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状师相公

报错
关灯
护眼
16第十五章 亲娘嫁妆(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十五章亲娘嫁妆

    徐家世代把持着镖局这行当,当家人却都不弃书本,有能力的考个秀才举人回来补个小官,没运气的也要捐个闲职继续混着。

    徐老爷便属于没有运气那类的,此时正不安地低了头,一旁的姚氏却是乐开了花,但面上仍旧不显。

    徐老夫人不再多言,轻咳两声便起身由大丫头万梅儿扶着回了东厢,姚氏和徐老爷各自吃完之后便离开万喜堂。

    姚氏回到千翠堂后找出钥匙,带着千梅儿直奔库房。

    宋之宋先生的寿宴,全方圆县顶尖人物的子女都会出席,庆元朝民风开放,虽说到了十二岁便要返家,但在这之前还是可以入书院求学的。昔日的小姐们俱都返家待嫁了,昔日的少爷们还在书院求学,为的便是万人挤独木桥的下场应试。

    姚氏找了找自己的首饰,翻捡两遍也寻不出一件满意的,不禁气恼。

    凭什么庶女的嫁妆如此寒酸,凭什么嫡女的嫁妆件件珍品,虽说不是一个爹,但都是一个府里的小姐,谁又比谁差了什么。

    合上箱盖,姚氏脸上现出丝丝不忿,一眼瞥过去,库房东侧放着原配的嫁妆。

    屏退了千梅儿,姚氏来到东侧,从中挑拣出一件上品碧玉头面。还记得堂姐出嫁在即,自己曾偷偷跑过去看,当时便喜欢上了这副头面,但它永远都不会属于一个小小庶女。

    堂姐命薄去了,自己便做了徐家的填房,从此后好好过日子吧,可看到自己的陪嫁如此寒酸时,内心怎能平静。

    冷笑一声,取了头面回到千翠堂,姚氏便吩咐人将三个小姐叫了过来。

    “明日便要去宋先生府上了,都好好打扮一番,不可丢了咱们徐家的脸。”姚氏慈爱地看着三个女孩,伸手将绮梦唤到身旁,拉着她的手说到:“这是母亲当年陪嫁里面最好的簪子了,戴上它,让人家看看我们徐家大小姐的气派。”

    绮梦看着姚氏将那簪子带到自己头上,惹来绮瑰一记冷眼。

    “母亲,无事的话我回去了,明日还要早起。”绮瑰一甩袖子,气鼓鼓地走了。

    “哎,绮瑰。”姚氏招唤两声,便唉声叹气地又给了绮雅一个镯子。

    “回去吧,明日记得要早起,莫在宋先生面前出错。”姚氏嘱咐两个女儿一番,这才打发她们回去。

    回到自己书房里,绮梦低头细想,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接下来姚氏便会跟徐老爷哭诉绮瑰气愤而走的事。接着,亲娘原配的头面便会作为补偿落到二小姐手上。

    虽说徐老爷无权支配原配的嫁妆,但眼见了爱妻爱女这般模样,一时冲动开口将那头面许了绮瑰,已作古的原配定不会出来反对,绮梦反对无效,其他人也不会理会这件事。

    也许那头面在别人眼中只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宝,但在绮梦心中,她是亲娘留给自己的记忆。抚摸着那头面,仿佛可以感受到亲娘的体温。

    前世里,为了要回这头面,自己好生闹了一场,虽得了头面,却也得了长辈们更多的冷眼。

    写了几张大字,绮梦依旧有些心烦,将簪子捏在手上,打定主意起身便往外走,谁知却迎头撞上了徐老爷。

    “才写了几张大字,这便坐不住了!”徐老爷厉声喝道。

    绮梦一惊,明白过来徐老爷定是在外观察了自己许久。暗骂那些丫头们不顶事,看到徐老爷来了也不通报一声。再一细想,徐老爷定是要偷偷看看自己在做什么,来了也吩咐丫头们不可出声,丫头们也是没有办法的。

    “爹,您来了。”绮梦连忙装出一副乖乖女模样,往后退了几步站好。

    “怎么,我来不得!无人管你便可在院子里胡作非为!”徐老爷想起绮梦之前的种种,便气不打一处来。

    绮梦仿若未闻,看来不在意之后,便真的不那么难受了。

    “爹爹误会了,孩儿是想将这簪子还给母亲。”绮梦将簪子从身后拿出来,递到徐老爷面前说。

    “这是你母亲的簪子?给了你的?”姚氏经常小恩小惠,徐老爷自然先入为主。

    “是,母亲将她的簪子给了孩儿,为了明日宋先生的寿宴的。二妹妹看了有些不开心,孩儿怕因此伤了母亲和二妹妹的情分,这才想着送回去,还是二妹妹配这簪子,毕竟是母亲陪嫁的东西,二妹妹也是应得的。”绮梦说得诚恳。

    “是你抢着要的?”徐老爷冷声问到。

    “孩儿没有,是母亲心疼孩儿,但孩儿不能叫母亲为难。”绮梦想要拉住徐老爷的胳膊说话以示亲近,然从小便与之疏离惯了,绮梦终究还是没能做出来。

    来日方长,总有一天自己可以达到心口不一的境界,绮梦想到。

    “大了,也该懂事了!明日去宋先生府上,不可惹他老人家生气,若再惹祸,仔细回来我剥了你的皮!”徐老爷厉声训道。“这簪子我拿去给你母亲,你莫跟来了,好生在书房里练字!”

    目送徐老爷远去,绮梦仍旧不放心,需尽早将那头面弄到手,不然还会再生枝节。

    次日一早,打扮妥当的三个小姐便在百芳园门口齐聚。绮梦看了眼绮瑰头上的簪子,努力控制着嘴角。姚氏定是还未开口,徐老爷便将那簪子还了回去,如此一来,那头面应是暂时安全的了。

    徐老爷和姚氏都很重视这件事,宋先生是当世大儒,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若不是厌倦了京城没完没了的应酬,宋先生也不会隐居到此。

    方圆县虽不及京城繁华,也不似一些重镇农商发达,但庆元朝开国元勋的祖籍多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