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大明女状师

报错
关灯
护眼
99.舌辩凤台园 (一)(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上次从长青巷大夫那儿弄回来的药膏倒是管用,如今才不过三日, 便好的七七八八了。

    难得无案无讼, 尽可休整一段时日。

    只是来来往往的三姑六婆却是盯上了杨宅,这几日来已有五六份保媒拉纤的过来试探,均被她挡了回去, 只是霁华还煞有介事地一份份记了下来, 杨清笳每每想起都是一阵啼笑皆非。

    闹市结庐,难免车马喧嚣。

    亦可谓人在家中坐, 事从天上来。

    宅门又被敲得当当作响, 杨清笳以为仍是那些冰人, 于是装作宅中无人,并不应声。

    然而这次门外客似乎执着得紧,大有不开门便一直敲的势头。

    杨清笳一卷《四书章句集注》翻到半拉,敲门声催命符一般, 她叹了口气,只得起身前去开门。

    出乎意料,门外站着一位半大男孩,年纪不过总角,瞧着像个书童。

    “杨状师吗?”他开口问。

    杨清笳点点头:“何事?”

    那书童双手递上一份请贴。

    杨清笳接过, 一股檀木香飘入鼻腔,看着手上青色信笺,她脸色有些顿时沉翳。

    这信笺看着十分眼熟,因为之前她已收过一次,出自刀笔会。

    “这是何意?”她问。

    书童也不答,只道:“公子只叫我将帖子送过来。”

    “有劳。”

    书童朝她作了个揖便转身离去。

    杨清笳回到院中,坐在石桌旁。

    她看着手里的东西,犹豫再三,还是拆了开来。

    果不其然,里面是封请贴。

    巴掌大的贴子,竟以描金代墨,可见赠帖人财大气粗,气焰嚣张。

    五日后便是三年一度的翰墨大会,届时大明各布政司的一流状师皆将汇于京城,聚而论道。

    杨清笳清楚得很,这帖子表面所言毕恭毕敬,但自己跟刀笔会素无来往且有过节,又逢自己方才回京面圣归来,必不可能仅邀她看场热闹这么简单。

    她看着大堂正上方挂着的“御状”牌匾,心中微微不安。

    分明是故技重施,八成又是一场鸿门宴。

    霁华知道此事后,极力劝阻杨清笳不要赴会,直说这帮人说不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必不会是什么善类。

    霁华尚且知晓的道理,杨清笳又岂会不知?

    然事已压头,躲得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

    与其退避三舍,日后费神,不如迎难而上,也好瞧瞧对方究竟意欲何为。

    只是这安生日子,恐怕又要到头了。

    树欲静,奈何风不止。

    -----------------------------

    五日后,卞陈会馆。

    帖子上书翰墨大会巳时开始,她依时而来,待至卞陈会馆门口,却不曾见什么人影。

    只有十来个下人整整齐齐地候在两侧,见她来了,全都松了口气,其中一个赶紧伸长脖子高声喊道:“杨状师到。”

    “您里面请。”那人伸了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杨清笳心中略微疑惑,跟着他一路向内走。

    然而这小厮却没引她去待客的大堂,反而拐过正院,来到了一个半塘后的角门前。

    二人乃入,眼前豁然开朗。

    竟是个阔大的开敞之地,入口处黝黑山石上刻“凤台园”,后面跟题一行大字:“凤凰台上凤凰游。”

    只见这四周郁郁葱葱环抱的偌大旷地上,竟搭起了一个七八丈见方的高台。

    高台上设十六雅座,上首两座,其余十四座均围圆而设。

    座上皆有人。

    更令杨清笳惊诧的是,于高台下,竟也排排端坐各干人等,不必细数,便知足有百人之众。

    杨清笳一愣,脚下步子便慢了下来。

    “杨姑娘到。”那小厮又长喊了一声。

    声未歇,方才还喁喁私语的众人均齐齐扭头看向她所在之处。

    她未解何意,只得硬着头皮缓步而近,顶着数百双眼,经由台下众人留出的细道,走至高台下。

    方才相距甚远,她只看台上有人却辨不清相貌。

    现下走近倒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台上上首两人左为陈瓒,右边则是卞轻臣。

    其余一十四人,她却是一个都不认得。

    “杨状师既到,便请上台吧。”陈瓒开口道。

    杨清笳皱了皱眉,望着台上。

    十六人俱是虎视眈眈望过来,俨然三堂会审。

    她压下心中疑窦和些许不安,拾级而上,来到高台中央。

    “晚辈杨清笳,见过各位前辈。”她一身素色,缓带轻裘,颔首道。

    台上十六人俱是不惑之年开外,唯独一个卞轻臣刚过而立,亦是大她几岁。

    陈瓒道:“杨姑娘折煞我等,你可是皇上亲封的‘御状’,我等何德何能敢于‘御状’面前厚颜妄称前辈!”

    “是啊。”

    “对,我等不敢。”

    “我等哪里有资格。”

    “……”

    台上其余人皆出声附和,杨清笳立于围圆中央,方才明白,自己怕打踏入此地之始,便已成众矢之的。

    今日,恐无法善了。

    她朗声道:“在座诸位均是鼎鼎名状,晚辈承蒙皇上错爱,受之有愧,不敢有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