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界也要搞计升

报错
关灯
护眼
26.第 26 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飞升是多少妖灵精怪的梦想呢?

    太多了。

    万竹也想去看看灶神所说的仙界是怎么样的,不过他只去看一眼就回来。

    他跟小师傅说:“我要去个地方,可能要很久。你不要等我。”

    他要去找东王公说,他要做一个地仙,他要去和当年那位灶神说,我可能要做你的伙伴,而不是天仙了。

    小师傅很难过,他说:“我以为做一名隐士,便可以与自然相伴,与爱人长相厮守,原来不是。”

    万竹侧头:“爱人?”

    小师傅更难过了。

    万竹有些恍惚。

    精和人……可以相爱么?

    如果相爱……可怎么办呀?

    他爱小师傅么?

    他看着两世的小师傅娶妻生子,可为什么这一任偏偏就与众不同起来了呢?明明都是小师傅呀?

    万竹想了想,便和小师傅改了口说:“那你等我。”

    小师傅问他:“等你干什么呢?”

    万竹想了想:“等我回来和你长相厮守。”

    飞升的痛苦,难以描述。精要脱离自己原本在世间的躯壳,用自己纯粹的精神重新铸造一副新的躯体,那时候才能成功飞升。东王公本想要给他天仙的仙格,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皱着眉头给了他地仙的仙格。

    东王公想不通,问他为什么。

    地仙在人间,有种种的束缚在。该遵守的条款一条接着一条,背起来简直能让人崩溃。以前那灶神也抱怨过,才希望能出一位天仙。可他就是想做地仙呀,还有人在等他。

    他笑着回东王公:“无悔便是。”

    无悔……便是。

    成仙一要剔去凡骨,二便是走心路。心路有点像走马灯,又有点像地府的三生石。它能让每一位走它的家伙,回忆自己一生,并且知道他现在经历的生活,以后经历的生活。

    万竹看到了自己的小师傅,第一世,第二世,第三世……

    可他看到第三世的结局,他停下了。

    这条心路他不想走了。

    他后悔了。

    小师傅在断头台上,朝天大笑着被砍下了头颅。

    那脑袋“咕噜噜”滚下,好像就滚到了他的脚下。

    万竹疯了似得往回跑,他不走这个心路了,他要去救小师傅。他的小师傅,怎么能够死的那么惨……他明明该在自己的庇佑下,长命百岁,安详闭眼……

    凭什么!凭什么啊!

    升仙路上莫回头。

    回头者,一身修为散……

    东王公看着那急坠回凡间的,这些年最有资质的家伙,出神。

    好一会儿,他才看起了万竹停下的那段心路。

    那位小师傅,写的东西,惹了人。

    一个阴错阳差,便是这样了。东王公又看了前头两世。那位小师傅被庇护了两世,福顺皆占,在万竹走后,三世所欠因果一次爆发。断头一次,偿还清了。

    万竹同样付出了代价。

    东王公觉得这结局很可笑。

    他就这么看着万竹拿回了小师傅的躯体,回到了那片竹林。

    如今的万竹没了凡骨,又被散去修为,早就已经无法支撑。他在那一刻,几近死亡。精也是会死的,没有死,不过是因为东王公已经给了他地仙的仙格,那仙格在苦苦支撑。

    “为何新的天仙迟迟未来?”西王母缓缓走进东王公的宫殿,问了东王公。

    “来不了了。”东王公叹了口气。

    西王母看到了东王公面前悬空的,显示着人间景象的悬镜:“这是……地仙的仙格?”

    “是。”东王公点头。

    “取回,那精可就死了啊。”西王母看向那镜面。

    “是。”东王公继续点头。

    “……那,要取回么?”西王母又问。

    “不取回。”东王公回了这话。

    “不取回,生不如死吧……”西王母叹了口气。

    “总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东王公看着那镜面说着,“人会转世,一代又一代。而这精若是死了,可就是消失殆尽了。宁愿死亡也不如成仙,我想知道最终,这会怎么样。”

    西王母望向了东王公:“仙界,已经有些时日没有新仙了。”

    东王公关掉了镜面:“嗯。”

    “是不是迟早有一天,再也不会有新仙上来了。”西王母走到了东王公身边坐下。

    “等到那个时候会怎么样呢?”西王母问他。

    东王公没说话。

    只是静静地思考着问题。

    小师傅最后被安葬在竹林中,墓碑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听说是很多小师傅的友人,一人写了一句,凑成了一大篇的文章,最后让字写得最好的那位誊抄了一遍,再找专人刻上的。他们将小师傅的文订成册子,烧给了小师傅。

    他们知道小师傅最崇拜的,是曾经住在竹林的贤人,便给他烧了很多很多那贤人的作品。

    翻看遗物的时候,众人发现了小师傅的书房里,藏着一幅水墨画。

    那幅画上的男子,俊美到雌雄莫辨,却颇有风流根骨,如同风中的竹子,唯独不妥的,便是那一身的哀愁,愁到看一眼,就让人潸然泪下。有人知道这幅画上的是谁,默默得,去墓前将画同样烧给了小师傅。

    一位老人扛着一口锅子,路过了一片竹林。他带着新买的锅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