的人弹劾,说三爷宠妾灭妻,好在,太太总算回来了。”
宁樱在边上听得手心冒汗,她算是明白宁静彤像谁了,心里藏不住事,不管对方是谁,有没有恶意,一个劲儿的往外说,亏得黄氏性子好,换做其他正妻,月姨娘的一番话,早就被嫉恨上了。
黄氏面上的表情冷冷的,月姨娘好似无所察觉,转而说起了竹姨娘,宁樱来了兴致,很难想象,这些年,月姨娘在竹姨娘的算计中平安无事,精明如黄氏都遭了陷害。
“妾身自进门那天,竹姨娘就没拿正眼看过妾身,暗地没少冷嘲热讽,她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自己不也是个小妾,还是奴婢出身,没有兄弟姐妹,比起她,妾身不知强了多少,至少,妾身没有伺候过人。”
听到这,宁樱忍不住咳嗽起来,黄氏扭头,轻蹙起眉头,回应月姨娘道,“她以前是三爷的奴婢,伺候的人是三爷?”
“妾身知晓,进府第一天就有人和妾身说过了,不管伺候谁,她出身低,做的伺候人的活计,妾身不同,妾身家世清白,除了三爷没伺候过别人。”想到以往种种,月姨娘声音大了起来,宁樱看黄氏扶着额头,好似头疼,她接过了话,“哦,那月姨娘怎么进了宁府?”
“家乡有瘟疫,妾身的嫂嫂说接妾身去她家,谁知,她竟然把妾身卖了,幸亏遇到三爷,妾身才逃过一劫的。”月姨娘身上的衣衫有些薄了,车里热气不足,她拉下车帘,说起了她小时候的事儿。
追根究底,就是乡野中不谙世事的小美人被歹毒嫂子拐卖的故事,月姨娘反反复复的讲,她怀里的昏昏欲睡的宁静彤清醒过来,“静彤也知道,是爹爹买了姨娘,带姨娘回来,后来就有了静彤。”
宁樱尴尬的笑了笑,本以为是宁伯瑾英雄救美,没想到是乘人之危。宁樱毫不怀疑月姨娘的话,乡野之人朴实,他们甚少有人三妻四妾,女子成亲后便相夫教子,一门心思扑在丈夫身上,和月姨娘身上体现出来以宁伯瑾为中心的完全相同。
到了腊梅园,月姨娘身上的故事宁静已知道得差不多了,马车停在园外,宁伯瑾边介绍园中景致,边领着他们往里边走,腊梅园不属于任何人,很多年前有人想买这块地,将腊梅占为己有,双方不惜大打出手,事情闹到皇上跟前,先皇命户部清查,才知种植腊梅的是对老夫妻,两人膝下无子无女,至两人死后,腊梅园一直空置着,为雨露均沾,皇上命朝廷在腊梅园周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